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

(2012-12-28 16:34:40)
标签:

杂谈

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高效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在丰富多彩、功能各异的教学媒体中选择哪一种或哪几种媒体的组合才最为合适、最为有效呢?下面是选择教学媒体所要考虑的几个基本依据。
    1、依据教学目标。每门课程、每个单元、每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目标,为了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常常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递教学信息。比如要使学生知道某个概念,或理解某种原理,或掌握某项技能等,可选择图表、实物或三维动画等。为了激发兴趣、升华情感可选取音频和视频媒体。
    2、依据教学内容。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性质不同,对教学媒体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在语文、思品、历史等学科的教学中,可以借助于录像等视听媒体向学习者提供一定的情境,如图片、风光片、故事片等视听媒体,使学习者有亲临其境的感受,以加深它们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在数学、科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学中,可提供实物模型、图表、动画等媒体。
    3、依据教学对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时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及知识背景。另外,在两种效果接近的媒体中进行选择时,也可适当考虑学生的习惯和爱好。如,为小学生可多选择动画、投影、视频媒体,为中学生选择媒体可增加一些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理性认识的分量,重点应放在揭示事物的规律上。
    4、依据媒体特征。各种教学媒体具有不同的适用性。在实际应用中,只有最适用媒体,而没有最优媒体。只有充分了解各个媒体的优点和局限性,才能在使用中扬长避短,对它们进行综合应用。比如,能用实物观察的,就无须用图片和视频,能动手实验操作的,就无须用模拟教学。
    5、依据教学条件。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其中包括资源状况、经济能力、师生技能、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因此,理论上的最适用媒体,不等于实际上的最适用媒体。
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媒体、怎样运用这些教学媒体,才能使教学更为有效,这是教学设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选择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问题的关键,在坚持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兼顾其它因素。
    二、教学媒体选择的原则
    1、基本原则。根据教学媒体对于促进完成教学目的或教学目标所具有的特性和教学功能,来选择和利用媒体,是选择教学媒体的基本原则。
    2、依据教学内容。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性质不同,对教学媒体会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在语文、思品、历史等学科的教学中,可以借助于录像等视听媒体向学习者提供一定的情境,如图片、风光片、故事片等视听媒体,使学习者有亲临其境的感受,以加深它们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
    在数学、科学、物理、化学等学科教学中,可提供实物模型、图表、动画等媒体。例如数学课上,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推导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教师最好能使用专用的教具。在自然课上讲解人体骨骼,最好能把配套的模型、挂图或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等教学媒体展示给学生。
    3.考虑教学设计过程中其它要素的影响。选择教学媒体一定要满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教学策略的要求。教学媒体是教学策略中的一个因素,所以选择媒体时不但要服从制定教学策略的依据,而且还要注意到教学媒体与其它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借助不同的教学媒体,可以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的学科内容或同一学科中不同章节的内容,对教学媒体也有不同的要求。此外,对教学内容的重点或难点,教师往往希望借助教学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帮助他们理解、记忆和掌握这些重点或难点,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特征也是影响媒体选择的一个因素。例如,中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要比小学生强,感知的经验也比较丰富,持续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相对延长,所以在为他们选择媒体时要注意,媒体传递的内容中所包含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理性认识的分量可相应增加,重点应放在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上。
