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凝冰雪,魂系故乡
——评《冰雪里的故乡》
文/川 恒
《冰雪里的故乡》宛如一轴徐徐铺展的北疆乡野图卷,笔端凝霜,墨韵含情,将往昔与当下交织,勾勒出对故土缱绻且复杂的情愫,于质朴间见真章,在寻常处显深意。
诗以侄子朋友圈冬景起笔,恰似轻启一扇通往旧时光的窗扉,“画面愈加苍茫”,此“苍茫”不只是白雪皑皑下自然景致的雄浑,更是岁月沉淀、记忆氤氲而生的心象外显,举重若轻地牵出后续情思,奠定全诗怀旧基调。忆往昔乡村生活,父母各司其职,“父亲种树,母亲耕田,奶奶牧鹅”,是最本真、踏实的田园日常;“我当知青,伐木,教书”,这些经历碎片拼贴出知青岁月的鲜活,满溢着与土地亲近、为生活拼搏的朝气,个人成长脉络自此深植乡土,意象质朴平实却充满生命力,具象勾勒出故乡给予的滋养与承载的历程。
小火车站意象别具匠心,“斑驳”是时光侵蚀的痕迹,“门窗像空旷的眼睛和张大的嘴”,赋予其拟人之态,仿若一位暮年守望者,以“眼睛”见证乡村兴衰,借“嘴”哼唱往昔繁华旧调,见证一代代人怀揣憧憬出山,又在岁月流转下落寞静立,见证变迁,成了山村连接外界、梦想延展又折回的情感纽带。老榆树“驼背”尽显饱经风雨的坚韧,又以“撑蓝天”彰显守护之姿,关联“长不大小屯”,由树及村,以自然之恒定隐喻故乡根基稳固,无论人事如何更迭,始终是游子心灵归处,抵御外界风雨,宛如岁月洪流里屹立不倒的精神界碑。
小卖部褪色蓝门帘堪称神来之笔,喻为诺敏河,“流淌着鸡鸣犬吠,大山的倒影”,静态物象与动态生活场景相融,化平凡为神奇。原本沉默无声的门帘,因这一比喻被赋予流动感,“鸡鸣犬吠”激活听觉记忆,“大山倒影”添一抹视觉诗意,乡村日常琐碎于此鲜活,往昔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串起乡村生活多面情境,拓宽故乡情感景深。
雪覆新老之景,“白覆盖着白”,是冬景写实,更是时光堆叠、记忆尘封的象征,“再也找不到青春的脚印”直击人心,脚印是青春具象,被雪掩埋寓意时光无情吞噬过往,怅惘留白,让离乡者对逝去韶华的缅怀在沉默中蔓延。与之对照,山丁子树“挂满果子,如点点星火”,在冰天雪地绝境中“逆势”点亮生机,果子的酸甜勾连往昔,星火意象燃起温情,冲破冰雪死寂,恰似故乡在荒芜岁月、漂泊记忆里,凭深厚底蕴与温暖回忆慰藉游子,重塑故乡于精神层面的价值坐标,是寒境里暖彻心扉的情感火源。
全诗用词凝练,不事雕琢,从人文建筑到自然草木多元取材,精挑细选典型意象,编织立体故乡空间。叙事为经,抒情作纬,穿梭过往当下,细密织就个体、乡村、情感锦缎,奏响这曲冰雪故乡的深情“咏叹调”,以共鸣之弦,邀人共赴白山黑水间的心灵原乡,沉醉于那永不落幕的故园旧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