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教学设计含单元分析
(2017-07-16 13:30:26)|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学设计 | 
谯城区汤陵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第 
(一)教学目标
  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1千米各有多长,知道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所学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
  2.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所学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活动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3.通过寻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和对“跑道”等熟悉事物长度的想象、推理等活动,加强对所学长度单位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
这一单元教学中,我将两个简单的问题“测量桌子的高度”与“测量铅笔的长度”让学生观察讨论,由此激起学生探寻除米和厘米以外其他长度单位的强烈愿望。在教学中,我还向学生提供生活中的一些实物:1分硬币、IC卡、铅笔、橡皮和一些扑克牌等,既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三)教学内容的简要分析
通过组织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才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教科书安排了很多有趣的操作活动。从所选的素材来看,剪纸、画画、做风车、玩华容道游戏、做竹蜻蜓、做陀螺、移动小汽车等,都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通过这些活动,能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悟”。
谯城区汤陵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 
 
| 
  | 再  | 
|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34—3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估计与测量等活动,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初步建立长度单位的观念,发展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初步明确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会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快乐。 3、通过自评与互评,发展学生的反思评价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测量铅笔的长度,亲身体验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 难点:通过体验活动,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认识。 教学方法 动手实践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课本 教学过程 [活动流程] 活动一:目标——通过估计、测量与联想,产生1分米长度单位,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1、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估一估10厘米红色纸条的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它的长度。 
2、教师引疑自答“象这样10厘米长还可以用什么单位表示呢?  3、教师引导学生想一想,1分米是几厘米? (教师板书:1分米=10厘米,1dm=10cm。) 4、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1米是多少厘米?1米是多少分米? 5、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你见过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 估计学生会说:手掌长大约是1分米,半支铅笔长大约是1分米,尺子的一半长是1分米等。 活动二:目标——通过测量、观察与联想,产生探究的欲望,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1、让每个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长6.3厘米的黄色纸条。先估一估长度,记下来,再量一量长度,记下来,然后看看估得怎样。 [估计学生会疑问,纸条长“6厘米多一些”“6厘米多三格”怎么记?] 2、教师自问自答“是啊,遇到不是整厘米的怎么办,这就要求我们学习新的长度单位‘毫米’。”然后介绍,1厘米中的1小格长是1毫米,让学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间隙比一比1毫米的长度。 教师介绍“1毫米”写作“1mm”,学生读三遍,书写一遍。 3、引导学生观察,1厘米中有几个小格?(10个小格),1厘米等于几毫米?(10毫米),板书:1cm=10mm。 4、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有哪些东西长度大约是1毫米? 估计学生会说:纸皮、硬币、小圆片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布置作业: | 
  | 
| 
  | |
| 板书设计: | |
| 教学反思: 
  
  
  
  
  | |
谯城区汤陵小学2016——2017学年度第 
 
| 
  | 再  | 
| 教学内容 北师大二年级数学下册第36-3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验1千米有多长。 难点: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电子课本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 二、玩中学 1.、走一走。通过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 
2、  通过刚才学生的亲身感受,猜测思考1千米的长度。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2分钟) 那么沿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 
3、  小结:1千米=1000米 
4、  (1)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2)  指名板演 5、填一填。初步感受千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  (2)(课件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学校到中街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6、  (1)  (2)  三、学中做:完成43页的第1题、第2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布置作业: | 
  | 
| 
  | |
| 板书设计: | |
| 教学反思: 
  
  
  
  
  | |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