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月为灯,照亮大山里的烟火与深情——评王国良《大山里的月亮》文/龙庆
(2025-09-26 06:58:59)
标签:
黑龙江大庆王国良的诗 |
分类: 诗歌论坛 |
以月为灯,照亮大山里的烟火与深情
—— 评王国良《大山里的月亮》
文/龙 庆
王国良的《大山里的月亮》没有华丽辞藻,却以最朴素的意象、最细腻的观察,将 “月亮” 从遥远的自然天体,转化为大山里触手可及的 “温暖符号”—— 它是照亮劳作的灯、陪伴亲情的光,更是承载乡愁的碗。诗人用近乎白描的笔触,让 “月亮” 与山里人的日子、与血脉里的亲情紧紧缠绕,字里行间满是对大山生活的眷恋,对朴素温暖的珍视,读来如月光般柔和,却又似山风般绵长。
一、月是 “生活的灯”:照亮清贫日子里的烟火气
诗的开篇便打破对月亮的传统想象 ——“大山里,月亮就是一盏灯”,没有 “婵娟”“玉盘” 的雅致比喻,只有 “灯” 的直白定义,却瞬间让月亮有了 “人间烟火气”。这盏 “灯” 不是摆设,而是融入山里人每一个日常的 “实用之物”:它 “不用添油”,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契合大山生活的朴素与节俭;它能 “赶路、劈柴、挑水”,跟着山里人的脚步,照亮最实在的劳作场景 —— 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有柴米油盐的琐碎,可正是这 “为劳作而亮” 的月亮,让 “清贫的日子” 有了 “不用付费” 的光,多了份踏实与安心。
诗人特意写下 “勤快的山里人,却忘了说声谢谢”,这份 “忘记” 不是冷漠,而是 “习惯”—— 月亮就像山里的空气、土地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这种 “习以为常的陪伴”,比刻意的感谢更显亲近。此时的月亮,早已不是 “遥不可及的天体”,而是大山里 “沉默的伙伴”,用清辉托起山里人平凡却认真的日子。
二、月是 “亲情的灯”:映照着血脉里的温暖日常
如果说开篇的月亮是 “公共的灯”,那诗中后几段的月亮,便成了 “专属的亲情灯”—— 它镶在小院的窗口、挂在父亲的头顶,把光洒在奶奶、母亲、父亲的劳作身影上,每一缕月光都缠着亲情的温度。
对奶奶,月亮是 “镶在窗口” 的灯,照亮她 “搓玉米” 的手 —— 玉米的颗粒、奶奶的皱纹,在月光下被温柔勾勒,没有刻意写 “祖孙情”,却让读者想起 “奶奶在灯下干活,自己在旁玩耍” 的童年记忆;对母亲,月亮是 “悬在小院” 的灯,陪着她 “洗衣服”—— 月光落在水面、落在母亲的发梢,洗的是衣裳,暖的是家人的日常,这份 “月光下的陪伴”,比任何赞美都更显母亲的温柔;对父亲,月亮是 “挂在头顶” 的 “马灯”——“挖菜窖” 是力气活,越挖越深的夜本应寒冷,可 “马灯般的月亮” 把光 “装满” 黑夜,既照亮了菜窖,也给了父亲温暖的支撑。
在这里,月亮不再是单一的 “灯”,而是 “亲情的见证者”—— 它不说话,却把一家人的勤劳、和睦、彼此牵挂,都映在月光里。诗人写的是 “月亮照家人”,实则是在写 “家人在月光下的爱”,朴素的场景里藏着最动人的亲情。
三、月是 “乡愁的灯”:在离别时托起远行的脚步
诗的结尾,月亮从 “生活的灯”“亲情的灯”,变成了 “乡愁的灯”—— 当 “我” 离开老家,月亮 “早就等在独木桥上”,还 “擦干了倒木上的露水”,像个 “贴心的长辈”,“扶我走向摇摇晃晃的远方”。这几句是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等在独木桥” 的月亮,打破了 “月亮随时间移动” 的自然规律,成了 “特意等候的送别者”,藏着 “故乡舍不得我走” 的牵挂;“擦干露水”“扶我”,更是把月亮完全 “人格化”—— 它像父亲粗糙的手,擦掉路上的阻碍;像母亲温柔的叮嘱,怕 “我” 滑倒,这份 “月光的搀扶”,比任何 “送别语” 都更显深沉;而 “摇摇晃晃的远方” 与 “亮堂堂的老家” 形成对比 —— 远方是未知的、摇晃的,可 “月亮” 这盏灯,却让 “我” 带着故乡的温暖出发,哪怕走得再远,都有 “月亮”(即故乡、亲情)的支撑。
此时的月亮,早已成了 “故乡的象征”—— 离开后,看到月亮,就会想起老家的小院、家人的身影、月光下的日子。诗人写的是 “月亮送我远行”,实则是在写 “对故乡的眷恋”,这份乡愁不浓烈,却像月光一样,无论走多远,都能照进心里。
月光里的 “大山情怀”—— 朴素里藏着最真的美。王国良的《大山里的月亮》,最难得的是 “不刻意”—— 不刻意美化大山的清贫,不刻意煽情亲情的温暖,不刻意渲染乡愁的浓烈,只是把 “月亮” 放进大山的日子里,放进亲情的场景里,放进离别的时刻里,让月亮自己 “说话”。
这月亮,是大山的 “灯”,照亮了清贫却踏实的日子;是亲情的 “灯”,温暖了家人彼此的陪伴;是乡愁的 “灯”,托起了远行却不忘本的脚步。而诗人透过月亮传递的情感,更是对大山生活的热爱,对亲情的珍视,对故乡的牵挂 —— 这些最朴素、最真实的情感,就像大山里的月光一样,不耀眼,却能轻轻洒进每个人的心里,勾起对 “家” 与 “温暖” 的共鸣。
读这首诗,就像在某个月夜回到老家,看到奶奶在灯下搓玉米,父亲在月光下干活,母亲在院里洗衣 —— 简单,却足够温暖。
大山里的月亮
王国良
大山里,月亮就是一盏灯
到了晚上,不用添油
就可以用它赶路 劈柴
勤快的山里人,却忘了说声谢谢
到了另一个黄昏,憨厚的月亮
还会高悬小院,镶在窗口
照亮搓玉米的奶奶,洗衣服的娘
挖菜窖,月亮就成了一盏马灯
挂在父亲的头顶
把光装满了越挖越深的夜
清贫的日子,因为有了月光
依然是那么亮堂,抹去了
脸上的皱纹,填平了小村的坑坑洼洼
当我离开忽闪着煤油灯的老家
月亮早就等在独木桥上
擦干了倒木上的露水
扶我走向摇摇晃晃的远方
大山里的月亮
王国良
大山里,月亮就是一盏灯
到了晚上,不用添油
就可以用它赶路 劈柴
勤快的山里人,却忘了说声谢谢
另一个黄昏,憨厚的月亮
还会高悬小院,镶在窗口
照亮搓玉米的奶奶,洗衣服的娘
挖菜窖,月亮就成了一盏马灯
挂在父亲的头顶
把光装满了越挖越深的夜
清贫的日子,因为有了月光
依然是那么亮堂,抹去了
脸上的皱纹,填平了小村的坑坑洼洼
当我离开忽闪着煤油灯的老家
月亮早就等在独木桥上
擦干了倒木上的露水
扶我走向摇摇晃晃的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