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叔

(2022-12-31 14:44:13)
标签:

情怀

情感

 

 

我叔

/林万华

 

我叔做了一辈子科研工作,如今已至耄耋之年,我对他的印象是:严厉、耿直、俭朴、好学、内心有爱。

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堂弟高中毕业,将要分配工作了,却被我叔送去参军,在我叔眼里,部队是个大熔炉,年轻人去锻炼几年,才会有出息。叔的安排,堂弟只好服从,他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郊区当兵三年,还没探过家,终于有一次机会随营长出差来京,营长批准两天假,让他回家看父母,也想让他帮助买一台彩色电视机。当时买彩电需要商品购物票,堂弟知道我叔可以搞到,便满口答应下来。那天傍晚,堂弟兴冲冲地回到家,婶望着有些黑瘦的他,即惊喜又心疼,眼里噙满泪。我叔则一个劲儿地催促我婶做饭。吃饭时,堂弟把买彩电的事跟我叔说了,我叔没有表态,等一家三口撂下饭碗,叔开口了,他严肃地对堂弟说:“营长照顾你,家回了,团圆饭也吃了,赶紧回去吧。过去,八路军执行任务,路过家门而不入,你可不能恋家啊。”买彩电的事,他也一口回绝了,说不能乱拉关系。一瓢冷水,浇凉了堂弟热乎乎的心。婶冲我叔嚷:“哪有这样当爹的!”我叔并未让步,说我婶娇惯孩子,不讲原则。堂弟惧怕我叔,又不愿我婶生气,便眼含泪水连夜返回了军区招待所。

当兵四年,堂弟复员时,市公安局有安置名额,堂弟想去机关,凭我叔的资历,他要出面办理准能留下。我叔却说:“服从安置,如同服从命令。军人,服从命令是天职。”结果,堂弟被安置到城郊派出所当“片警”,工作辛苦、离家也远。

叔对家里人要求苛刻,多年来,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我从不跟他讲,但心里却没少抱怨:人家都在“拼爹”,而我先天不足,父亲去世早,“拼叔”,也只是奢望。

 

我叔有个小皮箱,平时上了锁,放在卧室的顶柜里,不让别人碰,到底装着啥宝贝,没人知道。前几年,一个周日上午,婶下楼买菜,叔拉严卧室的窗帘,搬来方木凳,站上去,小心翼翼地从顶柜里取出小皮箱,放到床上,打开,把里面的宝贝一件一件拿出来,摆在床上,他站在一旁,痴痴地望着。婶买菜回来,见卧室昏暗,便走过去,听到脚步声,叔一惊,以为是邻居来串门的,慌忙用身体和双臂护住床上那些宝贝,扭头一看,见是我婶,便盯着她说:“怎么不招呼一声。”婶见他神经兮兮的,心里暗自发笑。叔随后又自语道:“潮了,拿出来晾晾。”说完,便匆忙将那些宝贝装进了小皮箱。婶看到,床上摆满了一个个红彤彤、大小不等的荣誉证书和闪亮的奖章。婶知道他获过奖,但没想到这么多,就大致数了一下,竟有三十多个。当秘密不再是秘密,我再三请求,终于看到了叔珍藏在小皮箱里的宝贝:时间跨度四十余载,奖项有优秀共产党员、先进科技工作者、劳动模范、科学技术进步奖……颁奖部门从他工作的院所,到国家部委、国务院 。叔的名字已编入《中国专家人名大辞典》,并收录个人业绩,自一九九二年始,享受国家政府津贴。眼前这一箱子宝贝,他从未提起,也未主动示人,还一再叮嘱我:“不许对外讲!”我答应着,内心却感慨不已:当今,包装已成为时尚,张扬则突显个性。而我叔,做人做事始终低调,如一头脚踩泥土,默默劳作的牛。

 

