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一季度读书笔记---《心流》、《生命的跃升》、《生命的未来》等

标签:
心流爱的艺术心理学演化合成生物学 |
分类: 一起读书和看戏 |
今年一月、二月和三月出奇的忙。一月份自己做实验,二月份开始写项目书,三月份一步步修改项目书的同时,还带着四个学生做实验。现在,他们终于可以独立进行实验,有问题找我讨论就可以了。眼看着四月就来了,会议一个接一个安排好了,我也得开始好好学习了。
陆陆续续也听了、读了一些书,两本生命科学的书《生命的跃升》和《生命的未来》对我思考问题还是有帮助的,书还是得一本一本读啊!加油!
1,《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美)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
这是积极心理学的开山之作,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它也是一本提升幸福感和效率的行动指南。它会告诉我们:怎样用专注的心灵体验,获得更多的满足,提高效率,从而让生活更幸福。
作者是积极心理学奠基人之一,“心流”理论提出者。前美国心理学会主席马丁•塞利格曼誉之为“世界积极心理学研究领军人物”。本书系统阐述了心流理论,从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工作、人际关系等各方面,阐述如何进入心流状态。
下面是每一章的卷首语,基本反映了章节的主要内容,值得回味。
心流,快乐的源泉:我们对自己的观感、从生活中得到的快乐,归根结底直接取决于心灵如何过滤与阐释日常体验。我们快乐与否,端视内心是否和谐,而与我们控制宇宙的能力毫无关系。
控制意识,改善体验的品质:一个人可以不管外界发生什么事,只靠改变意识的内涵,使自己快乐或悲伤;意识的力量也可以把无助的境况,转变为反败为胜的挑战。
心流的构成要素:迈达斯国王点石成金,最后活活饿死的寓言,充分证明一味追求财富、地位、权力,未必能使人更快乐。唯有从每天的生活体验中创造乐趣,才能真正提升生活品质。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心流?索尔仁尼琴自得其乐的性格,让身陷囹圄的不堪也能转变为心流体验。他说:“有的犯人会设法冲破铁丝网逃脱!对我而言,铁丝网根本不存在,犯人总数并没有减少,但我已飞到远方去了。”
感官之乐 :一走进舞池,我就觉得像漂浮了起来;好像喝醉的感觉,当舞到尽兴,我浑身发热、欣喜若狂,仿佛借着身体语言与他人沟通。
人际之乐 :独乐、众乐各有情趣,不论在沉寂的阿拉斯加边陲,还是喧嚣的纽约市中心,若能享受独处时分,同时与朋友、家人、社群和乐融融,便已踏上快乐的康庄大道。
挫折中如何自得其乐?人生的悲剧在所难免,但遭受打击未必与幸福绝缘。人在压力下的反应,决定他们能否转祸为福,或只是徒然受苦受难。
追寻生命的意义:若能赋予人生意义,就能使生命丰富璀璨,人生至此,夫复何求?是否苗条、富裕、掌权,都已无关紧要了,此时澎湃的欲念止歇,连最单调的体验也变得兴味盎然。
2,《爱的艺术》(美)弗洛姆
艾里希·弗洛姆,著名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1900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家庭,1922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34年赴美,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术机构讲学,并先后执教于墨西哥国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高校。弗洛姆的研究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他认为人是各自所在的产物,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人变得越来越自我疏离,这种孤立感导致人们潜意识下渴望与他人结合、发生联系。
作者平平淡淡地讲述:爱是需要学习的能力(艺术)、爱是积极的情绪,爱既独立又完整。
现代人在爱情问题上常犯三个错误——1、只关注自己有没有吸引异性的能力(男性追逐名利权势,女性注重容貌身材服饰),而不关注自己是否具有爱他人的能力;2、把爱的问题归结为对象问题,而不是爱的能力问题,以为只要找到合适的对象就能幸福美满;3、搞不清“堕入情网”和“持久的爱”之间的区别,因寂寞而爱恋,因了解而分开。
