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中的红歌
——读王国良《爱国者》
文/龙 庆
王国良的《爱国者》以极其朴素的笔触,将宏大的爱国主题浓缩在一个拾荒老人的日常身影中,却让这份情感在平凡中散发出震撼人心的力量。老人将五星红旗扎在三轮车把上,这一微小举动瞬间将普通的交通工具升华为“她的祖国”的象征,使爱国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可以触摸、可以同行的生命伴侣。
诗中充满了富有张力的意象:黝黑的面庞与经霜的九月菊形成对照,既写出了岁月的沧桑,也暗示了坚韧与芬芳;“吱扭扭”的车轮声被比作升旗仪式的乐队,把最普通的劳动节奏与庄严的国家仪式巧妙融合,创造出令人动容的音乐感。老人在暮色未褪尽时便“把黎明运进小区”,这一拟人化的表达不仅描绘了她辛勤劳作的形象,更赋予了她传递希望与光明的使命。
诗人通过窗口老人的目送,构建了情感的双重呼应——既是对劳动者的敬意,也是对爱国情怀的默默认同。这种情感的传递并非轰轰烈烈,而是在“缓缓走来,慢慢远去”的节奏中,在“吱扭扭”的韵律中,悄无声息地渗入人心。老人虽“苍老,瘦弱,如我的母亲”,却“把路走成了一首红歌”,这一对比既饱含深情,又极具力量,展现了平凡人身上蕴藏的伟大精神。
《爱国者》的艺术魅力在于它将政治主题人性化、情感化,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和细节,让爱国情怀回归生活本质。它提醒我们,真正的爱国并不总是波澜壮阔的壮举,更多时候,它是一种默默的坚守,一种在风雨中依然高举信念的姿态。这种从细微处见伟大的写法,使诗歌既具有艺术感染力,又富含思想深度,实现了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完美统一。
爱国者
王国良
一位拾荒老人
把五星红旗扎在三轮车把上
小车就成了她的祖国
风里雨里,都与祖国同在
一张黝黑的脸,总是笑盈盈的
如一朵经霜的九月菊
每天,暮色还未从她的白发
褪尽,就把黎明运进了小区
吱扭扭的车轮
像升旗仪式的乐队
每天都有老人趴在自家窗口
等待她摇着旗子
缓缓走来,慢慢远去
吱扭扭,吱扭扭
她苍老,瘦弱,如我的母亲
却把路走成了一首红歌
窗口的老人,依旧趴在风中
进行一场牵肠挂肚的目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