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和“赵孟頫书画特展”

(2017-10-27 12:37:52)
标签:

赵孟

人骑图

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

青绿山水画

分类: 一起画画拍照和寻找美
上篇说道,要不是因为《千里江山图》,我们还没有勇气跑去逛故宫呢。
http://s2/mw690/003oUb5tzy7fptR1rTr41&690

 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千里江山图》,百年来第四次公开展出。很多人打了飞的,排队3小时,就为了看15分钟。我们也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赶紧跑来看,怕再过30年,自己不知在哪儿呢?虽然计划不如变化,本想上午看完,下午回去上班,但因为好不容易拿到的退号,只能在闭馆之前最后一班看展了。
http://s6/mw690/003oUb5tzy7fjuDe6aN35&690
先来到武英殿,看“赵孟頫书画特展”。
要不是因为这个展,我也不知道赵孟頫那么厉害。

赵孟頫(1254年-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别号鸥波、水精宫道人等。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宋太祖赵匡胤的11世孙、秦王赵德芳的嫡派子孙,其父赵与訔曾任南宋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南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后又受元世祖忽必烈的礼敬和宠遇,历任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府事、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等职。其妻为元朝画家、诗人管道昇。次子赵雍,三子赵奕,也都是书画家。他还是元朝画家王蒙的外祖父。

赵孟頫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亦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创赵体书,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楷书四大家。著有《松雪斋文集》等。

作为一代宗师,不仅他的友人高克恭、 李衎,妻子管道升,儿子赵雍受到他的画艺影响,而且弟子唐棣、 朱德润、 陈琳、 商琦、 王渊、姚彦卿,外孙王蒙,乃至元末黄公望、 倪瓒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继承发扬了赵孟頫的美学观点,使元代文人画久盛不衰,在中国绘画史上写下了绮丽奇特的篇章。他与儿 赵雍、孙子赵麟都做《人马图》,称《三世人马图》,传为佳话,三幅画都流传至美国,由大都会博物馆收藏。

http://s6/mw690/003oUb5tzy7fjuG6hqRb5&690
一进门,小盆景和赵孟頫的画相得益彰。
http://s2/mw690/003oUb5tzy7fjuDkRvrc1&690
展厅内的人也很多,每个展品前面都是人。只有这个可以好好看看。
http://s13/mw690/003oUb5tzy7fjuDq8MI0c&690
这幅展品的颜色已经发生变化了,怎样保护这些文物真是个大问题。
http://s3/mw690/003oUb5tzy7fjuDwddU82&690
这是赵孟頫最有名的《人骑图》,乾隆的字就写在人家头部的前面,唉!
除了这幅与马有关的作品,另外的国宝级文物《秋郊饮马图》和《浴马图》已经在前几天更换展品换掉了,没有看到真品,非常遗憾!
http://s2/mw690/003oUb5tzy7fjuDCzsZ51&690
赵孟頫的字真是太好看了,楷、行、草,样样精致、潇洒!
http://s5/mw690/003oUb5tzy7fjuDH8vq54&690
这是董其昌仿赵孟頫的水村图。

字比较多,画少一些,还有一列都是画的展柜正在抢修,看不太清楚。

下午3点半我们来到午门西雁翅楼,第16组可以进入了,先看西雁翅的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的展览。

http://s15/mw690/003oUb5tzy7fjuHBTmS6e&690
登山一层台阶,巨大的海报展示。

本次展览以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为中心,旨在系统展示中国历代青绿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共分为5个单元:
第一单元东晋至宋:金碧辉映”,展示的是青绿山水滥觞、成立至完备的过程,该单元展示的均为美术史的名作,尤其是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隋代展子虔《游春图》、传赵伯驹《江山秋色图》、赵伯骕《万松金阙图》实为难得一见的珍品;
第二单元元至明中期:墨色清趣”,展示的是青绿山水与元人画合流的过程,其中的著名作品如胡廷晖《春山泛艇图》、佚名《东山丝竹图》、文徵明《惠山茶会图》、仇英《玉洞仙源图》等;
第三单元重点单元:千里江山主要展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及乾隆宫廷画家王炳、方琮仿作;
第四单元明晚期至清中期:仿古脱古”,展示的是青绿山水在董其昌南北宗论和仿古思想指导下突变的过程,重点展示的是董其昌和清初四王的作品;
第五单元近现代:借古开今”,展示的是青绿山水在西画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下转型的过程。