对我来说,学会与所爱的人说话,是我最应该学习的艺术。
3,《父母的语言》(美)达娜·萨斯金德等
达娜·萨斯金德,芝加哥大学妇科及儿科教授,小儿人工耳蜗项目负责人,芝加哥大学医学院 "3000万词汇倡议"机构的创始人和主任。此机构建立的缘由是,基于科学研究表明,发育中的孩子早期接触的语言数量对其大脑构造和发展会产生非常不同的影响,这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性格塑造及学习能力差异。本书是她30年的科学研究结晶,在美国学术界和教育界引起巨大反响。
要是10年前读这本书,可能真的会改变我。不过,现在读有现在读的收获吧。其实本书最重要的就是作者的研究结果,用一篇研究论文就能说明问题了。既然写成了书,不免要有各种人物、故事经过、来龙去脉,显得重复、啰嗦。本书最重要的观点就是,父母的语言对儿童大脑的早期发育非常重要,提倡父母多与儿童聊天,而这是任何经济条件的家庭都可以做到的。书中最重要的3T原则:共情关注、充分交流、轮流谈话。
4,《优雅地老去》(日)渡边淳一
渡边淳一耄耋之年提出的“熟年健康法”,倡导人们击碎对衰老的既成概念,挣脱“人生只能如此”的桎梏,不 自卑,不自负,也不羞怯,优雅地去跟人生谈恋爱。渡边一派的“活好后半生才是关键”“年老的性能优势”等全新生活理念,被读者誉为增强“爱力”、给健康加龄的良方。从现在开始,体会白金一代活法的精华,设计、享受你的晚年生活!
为了换换脑筋,随便听了听渡边淳一的随笔。其实他的小说我并未读过,不过他的名声还是知道一些的。读了这本书,让我现在就下决心要好好锻炼身体,努力找时间培养业余爱好,争取在退休后,有能力让自己优雅的老去。
5,《生命的跃升》(英)尼克·;连恩(《Life Ascending The Ten Great Inventions of Evolution》Nick Lane)
一位生物化学家写的关于生命演化的书。虽然翻译有些问题,但瑕不掩瑜,是目前读到的写得最好的科普书。一定要再读一遍原版书。
我一直对生命起源有很多疑问,终于在这本书中找到了思考的方向。就像侦探小说,环环相扣,剥丝抽茧,慢慢理清线索,谜团逐渐解开。生命的奥秘就是这样吸引人们去思考、去探寻!
第一章关于生命的起源,以前学的是米勒的气体混合电击理论,也知道陨石大爆炸理论。但1970年提出的深海裂谷热流的“黑烟囱”理论确是第一次了解。1980年罗素提出碱性温泉喷发口处,CO2变成甲烷、N2转化为NH4,FeS变成H2S,以及1988年Nature论文中3亿5千万年前的岩石化石多孔空腔壁含有FeS,1994年论文中空腔中充满碱性物质与高还原态的热泉溶液的证据,真是太有意思了。而2000年亚特兰蒂斯号潜艇在据大西洋极15公里的地方。发现这种喷发口,而这里碰巧也叫亚特兰蒂斯“失落的城市”。
而最后一章关于死亡,其中的自由基渗漏速率与衰老及相关疾病的研究,对我很有启发,希望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我能对这方面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6,《生命的未来》(美)克雷格·文特尔(《Life at the Speed of
Light》
作者 J. Craig
Venter 被誉为“人造生命之父”,基因测序领域的“科学狂人”。1946年出生于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生理学和药理学博士。1990年参与到总投资30亿美元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研究中,但中途退出,1998年创立“赛莱拉公司”,一人单挑6国科学家,仅用两年时间就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的测定。他是
这是一本详细论述生命科学基本原理的杰出著作,全景展示了分子生物学的历史沿革和未来发展方向。从这本书中,我也将这些年道听途说的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中的各种小故事串起来,并进一步认识到生命科学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生物学与物理、化学、天文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合成生物学的未来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