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第一章生活中的心理学(要点摘抄)
(2013-02-05 08:06:38)
标签:
心理学文化 |
分类: 读书笔记 |
(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年10月第1版
第一章 生活中的心理学
一、心理学为何独具特色
P3/26
1.定义
(1)心理学(psychology):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
a)心理学分析的对象往往是一个个体
b)行为(behavior):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
行为就是行动。心理学研究的主题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物种的可观察行为。心理学家探索个体做些什么以及如何在一套特定的行为模式和更广泛的社会环境或文化环境中做这些事情。
c)精神过程:人类个体内部发生的精神活动,有助于理解人的行为。
P4/27
d)科学的方法(scientific method):用客观收集的信息作为得出结论的事实基础。
2.心理学的目标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质量。
(1)描述发生的事情
心理学的第一个任务是对行为进行精确的观察,这种观察称为:数据。
a)行为数据(behavioral data):是关于机体的行为和行为发生时环境的观察报告。
进行数据收集时,必须选择一个适宜的分析水平(从最宽泛最概括的水平到最细微的具体的水平),并且设计出能保证客观性的度量行为的方法。
P5/28
(2)解释发生的事情
(3)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
P6/29
(4)控制发生的事情
二、现代心理学的发展
P7/30
1.心理学的历史根基
P8/31
紧张的对峙:
(1)结构主义:心理的内容
对科学方法、精确的度量以及数据的统计方法的强调,表现了冯特心理学的传统特色。
铁钦纳提倡用冯特式的科学方法研究意识。
他用于检查有意识的精神活动元素的方法是内省法,即由个体系统地检查自己有关特定感官经验的思维和感觉。
结构主义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所有的人类精神经验都可以作为基本成分的联合来理解。
而非直接研究复杂的或整体的行为
忽视对那些不能描述他们的内省经验的个体,
包括动物、儿童以及精神混乱者的研究。
(2)机能主义:有目的的心理
P9/32
他的“热血”心理学认识到每个个体的独特性不能被简化为来自测验结果的公式或数字。
对他来说,解释,而不是实验控制,才是心理学的目标。
2.当代心理学的观点
(1)生物学观点(biological perspective)
(2)心理动力学观点(psychodynamic perspective)
心理动力学的动机原则是由维也纳的医生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最完整地发展起来的。他的理论把人看做是由内部和外部力量组成的一个复杂网络所推动的。他的模型第一次承认了人的天性并不总是理性的,行为有可能是被不在意识范围内的动机所驱使。
P10/33
(3)行为主义观点(behaviorist perspective)
(4)人本主义观点(humanistic perspective)
(5)认知的观点(cognitive perspective)
P11/34
行为只是部分地由先前的环境事件和过去的行为结果所决定。一些最重要的行为是从全新的思维方式中产生的,而并非是从过去使用过的可预测的方式中产生。想象与过去和现在完全不同的选择和可能性的能力,使人们能够朝着超越当下环境的将来而工作。
思维既是是外显行为的原因,也是结果。
(6)进化论观点(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7)文化论观点(cultural perspective)
P12/35
表1.1当代心理学的七种观点之比较
观点 |
对人性的看法 |
决定行为的因素 |
研究的焦点 |
基本研究主题 |
生物学 |
被动的 机械论的 |
遗传 生物化学过程 |
脑与神经系过程 |
行为与心理过程的生物化学过程 |
心理动力学 |
本能驱动 |
遗传 早期经历 |
无意识驱力 冲突 |
把行为作为无意识动机的外显表达 |
行为主义 |
对刺激可反应 可改变的 |
环境 刺激条件 |
特定的外显反应 |
行为及其刺激的原因和结果 |
人本主义 |
能动的 潜能是无限的 |
潜在自我管理 |
人的体验和潜能 |
生活模式 价值 目标 |
认知 |
创造性能动 刺激反应性 |
刺激条件 心理过程 |
心理过程 语言 |
通过行为的显示推断心理过程 |
进化 |
适应性,以解决更新期间的问题 |
为生存而适应环境 |
进化的心理适应性 |
按照进化的适应性功能发展处的心理机制 |
文化 |
可被文化改变 |
文化规范 |
态度和行为的跨文化模式 |
人类体验的普遍方面和文化特殊性的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