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我能贡献什么
P51
注重贡献,强调的是责任。重视贡献是有效性的关键。
有效性表现在三个方面:1)自己的工作: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水准及其影响
2)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包括对上司、同事和下属
3)各项管理手段的运用:例如会议或报告等
大多数管理者只重视勤奋,却忽略成果。
P52
管理者的承诺
重视贡献,才能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不为其本身的专长所限,不为其本身的技术所限,不为其本身所属的部门所限,才能看到整体的绩效,同时也才能使他更加重视外部世界。而只有外部世界才是产生成果的地方。因此,他会考虑自己的技能、专长、作用,以及所属的单位与整个组织及组织目标的关系。
P53
提出“我能做出什么贡献”的问题,可以挖掘工作中尚未发挥的潜力。
P54 “贡献”一词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一般机构对成效的要求往往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直接成果;
2)树立新的价值观及对这些价值观的重新确认;
3)培养与开发明天所需要的人才。
管理者若想做贡献就必须在这三方面下功夫。但三者哪个最重要,哪个其次,要看管理者本人的情况,以及他所处的地位即机构本身的需要。
对于直接成果来说,最重要的是弄清楚到底有哪些直接成果。
P55
组织的生存需要直接成果,但除此之外还必须有价值观的承诺与实现,即一个组织必须有自己的主张和想法,否则就难免解体、混乱和瘫痪。(组织的目标是什么,希望通过产出直接成果带来什么)
为保证组织的持续存在,必须今天准备明天的接班人,其人力资源必须更新,必须经常提高水准。下一代的人,应能以这一代辛苦经营的成果为起点,再开创新的高峰,并在此基础上为他们的下一代准备更高的基准线。
P56 管理者重视贡献,是人才发展的最大动力,因为他可以随外加的要求调整自己。同时,他还可以帮助那些与他共事的人将眼光放得更远,这样也就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水准。
P57 管理者失败的常见原因之一:出任新职位时,不能或不愿为适应新职位的需要而改变。(以错的方法做错的事情,即无有效性)
由于职位有了改变,管理者所要贡献的成果也一定改变,且新职位所要求的上述三项绩效之间的相对比重也会改变。
P60 如何使专业人员的工作卓有成效
专业人员(掌握专门知识的知识工作者)的产出(构想、信息和观念),必须与他人的产出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成果。因此,专业人员要使自己有效,必须考虑他的产出是供什么人使用,也必须了解用户应该知道些什么才能有效使用他的产出,从而产生成果。
P61 由于分工细化,每个人都可以是其领域的专业人员,相互不懂对方的工作内容。然而这些人要想使自己的工作卓有成效,就必须(有责任)先让别人能了解自己。
一个人如果愿以贡献为目标,就必须使自己的“产品“,即他的知识能为别人所用。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会向机构内部人员(包括上司、下属,特别是其他部门的同事)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便于你为机构做出贡献,你需要我做些什么贡献?需要我在什么时候,以哪种形式,用什么方式来提供这些贡献?“
P62 一位能肩负贡献责任的专家,应能使其所专精的知识配合整体。他尽管不能将几门知识整合为一,但他一定知道应该了解别人的需要、别人的方向、别人的限度和别人的理解,以使别人能够应用他的成果。
正确的人际关系
P63
有效的人际关系,有下列四项基本要求:
1)互相沟通:沟通并不是上对下的单向关系。
以贡献为重的管理者会问他的属下:“我们的组织和我,应该期望你有怎
样的贡献呢?该够期望你做些什么?如何才能使你的知识和能力得到最大发挥?”
而下属经过思考提出他认为可以做出的贡献之后,管理者才有权利和责
任对其建议是否可行做出判断。
而出现分歧时,双方究竟谁对并不重要,因为已经建立了有效的沟通。
2)团队合作:强调贡献有助于横向沟通,因而能促成团队合作。
“谁需要我的产出,并使它产生效益?”这个问题能帮助我们看到与管理者责任范围无关的一些人的重要性。而在一个知识型组织中,主要依赖于知识不同和技术不同的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工作才能有效。
这种团队合作,贵在自动自发,能依循情势的逻辑和任务的需要,而非仅依赖正式的组织结构(如医院中各方面专家对同一个病人的治疗)
今天的机构发生的组织问题是非传统的,专精于本行的知识工作者,从正式组织形态或人事管理的立场来看,隶属于不同的专业职能部门。然而他们在实际工作的时候,却必须是团队中的一位对团队负责任的成员。他们的团队由全然不同领域的知识工作者组成,以当时承担的特定任务为中心。
3)自我发展:个人能否发展,很大程度上要看是否重视贡献,并未做出贡献而做相应安排
4)培养他人:重视贡献的管理者必然会同时启发他人寻求自我发展
P67
有效的会议
有效的管理者应当知道他们能从会议中得到什么,也知道会议的目的是什么或应该是什么。他会在事前想清楚会议的目的,要求什么报告,以及想清楚简报的用以。他一定坚持开会必须真正有所贡献。
(会议开始时首先说明会议的目的和要求达成的贡献。同时设法让回忆紧紧围绕主题。结束之前回到开场所介绍的主题,使会议获得的结论与主题相符。)
P69 一条易被忽略的规则:你可以主持会议,听取重要的发言,也可以是与大家共同讨论。但你不能既主持会议,又高谈阔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