《我是小音乐家》与绘本《大家来听音乐会》2上磨课教学反思
(2016-06-13 10:25:50)
标签:
杂谈 |
《大家来听音乐会》与《我是小音乐家》,一本绘本,一课三年级音乐课,涉及十件西洋乐器,一首三段歌词的歌曲,一堂40分钟的课要深入浅出的完成这些内容,确实信息量巨大,首先我对接着节课的梳理不清晰,主线不明确,从绘本的角度,没有完全的呈现一本绘本需要呈现给读者的信息,从一节歌曲演唱的角度,没有完整的按照歌曲的速度、音准、节奏正确的演唱歌曲。
还是听一下《大家来听音乐会》的绘本介绍,了解“教材”才能上好课:本书以向儿童介绍音乐和乐器为主,首先从长号的独奏开始,然后是二重奏、三重奏……每加一种乐器,乐团就加一种声音,到最后组成一个小型的乐团,正式展开一场音乐演奏会。每一位演奏者特别的造型、体态及服装,和他所演奏的乐器相映成趣,代表了乐器声音的高低、大小声、快慢……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那么我下次再上这一课时,不仅要呈现给学生每一个乐器的外形、演奏姿势、音色,还需从图画上指导信息。在贯穿看书的过程中用几件乐器的音色模唱歌曲。最终在看完书的前提下,学生能完整的演唱歌曲。
4月22日,第二次上,三5班,直接使用了白板展示这个绘本,白板的模糊,只能让学生看到放大的乐器,对书的色彩还是不能很好的体现的,所以这节课后,我的感触是孩子好像仍然只是通过这本书,了解了一些乐器及他们的音色,对书色彩的美感还是没有感觉。认识圆号时学唱第三段,认识提琴时学唱第二段。教师展示长笛演奏时,创编歌词演唱,课上,我用双簧管的音色解决
虽是一节三年级的课,上午最后一节是一10班,不如没有音乐课本,就带着ppt去,给孩子以绘本为主线上一课,这堂课上,绘本里的每一句语言我都读的清清楚楚、抑扬顿挫。学生很感兴趣,最后倒也能唱一唱这首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