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杂合子中的隐性基因是否表达——高考题中的考察

(2017-11-23 10:44:29)
2016年北京卷30(18分)

研究植物激素作用机制常使用突变体作为实验材料,通过化学方法处理萌动的拟南芥种子可获得大量突变体。

(1)若诱变后某植株出现一个新形状,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交判断该形状是否可以遗传,如果子代仍出现该突变性状,则说明该植株可能携带________________性突变基因,根据子代________________,可判断该突变是否为单基因突变。

(2)经大量研究,探明了野生型拟南芥中乙烯的作用途径,简图如下。

http://s13/middle/001ukXbezy74smaiumM4c&690

(4)R蛋白上乙烯结合位点突变的纯合体(2#)仅丧失了与乙烯结合的功能。请判断在有乙烯的条件下,该突变基因相对于野生型基因的显隐性,并结合乙烯作用途径陈述理由:__________。

参考答案:2#与野生型杂交,http://s1/middle/001ukXbezy74smancsg30&690中突变基因表达的R蛋白不能与乙烯结合,导致酶T持续有活性,阻断乙烯作用途径,表现为无乙烯生理反应,其表现型与2#一致,因此突变基因为显性。

这个题目的思路就是当两种基因同时存在时,隐性基因也可以表达。最终看哪种酶可以发挥作用。

 参考分析:摘自——王毅男 .浅析2016年高考北京卷对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考查.中学生物教学,2016年11期。

      “本题考查的基本概念是基因的显隐性,考查的方式与以往有所不同,不仅要求学生判断显隐性,还要求陈述理由。这就意味着学生对相关生物学概念不仅要熟知,还要有自己的理解,这样才能在全新的情景下做出合理的判断。遗传学经典模型中对于显隐性状的界定来自于孟德尔分离现象的实验。Benjamin A.Pierce在其撰写的《Genecics:A Conceptual Approach》中这样描述孟德尔对显隐性状的定义: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杂交后,孟德尔将F1中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之为“显性”,而将F1中为表现出来的性状称之为“隐性”。基因的显隐性与性状的显隐性的界定略有不同。在完全显性的情况下,位于同一基因座上的等位基因在控制性状过程中有“遮盖”的现象,其中一个基因控制的性状会被另一个基因控制的性状所遮盖,因而杂交后代中只表现为一个基因控制的性状。因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显性和隐性基因都会表达,但是表达后的相互作用最终呈现出显性性状表现而隐性性状隐藏的结果。

      在本题的设定中,在乙烯存在的情况下,突变型表现为“无乙烯生理反应”,野生型表现为“有乙烯生理反应”,且两者均为纯合子。两者杂交得到的F1由于同时具有突变型和野生型基因,两个等位基因均表达。细胞膜上的R蛋白一半正常 一半异常,在有乙烯存在的情况下,异常的R蛋白无法接受乙烯信号抑制酶T活性,细胞内表现为仍有部分酶T具有活性,可以催化E蛋白磷酸化,导致信号无法传递到细胞核。综上可以看出,F1杂合子的性状表现与突变型一致,因此突变型中控制“无乙烯生理反应”的基因为显性基因。


2014年福建卷28题

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

(1)在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中,纯合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的豌豆杂交,若将F2中黄色皱粒豌豆自交,其子代中表现型为绿色皱粒的个体占                                                      。进一步研究发现r基因 的碱基序列比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                                                                    试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 察的7种性状的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是                                                                                                   
参考答案:1/6  终止密码(子)  显性基因表达,隐性基因不转录,或隐性基因不翻译,或隐性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活性、或活性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