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意象雕琢时光,于细微处蕴深情
——评王国良的诗《我的手》
文/川 恒
·
在诗的浩渺星空中,王国良的《我的手》宛如一颗独特的小行星,散发着质朴而迷人的光芒,凭借精妙意象与深沉情感脉络,雕琢出平凡生活的不凡模样,让人沉浸其中、回味无穷。
诗篇一开篇,恰似神来之笔,赋予双手“半亩地”之形、掌纹“垄沟”之喻,这般充满泥土气息、接地气的比拟,打破常规认知,为手赋予全新“使命”,仿若它们天然承载着生活的劳作与收获,瞬间将日常琐碎拽入诗意天地,夯实整首诗朴实且厚重的基调。循着这独特开篇,日常工作场景在诗中鲜活起来,教室传出的琅琅书声、油田吊起的大罐,摇身一变成为“地里长的庄稼”,是双手在岁月田埂上辛勤耕耘的“硕果”,字里行间满是职业赋予生命的充实感,彰显奋斗价值,让我们看到生活多元色彩在手掌开合间晕染开来。
当目光触及诗中对伤疤的刻画,更觉妙不可言。那些幼年割破、天命之年削皮留下的疤痕,未被视作丑陋瑕疵,反而化作“小城残月”“窝瓜花”,前者于沧桑中透出静美,在岁月伤痕里嵌入一抹诗意的黯然神伤;后者携着浓郁乡土温情,把成长疼痛与乡土眷恋紧密相连,成功将伤疤升华为饱含文化底蕴、可供反复咂摸的记忆符号,尽显诗人对过往经历的豁达与珍视,是生活苦难被艺术滤镜柔化后的惊艳呈现。
倘若说意象构建是诗的骨架,那情感脉络则是贯穿全诗的鲜活血脉。起始处,借双手在教室、油田忙碌“耕耘”之景,澎湃的奋斗热忱扑面而来,书声与油罐仿若汗水铸就的勋章,镌刻下投身事业、扛起生活责任担当的印记,奏响昂扬开篇。时光悄然流转,疤痕登场,怀旧思绪与感慨如潮水,裹挟着童年懵懂伤痛与天命之年成熟感悟,往昔点滴如幻灯片在纸面放映,往昔复杂情愫弥漫诗间。
而后,场景转入家庭生活暖巢。夜色里,拿起针线缝补母亲留下老棉袄,这细微动作不只是缝补衣物,更似在缝补亲情纽带,传承与反哺母爱;把小家“端”起如捧诗集朗诵,满是对当下生活珍视,赋予平凡日子诗意华彩。直至结尾,牵着爱人手奔赴远方、寻石而坐,恰似一幅相伴余生的浪漫蓝图,憧憬未来的深情厚谊满溢纸面,情感层层递进,从往昔奋斗、中途怀想到现世守护、来日期许,于日常细微之处汇聚成眷恋生活的滔滔江河,尽显平凡人生的不凡深情,托举起整首诗对亲情、爱情的珍视与守护,以小见大勾勒美好人生,余韵悠长,引人遐想。
总之,《我的手》凭借独树一帜意象运用与深沉真挚情感抒发,铺展开满是生活质感与深情的长卷,邀读者漫步其间,体悟岁月况味,感受平凡中的熠熠星光。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