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笔记

标签:
纪实情感 |
今天一早,点开手机,便看到朝阳区融媒体中心的编辑、记者孙老师发来的微信:一张图、两句话。图是朝阳报的一个版面,两句话:“明天见报稿。谢谢您的支持。”我心里一跳,忙着点开放大图片,看到上面有我5月1日写的通讯《人间最美“抗疫人》。
说实话,近些年拾笔进行文学创作,在国内各级报刊发表数十万字的文学作品,以小说、散文为主,也有诗歌,通讯报道属于另一种文体,我极少写,这次,在抗击疫情的时刻,我居住的小区按防控要求被管控后,我目睹了为防控疫情,我们的社区工作者、下沉干部、医务工作者、物业人员、志愿者……他们所付出的辛劳和努力,为此,我难以控制自己的感情,将自己看到的点滴场景,用文字记录下来,初衷,就是想真实地记录我们社区的抗疫生活,我原想找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更多的情况,但看到他们整天都在忙,便不想再给他们添麻烦,只好自己在园区内观察,用笔或是手机拍照记录一些情景,很是局限。尽管如此,我还是在坚持做,拍了不少照片,有人、有物,都是劲松八棵杨社区“抗疫”的见证。
就说这篇通讯,初稿近两千字,配有四张照片,当日写完便发到社区党员战斗堡垒群,得到群内党员同志的点赞支持,由于匆忙,文中有错别字等问题,次日修改并增删了一些内容,修改后的文章,没有再发到微信群里,但社区工作人员以及其他人员,为抗疫所做出的贡献,感动着我,我相信也会感动其他人,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社区的抗疫情况,于是,我将修改后的文章和照片发到朝阳区文联写作者微信群中,群中有朝阳区融媒体中心的记者,其中孙老师看到我的稿子后说:“您写的抗疫文章很好。方便发过来,朝阳报可用。”我随后将稿子发给他。因为朝阳报一周三期,版面有限,抗疫期间,政府的各项防控政策、朝阳区抗疫情况等均需及时报道,我也不确定我写的这篇稿子最终能不能用上,此前,我不认识孙老师,想让他推荐也说不上话。他曾说过,版面很紧张。但今天,稿子发出来了,我的初衷实现了,为自己高兴,因为自己也算力所能及地为社区“抗疫”做了一点该做的事;也为劲松八棵杨社区高兴,我希望通过报道“抗疫”人的故事(尽管受版面限制,报道的内容删减了),使社区居民看到我们身边有那么多人为抗疫在战斗着,使社区居民更加放心、坚定“抗疫”信心,坚信有党和政府、有以社区工作者为代表的众多“抗疫”战士的努力,抗疫必胜!
我还想说,在我收到的孙老师发来的微信截图中,我看到上面的时间是0:29,半夜啊,其实,我很清楚,我们每天看到听到的电视节目、网络传媒图文、广播、报刊,其背后,都有无数媒体人在夜以继日地工作着:采访、写稿、拍照、制作、播放等等,我曾在中央电视台所属单位工作过几年,深知媒体人的辛苦,如今、抗击疫情,他们同样是最美“抗疫”人!


2022.5.9于华腾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