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之笔绘就自然与生命之美
(2024-11-06 07:50:01)
标签:
黑龙江大庆黑龙江大庆市 |
分类: 诗歌论坛 |
诗意之笔绘就自然与生命之美
——评王国良的诗《雁行,秋天的拉链》
文/川 恒
《雁行,秋天的拉链》这首诗宛如一幅色彩斑斓、意境深远的画卷,在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中展现出大自然的节律与生命的沉思。
一、意象与意境营造
独特的核心意象:诗中以 “雁行” 为核心意象,将其比作 “秋天的拉链”,这一比喻新奇而生动。大雁的飞行轨迹在天空中穿梭,就像拉链开合的动作,形象地描绘出大雁在天空来来去去的状态。同时,这个比喻巧妙地将天空这一宏大背景与大雁的行动联系起来,赋予了天空一种可被 “打开” 和 “合上” 的动态感,仿佛天空是一件巨大的衣物,大雁是掌控其开合的关键元素,营造出一种既神秘又充满生机的意境。
丰富的辅助意象:除了雁行,诗中还运用了众多意象来丰富意境。“树叶黄了,时间红了”,色彩的变化暗示着季节的更替和时光的流逝,“黄” 与 “红” 两种鲜明的色彩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让读者直观地感受到秋天的氛围。“玉米回到粮仓,汗珠沉入了秋水”,则将丰收的景象与劳动的痕迹融入其中,“粮仓” 象征着收获的归宿,“汗珠” 和 “秋水” 的交融体现出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留守的大地,又扬起了仰望的脖子”,赋予大地以生命和情感,大地像一个翘首以盼的守望者,期待着大雁的归来,使整个画面充满了温情与眷恋。
二、主题与情感表达
自然与生命的节律:这首诗深刻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季节性变化和生命的轮回。大雁每年两次的南北迁徙是自然界的规律,象征着生命的律动和时间的循环。诗人通过对大雁迁徙这一现象的描绘,展现出大自然是一个有序而和谐的整体,每个季节、每个生命都在这个宏大的节奏中扮演着自己的角色。“给季节穿上正装,南下或北上” 一句,将大雁的迁徙看作是为季节梳妆打扮的过程,进一步强调了自然节律的庄严与美妙。
对乡土和生命的眷恋:诗中还蕴含着对乡土的深深眷恋之情。“唯有一个个小村,如乡野的纽扣,等待被一场大雪擦亮”,小村被比作纽扣,是乡野不可或缺的部分,大雪擦亮小村的意象,既表现出乡村在冬季的宁静与纯洁之美,也暗示着乡村在岁月变迁中始终坚守的姿态。诗人在结尾处写道:“此刻,我们都是走不了的树,白天迎来忙碌的麻雀 喜鹊,夜晚落满了月亮 星星。也会放下两手茧花,端起一壶老酒,与低矮的事物对坐,聊聊远和近,大和小,生命的轮回”,这里将人类比作树,体现出人类与土地的紧密相连,如同树木扎根大地。在忙碌的生活中,人们依然会在闲暇时刻思考生命的意义、时间的流逝以及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表达出对平凡而又充实的乡土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轮回的敬畏。
三、语言特色
简洁而富有表现力:整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没有冗余的表述。如 “树叶黄了,时间红了” 短短两句,就用鲜明的色彩变化勾勒出秋天的景象,引发读者丰富的联想。“嘶鸣悠远,苍凉辽阔” 仅用四个词语,便将大雁叫声的特点和所营造出的氛围生动地展现出来,使读者仿佛能听到那穿越天空的悠远鸣叫声,感受到那份辽阔与苍凉。
总的来说,《雁行,秋天的拉链》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哲理的佳作,通过独特的意象、深刻的主题和简洁生动的语言,为读者呈现出一幅自然与生命交织的美好画卷,引发人们对大自然、乡土以及生命意义的深深思考。
雁行,秋天的拉链
文/王国良
树叶黄了,时间红了
玉米回到粮仓,汗珠沉入了秋水
雁行,像一条条拉链
一次次把头顶的天空打开,合上
像有什么不肯示人的秘密
嘶鸣悠远,苍凉辽阔
留守的大地,又扬起了仰望的脖子
每年都有那么两次
给季节穿上正装,南下或北上
唯有一个个小村,如乡野的纽扣
等待被一场大雪擦亮
此刻,我们都是走不了的树
白天迎来忙碌的麻雀 喜鹊
夜晚落满了月亮 星星
也会放下两手茧花,端起一壶老酒
与低矮的事物对坐
聊聊远和近,大和小,生命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