前些年的一个周日,我去看他,一上午,他滔滔不绝地讲起童年时老家的人和事,眼里充盈着泪光。虽然老家已无亲人,但他很想回去看看。我突然觉得,叔老了。那两天婶去了堂弟家,中午,叔准备做饭,我说到外面吃省事,叔说不习惯去饭店。他头一天已买好了面条、新鲜的西红柿、黄瓜、香菜……他一边继续着他的怀旧,一边做饭。我要帮助,他坚决制止,我只好坐在桌旁,听他讲古,看他弓着腰,洗菜,切黄瓜、西红柿,动作迟缓,手腕颤抖,但神情愉悦。约莫四十分钟,叔做好了鸡蛋打卤面,盛到碗里,上面撒上香菜沫,还放上几根清脆的黄瓜条,端到我面前,让我趁热吃。“您做的面真香!”我边吃边由衷地赞叹。叔说:“年轻时,生活不富裕,单位有食堂,却很少买饭,回家煮面条是常事,咱家人,都爱吃我做的面。”叔脸上挂满自豪的笑容,像个孩子。

离开叔家前,叔在床底下取出一双皮凉鞋,八成新,让我试穿,见我穿着合脚,便让我带走。还说:“鞋挺新的,搁着浪费。”这双存放多年、款式老旧的皮凉鞋,我不想穿,却难开口拒绝。到家后,我再次试穿,仍不喜欢,就将它当做废品处理掉了。不久,我便愧疚:“我处理掉的是叔的一片心意啊!”

 

那年年底,听说叔自费出版了一本诗选集。我惊诧,叔搞了一辈子科研,何时开始写诗的?我特意来到叔家,提起写诗的事,叔竟谦逊地说:“年轻时就喜欢读诗写诗,业余写了一辈子,也没写出一首像样子的诗。”

我翻阅诗选集:

 

《入学》

 

党的恩情比天大

送我深造学雷达

刻苦学习真本领

报效人民和国家

 

《自励》

 

雄心壮志做贡献

不为名利为人民

老骥伏枥征途远

不用扬鞭自奋蹄

 

 

我收存了叔的诗集,六十余首诗按时间顺序排列,我读出了一部历史。

叔出生于1935年,幼年,日寇入侵,国破家亡,生活艰辛。但他渴望读书,家里省吃俭用供他念了小学。解放后,上初中,毕业时,被保送到华北航空工业技术学校;而后,分配到某部委科研所工作。1957年秋,进入成都电子学校深造四年。自此,奠定了他一生致力于国防事业,科研报国的理想,并逐渐成长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科研工作者、国家干部。

 

前些年夏天,叔病了,住进北京医院,我下班去看他,一路上我都在想,带点什么东西呢?以往去叔家,带点礼物,他总会埋怨,说我乱花钱,走的时候,又让我带回去,我不带,他就追出屋,硬塞进我手里。开始,我误认为礼物不够好。后来,我听说,其他亲友也有过类似遭遇。此后,再去叔家,便两手空空。但这次不同,该带什么呢?当我走到医院大门前,突然看到对面有一家鲜花店,我灵机一动,便走了进去。

来到病房后,我将精心挑选的一束红色康乃馨摆在床头柜上,叔会心地笑了,这是我头一次买东西送给他而没有受到批评,忐忑之心终于得以平静。婶说他这两天一直念叨我,饭也吃不下。我坐到病床旁,叔望着我,双唇颤动:“小华,早先,叔没照顾好你们……”说着,他眼泪夺眶而出。我知道,叔的意思是:在我年少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身体多病,拉扯我们姐弟五个,在老家含辛茹苦地生活实在是不容易,而作为我们唯一的叔,他却无能为力,他内心一直深感愧疚。我忙取出纸巾,轻轻将他眼角滚落的泪珠擦干。我说:“叔,我能理解您,我们现在都挺好,您该高兴才对呀。您不是常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吗!”叔沉默良久,终于不再涕泣。后来听婶说,那天我走后,叔吃下不少饭,他终于释然了。

 

去年秋天,堂弟打电话对我说,他陪着我叔回了一趟老家,我叔兴致勃勃,把村子走了个遍。返城时,我叔坐在汽车上,不时回望渐行渐远的村庄,他感慨地对堂弟说:“故乡这片净土养育了咱,无论到什么地方,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咱是农民的儿子、共产党的儿子!”

 

 

写于2013年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