     教学对象的特点对教学媒体的选择有很大影响。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不同,对于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同,所以就应该根据他们的年龄来选择媒体。例如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以直观思维为主,他们的记忆力很强,但是不能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所以讲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应用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的挂图、模型、幻灯片、录像片等教学媒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起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会比较好。同样是班级授课,小学低年级学生与中学高年级学生以及成人教育是有很大区别的。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抽象思维的水平远不及中学高年级学生,因此在选择媒体时,应首先考虑那些直观性强、表现手法简单明了、图像画面对比度大、易于分别事物的主要与次要部分之类的媒体。如幻灯、投影、模型、录音、图片等。而对于成人教育,由于成人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因此,选择媒体时可考虑那些表现手法较复杂、展示教学信息连续性强的媒体。如电视录像媒体、电影媒体、语言实验室教学系统等。而对自学的学习环境来说,选择媒体时,更应特别注意学习者的年龄特征与能力大小,对低龄学习者由于对媒体应用能力的限制,我们只能提供一些简单的媒体(操作简单、价格低廉的媒体)供其使用学习。而对年长的学习者(如成人或中学高年级学生、大学的学生)则可使用较贵重、操作较复杂、功能较强的媒体,如多媒体计算机、电视录像系统、高档录音机、笔记本电脑、网络教学系统等。
    4.使用的环境与实际效果。教学媒体只有在具体的教学环境中使用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而其中的环境因素对于媒体的选择和使用往往有限制作用。师生对媒体的熟悉程度、教育经费、教学软件的质量及数量、对环境的要求以及管理水平等等,都会对媒体的选择和使用产生影响。
    如果是为集体授课而选择媒体,则应选择那些展示教学信息范围较大的媒体,如扩音、幻灯、投影、多媒体投影、电视录像等;而用于小组学习的媒体其传播信息的范围应与小组人数、教学场所的大小相适应;对于远距离教学,只能选择诸如无线电广播、电视广播、网络之类的教学媒体;而对于自学系统,可选择收录机、复读机、微型幻灯等便于携带、操作简单、经久耐用的媒体;对职业技能训练的教学情境,可选择那些表现力强且有特殊时空特性的媒体,例如电视录像、电影媒体,利用它们的慢放、快放功能来展示一些特殊的技能动作,以利学习者的学习理解与模仿。
    在选择媒体时,首先应考虑教师对该媒体的利用能力,如教师的操作控制能力较强,媒体的应用水平较高,则我们可选择一些功能较全、价格较贵、操作较复杂的媒体,反之即不能。如果不是这样,对媒体应用能力较差的教师,选择了操作较复杂的高档媒体,则教师上课应用媒体时,可能出现操作失控,直接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的进行,反而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反作用。
    根据学习者对媒体的利用能力,合理选择媒体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如在班级授课或小组学习的情况下,就要考虑在媒体利用时学习者的参与程度。这就要注意到该媒体是否适宜于学生的操作,是否适宜于和学生的交互作用。而对于自学系统应注意该媒体对学生自行操作利用的难易程度,如学生暂不会使用该媒体,就应考虑学生学会该媒体的使用,所花的时间与精力。对教学场所或办学单位是否能有效方便地提供可利用的教学媒体,也是我们选择利用媒体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如在某多媒体阶梯教室上课,该教室已经配备了多媒体投影机、银幕、视频展示台、多媒体计算机等设施,就无须考虑再从别处搬来幻灯机或投影仪,利用幻灯机播放教学幻灯片或利用投影仪演示教学投影片,因此教者在进行教学准备时,就应考虑到所利用的媒体是否是信手可得,或通过简单的准备过程即可利用,而不应考虑那些教学单位与教学环境中无法准备与实现的媒体。 
    衡量教学媒体使用价值的标准是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选择教学媒体时,还应考虑使用的成本和效益。如果有两种价格不同的媒体能够获得相同的教学效果,那就应该选择比较便宜的那种;而有一种教学媒体的教学效果虽然很好,但是却非常贵,那么就可以考虑寻找一种教学效果虽然差一些,可是成本却能低的多的媒体来替它。 

    能够使用教学媒体并不是我们的目的,我们所关心的是媒体使用之后到底能得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在选择和使用媒体时,应该考虑效益比。教学媒体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而且这种作用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只能利用媒体,而不能过分依赖媒体,更不能用媒体来取代教师的作用。
总之,教学媒体以其特有的优势,能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反映事实、显示过程,示范演示、验证原理,直观呈现、突破难点,节省时间、提高效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因地制宜、科学选择、合理运用,不能一味地用媒体来代替学生的实践、代替学生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情感体验,更不能用媒体代替教师的指导、代替教师的人格魅力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