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平凡长出光芒——评王国良的《挂在胸前的歌》文/龙庆

(2025-09-21 07:50:18)
标签:

黑龙江大庆

王国良的诗

分类: 诗歌论坛
让平凡长出光芒
——评王国良的《挂在胸前的歌》

文/龙 庆


  一、生活化意象的诗性转化:让平凡长出光芒

   诗人王国良擅长将晨练中的寻常物件与场景,转化为充满灵动感的诗意符号。“手机挂上脖子 / 就是一座会跑步的音乐厅”,以 “音乐厅” 喻手机,打破了电子设备的冰冷属性,赋予其流动的韵律感 —— 晨练者的步伐与旋律共振,身体便成了 “会跑步” 的载体,日常运动瞬间有了艺术化的温度。

   更妙的是对人的描摹:“花白的头发,就成了被乐流 / 浇开的九月菊”“张张笑脸就是葵花朵朵”。将衰老的 “花白头发” 与坚韧的 “九月菊” 勾连,把普通的 “笑脸” 化作向阳的 “葵花”,既贴合晨练群体多为长者的特征,又以自然意象消解了岁月的沧桑,让每一个生命个体都像花草般舒展、明媚。这些转化没有刻意的雕琢,却让平凡的晨练场景,变成了一幅充满生机的 “乐流浇花图”。

二、工业地域与诗意的共生:刚硬土地上的柔软律动

   诗中的 “铁人广场”“抽油机”“油城” 等元素,明确标注了地域身份 —— 这是一座与石油共生的工业城市。但诗人没有渲染工业的刚硬与冰冷,反而用诗意将其软化:“与一架架抽油机的钢琴 / 呼应”,把抽油机的机械运动比作 “钢琴” 的弹奏,让工业设备的轰鸣声,成了晨练歌声的 “伴奏”;“湖畔芦苇,远望大街 / 也有了翩翩起舞的冲动”,则让自然景物因这 “声景” 被唤醒,工业与自然、机械与诗意在此达成奇妙的和谐。
“铁人雕像” 的意象更具深意:“有人围着铁人雕像跑了一圈 / 又一圈,洒了厚厚一层歌声的花瓣”。“铁人” 本是工业精神的象征,而 “歌声的花瓣” 是生活诗意的载体 —— 当晨练者以歌声 “环绕” 雕像,实则是将 “
艰苦奋斗” 的工业精神,与 “热爱生活” 的日常诗意相融合。油城的灵魂,不再是冰冷的钢铁与石油,而是浸润着生活暖意的精神图腾。

三、情感的递进:从个体暖意到集体希望

   诗歌的情感脉络由浅入深,从个体的感官体验,升华为城市的集体希望。开篇 “覆盖了初秋的冷 / 融化了黎明前的黑”,是歌声带给个体的温暖,消解了清晨的寒凉;而结尾 “日子还没有被朝霞 / 掀开红盖头,昨夜星辰却已化为 / 远望转盘路一堆铁铸的篝火 / 照亮了油城醒来的梦 / 烘烤着生活发芽的根”,则完成了情感的飞跃。
“星辰化为铁铸的篝火”,将夜空的静谧转化为炽热的 “篝火”,既呼应了油城的 “铁” 质基因,又以 “篝火” 的意象传递出温暖与力量;“照亮油城的梦”“烘烤生活的根”,则把个体晨练的小确幸,扩展为整个城市的苏醒与生长 —— 日子尚未完全明亮,但生活的 “根” 已在暖意中萌发,平凡日常里的歌声,最终成了照亮城市未来的微光。

    
 结语:于细微处见天地的诗意力量

   《胸前挂着一首歌》最动人的,是诗人对 “日常” 的敬畏与珍视。他没有去书写宏大的叙事,而是俯身于晨练的褶皱里,将手机、白发、抽油机这些细碎的元素,编织成一首充满温度的诗。在这首诗里,工业城市不再是冰冷的符号,日常运动不再是机械的重复,每一个音符、每一朵花、每一圈奔跑,都在诉说着生活本真的美好 —— 原来诗意从不在远方,就在胸前那首跳动的歌里,在油城黎明那缕温暖的光里。



胸前挂着一首歌
王国良

晨练的人,四肢在律动
耳朵也要住满音符的百灵鸟
把手机挂上脖子
就是一座会跑步的音乐厅

花白的头发,就成了被乐流
浇开的九月菊
张张笑脸就是葵花朵朵

我就跟在他们身后,歌或曲
如一根七彩的尼龙绳子
拉动着铁人广场的青石小路

覆盖了初秋的冷
融化了黎明前的黑

与一架架抽油机的钢琴
呼应,让湖畔芦苇,远望大街
也有了翩翩起舞的冲动

有人围着铁人雕像跑了一圈
又一圈,洒了厚厚一层歌声的花瓣

此刻,日子还没有被朝霞
掀开红盖头,昨夜星辰却已化为
远望转盘路一堆铁铸的篝火

照亮了油城醒来的梦
烘烤着生活发芽的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