我们首先在西雁翅楼看来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网上有详细介绍,我只拍了几张。
http://s8/mw690/003oUb5tzy7fjuDLSB147&690
这是敦煌莫高窟第103窟主室南壁经变壁画(樊兴刚临),盛唐,佚名,壁画,设色,纵98.3厘米,横100.5厘米,敦煌研究院藏。
http://s15/mw690/003oUb5tzy7fjuDRwtMfe&690
展子虔(隋)的《游春图卷》,绢本,设色,43 cm X 80.5 cm。
http://s10/mw690/003oUb5tzy7fjuDWetb69&690
钱选(元)的《浮玉山居图卷》,纸本,设色,29.6 cm X 98.7 cm。
http://s5/mw690/003oUb5tzy7fjuE3mLib4&690
终于可以到午门正殿了,向南望去,可以看到国家博物馆。此刻看千里江山,心潮澎湃啊!
http://s12/mw690/003oUb5tzy7fjuE8Jdhab&690
西侧展柜,萧晨(清)的《桃源图卷》,绢本,设色,31.2 cm X 450 cm。
http://s8/mw690/003oUb5tzy7fjuEhX6fe7&690
终于看到《千里江山图》长卷。绢本,设色,51.5 cm X 1191.5 cm。

王希孟(约1096—?),北宋宫廷画家。十八岁时在徽宗画院为生徒,后召入禁中文书库,得徽宗亲授,其后不到半年就以《千里江山图》进献。画史文献没有王希孟的任何记载,《千里江山图》是他唯一的传世作品,清宋荦推测他画完这件作品后“未几死,年二十余”(《论画绝句》)。北宋政和三年(1113),徽宗将该图赐权臣蔡京,后隔水有蔡京题跋曰:“政和三年闰四月一日赐。希孟年十八岁,昔在画学为生徒,召入禁中文书库。数以画献,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诲谕之,亲授其法。不逾半岁,乃以此图进。上嘉之。因以赐臣京,谓天下士在作之而已。”

千里江山图》长达11.9米,以一幅完整的绢幅表现千里江山壮阔之景,山峰层峦叠嶂,奔腾起伏,江水烟波浩渺,平远无尽。山水间有屋舍村落、桥梁渡口、寺观塔刹、楼阁亭榭等,并描绘有众多人物活动,有行旅、幽居、捕鱼、观瀑、游玩等。该图继承和发展了唐代青绿山水画的技法,用笔精细,注重在青、绿颜色中寻求变化,古意与创造兼备,实景与想象并融,是存世青绿山水画中最具代表性和里程碑意义的作品。


网上信息:作为中国古代青绿山水画的巅峰之作,《千里江山图》以长卷形式,描绘了连绵的群山冈峦和浩淼的江河湖水,于山岭、坡岸、水际中布置、点缀亭台楼阁、茅居村舍,水磨长桥及捕鱼、驶船、行旅、飞鸟等,描绘精细,意态生动。景物繁多,气象万千,构图于疏密之中讲求变化,气势连贯,以披麻与斧劈皴相合,表现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设色匀净清丽,于青绿中间以赭色,富有变化和装饰性。作品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恢宏,充分表现了自然山水的秀丽壮美。

在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中,有两幅诞生于宋徽宗政宣年间,一幅为世俗繁华的史诗——《清明上河图》,另一幅为锦绣河山的颂唱——《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相较则略显低调,公开展出次数屈指可数。原因是,《千里江山图》为绢本画,绢本中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有机物的保存本就非常困难,历经千年的蚕丝更是极易折断,且画卷上很厚的矿物质颜料,时间一长便极易脱落,这使得每次开卷展示都不可避免的会损伤画作原貌。

 

http://s1/mw690/003oUb5tzy7fjuEvL3280&690
只用手机拍了长卷中最高峰的位置。真迹中,白色的小人,头部也就小米粒一半大,可见这幅画画得多么细致。闺蜜感叹:都是把眼睛画瞎的节奏啊!
http://s4/mw690/003oUb5tzy7fjuEBvPlc3&690
最后,拍一张观展长卷的场面吧。观众慢慢移动,从头看到尾,大约10分钟吧,想多逗留一会也不行啊,工作人员时时刻刻在催促,要不这样,没有人会离开。
http://s10/mw690/003oUb5tzy7fjuEEX4Bc9&690
方琮(,《仿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卷绢本,设色,52.5 cm X 1175.3 cm,清宫旧藏。
主展厅东侧,还有一幅清朝画家方琮的仿画,很像,也有不同。
http://s5/mw690/003oUb5tzy7fjuEJHq494&690
这是仿图最高峰处的画面。
http://s7/mw690/003oUb5tzy7fjuEOGuW96&690
关于王希孟和《千里江山图》的介绍,及宋徽宗的画。

看完第三单元,已到闭馆时间,午门东雁翅楼的展厅已经关闭,第四和第五单元没有机会看了,遗憾!
http://s14/mw690/003oUb5tzy7fjuEU3eZed&690
从午门城楼下来,向北望去,此时的故宫里空无一人,要是好天气,拍这样一张照片该多好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