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挖掘乡土资源开展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研究》——主题活动《有趣的小蜗牛》
——主题活动《有趣的小蜗牛》
一、活动内容:主题活动《有趣的小蜗牛》的有效开展
(一)活动时间: 2019年5月26日
(二)活动地点: 会议室
(三)主 持 人: 李琳
(四)参加人员:全体课题组成员
(五)活动主题、内容:主题活动《有趣的小蜗牛》的有效开展
(六)活动过程简要程序记录:
(七)解决了什么问题:
针对幼儿在主题活动中对蜗牛一系列的讨论进行研讨。
(八)产生的效果及问题简述:
教师有一定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下一步工作构想:
如何根据幼儿的兴趣点选择适合的主题活动。
二、课题研究反思、研究叙事
题目:主题活动《有趣的小蜗牛》的有效开展
周一的早上,小锁从家里带来绘本故事《蜗牛日记》,新书的到来立马吸引了众多孩子的目光,他们聚集在一起看着、讨论着:“哇,蜗牛好可爱啊”;“它背上怎么有硬硬的壳,背着走路不累吗?”;“它爬走后为啥后面有一路的印记?”,这时彤彤来了,看了一眼说:“我家门前奶奶种的莴苣地里就有蜗牛,我还捉过呢!”孩子们都羡慕地看着曾好,围着她又追问起来……
幼儿好奇、好问、对任何事物喜欢探个究竟。正如杜威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索的本能。孩子们的科学探究就应从身边的事物开始,让他们感到科学并不遥远,科学就在身边。因此,我们及时抓住幼儿生活中的这个偶发性的关注点,生成了班本主题活动——有趣的蜗牛。旨在通过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的贯穿,让幼儿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去探索和发现。
三、成果展示
成果名称:有趣的小蜗牛主题活动开展
(一)寻找蜗牛
孩子们在追问彤彤时,对蜗牛的生活环境有了争议,有的说在树上,有的说在草丛里,还有的说在水里,到底蜗牛生活在哪里呢?我和孩子们商量后决定,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去寻找蜗牛,第二天,他们都兴奋地谈起了自己寻找蜗牛的经历……
“我和爸爸一起去东洲公园找的,在小河边湿润的地方有好多的蜗牛。”
“爷爷带我去后院的沙地,使劲地挖,挖了好久也没有看到蜗牛。”
“我在外婆家的阳台上找到了蜗牛,很阴凉有土的地方,才有蜗牛。”
“邻居奶奶告诉我,在墙角湿湿的地方就会有蜗牛,我就捡到了一只。”…….
孩子们通过寻找蜗牛的经历,自己总结出了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二)饲养蜗牛
孩子们把捉到的蜗牛都带来了,装的器具有矿泉水瓶,一次性杯子,小金鱼缸等,早上先入园的孩子在饲养角地上,桌上发现了蜗牛,从而引发下面的讨论:
“老师,快来看,蜗牛爬出来了。”
“小金鱼缸里的蜗牛没有爬出来啊。”“那我们都把蜗牛放在有盖子的地方吧,这样它就跑不出来了。”
“不行不行,蜗牛会闷死的!”“我们请老师在盖子上戳几个洞洞就不会闷死啦!”
蜗牛的家建好了,接着孩子们就把自己的早餐:包子、蛋糕等喂给蜗牛。发现蜗牛不喜欢吃,那可怎么办呢?
“这些蜗牛不喜欢吃,要摘一些嫩树叶才行。”
“我看还需要从家里带点青菜比较好。”
“那蜗牛很饿怎么办?”
“那我到厨房里拿一些青菜、萝卜来,先喂它吃点吧,要不它就要饿死的。”
“我们还是来做个小实验吧。看看蜗牛到底喜欢吃什么?”
这一提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赞同。
(三)蜗牛的秘密
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观察,孩子们对蜗牛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想知道更多的有关蜗牛的秘密。
蜗牛为什么没有脚爬得慢?蛇也没有脚却爬得那么快?
我觉得有脚,但长什么地方?
蜗牛在哪里生出来的?为什么在爬的时候会有一条白色的线?
蜗牛触角有什么用?它上面有眼睛吗?有嘴、鼻子吗?是什么样子的?
为什么蜗牛还没有钻出来,它的壳先动?为什么大、小蜗牛的壳不同?大蜗牛的壳是尖的,小蜗牛的壳是扁的?
为什么蜗牛喜欢生活在壳里?还喜欢藏在潮湿的草里。
为什么蜗牛能粘在树上,是不是腹部有吸铁石,还是有吸盘?
小蜗牛在妈妈的肚子里什么样的?它有壳吗?
我觉得它在妈妈肚子里没有壳的,蜗牛是怎样脱壳的?
“蜗牛到底是害虫还是益虫?”……
对于孩子们的问题我们没有急于给他们答案,而是罗列出来后,让孩子们回去自己查找资料,同时邀请对蜗牛比较有研究的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来解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