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情怀的诗意抒写——评王国良的诗《稻田里晃动的人影》文/川恒
(2024-10-09 07:17:08)
标签:
黑龙江大庆王国良的诗 |
分类: 诗歌论坛 |
乡土情怀的诗意抒写
——评王国良的诗《稻田里晃动的人影》
文/川 恒
王国良的《稻田里晃动的人影》宛如一首悠扬的田园牧歌,以细腻且饱含深情的笔触,为我们徐徐展开了一幅充满乡土气息与生活质感的美妙画卷,在这画卷之中,蕴含着诗人对劳动、自然以及岁月流转的深邃思考和真挚感悟。
诗歌的主题紧密围绕着稻田、劳作以及与之相关的人和事铺陈开来,字里行间满溢着对土地的炽热挚爱、对劳动者的崇高敬意以及对乡村生活的深深眷恋之情。通过对收割后稻田景象的精描细绘,如 “根茬还在怀念稻浪,如钉子 / 钉住最后一抹粮香和汗味”,巧妙地将土地与劳动紧密交融,那残留的根茬仿佛是土地对往昔稻浪和劳动者辛勤汗水的深情铭刻,承载着对劳动成果的珍视和对付出的敬重。二叔这一形象的精心雕琢,更是将劳动者的坚韧与勤劳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春旱,秋也旱,只有二叔的白褂子 / 总能拧出积雨云和滂沱大雨”,此句不仅暗示了二叔在艰难自然条件下的持之以恒的劳作,更体现了他的付出如同滋润土地的甘霖,为收获筑牢了根基,深刻彰显了劳动者与自然的顽强抗争以及对土地的深厚守护之情。与此同时,诗中还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对时光飞逝和生活变迁的感慨,“二婶摘下蓝头巾,扎上它的脖子 / 是对收获的奖赏,还是对风雨的回望”,这一动作既涵盖了对当下收获的欣喜,又蕴蓄着对过去历经风雨岁月的回溯,情感丰富而深沉,使得整首诗的主题表达更为多元且富有层次,让读者深切感受到乡村生活的复杂情感世界以及人与自然、岁月之间的紧密联系。
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且鲜活灵动,共同营造出独特而浓郁的意境。稻田作为核心意象,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承载着劳动的珍贵记忆与土地的殷切希望。收割后的稻田,残留的根茬象征着过去劳作的深深痕迹,又孕育着对未来新一季播种的美好期待。蛐蛐和山叫驴的声音恰似一曲天籁之音,构成了原野寂静的独特 “背景音乐”,以动衬静,愈发凸显出乡村的宁静与祥和,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真切领略到大自然的静谧与生机。二叔的白褂子极具象征意义,它代表着二叔的辛勤付出,拧出的 “积雨云和滂沱大雨” 这一超现实表达,寓意着二叔为土地带来的蓬勃生机与希望,白褂子与二叔的形象相得益彰,进一步强化了他作为劳动者与自然奋力抗争、为土地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稻草人、蓝头巾、落日等意象也巧妙地融入乡村生活场景之中,稻草人在风中摇曳,“咯吱作响的骨架,又撑起蓝天的一角”,与周边环境相互映衬,增添了田园的神秘与古朴韵味;蓝头巾作为二婶的标志性物品,其摘下并系在稻草人脖子上的动作,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与深厚的情感寄托;落日如 “一枚西红柿,挂在黄昏的架条上”,这一新颖奇特的比喻将落日形象鲜活地呈现出来,为整个画面涂抹上一层温暖而略带落寞的色彩,营造出苍茫而又美好的意境,让读者在感受乡村生活质朴的同时,也深深体悟到岁月的沧桑变迁与生活的诗意盎然。这些意象相互交织、相互呼应,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和生活质感的诗意世界,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乡村生活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内涵。
诗人的语言简洁明快而又富有强大的表现力,用词精准恰当且形象生动。诗句的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读来朗朗上口,具有一种自然流畅的韵律之美。“根茬还在怀念稻浪,如钉子 / 钉住最后一抹粮香和汗味”,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修辞,将根茬比作钉子,鲜活地展现了根茬对稻浪和劳动记忆的执着坚守,使抽象的情感变得具体可感,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土地与劳动之间的深厚情感纽带。“蛐蛐弹响一把古琵琶 / 与山叫驴,演奏原野的寂静”,采用拟人的手法,赋予蛐蛐和山叫驴以演奏者的身份,将它们的叫声想象成寂静中的美妙演奏,为诗歌增添了灵动活泼的趣味,使整个原野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麻袋扎不上嘴,就掏出 / 塞进去的阳光,野鸡的鸣唱”,这种独特奇妙的表达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阳光” 和 “野鸡的鸣唱” 巧妙地融入劳动场景,生动展现了乡村生活的丰富多彩与美好,充分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敏锐捕捉和独特的艺术感知能力。整首诗的语言风格质朴自然,毫无雕琢堆砌之感,却能以最为简洁的文字传递出最真挚深沉的情感和最深刻丰富的内涵,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切实感受到乡村的浓郁气息以及诗人对这片土地的深情厚谊,仿佛能够触摸到乡村生活的脉搏,聆听大自然的低语。
诗歌的结构清晰明了,布局合理得当,层次分明有序。开篇以收割后的稻田景象为切入点,自然而然地引出对劳动和土地的回忆与思考,犹如悠扬的序曲,为全诗奠定了深沉而真挚的情感基调。接着,通过对二叔和二婶在稻田中的活动以及周围环境的细腻入微的描写,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如同展开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生动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细节和劳动者的鲜明形象,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乡村生活的真实面貌和劳动者的辛勤付出。最后以落日景象收尾,“大地一片苍茫,唯有落日 / 如一枚西红柿,挂在黄昏的架条上”,这不仅呼应了前文营造的苍茫意境,更如激昂的高潮乐章,将诗歌的情感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给读者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和无尽的遐想空间。整首诗在结构上前后呼应紧密,过渡自然流畅,各个部分相互连接,有机融合,构成了一个完整统一的整体,如同一个精美的艺术品,让读者能够跟随诗人的笔触,逐步深入地领略诗歌所描绘的乡村世界以及蕴含其中的丰富情感内涵,仿佛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乡村之旅,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魅力与价值。
综上所述,《稻田里晃动的人影》无疑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与艺术魅力的杰出诗作。它以独特新颖的意象、优美动人的语言、深沉真挚的情感和合理精巧的结构,真实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本来面貌和劳动者的精神风貌,让我们在喧嚣繁华的现代社会中,重新感受到了土地的温暖与劳动的珍贵价值。这首诗不仅是对乡村生活的深情赞美和歌颂,更是对岁月流逝和生命传承的深刻思考与探索,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较高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和欣赏。它让我们真切见证了诗歌在描绘生活、传递情感方面所具有的强大力量,也使我们对那片充满希望与记忆的稻田以及在其中辛勤劳作的人们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崇高的敬意,让我们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重新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情感的寄托。
在这首诗中,“二叔” 的形象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不仅仅是一个个体劳动者的代表,更是整首诗的灵魂人物之一,其形象与其他意象之间存在着紧密而深刻的呼应关系,共同构建了这首诗丰富而独特的艺术世界。
稻田晃动的人影
文/王国良
收割后的稻田
根茬还在怀念稻浪,如钉子
钉住最后一抹粮香和汗味
蛐蛐弹响一把古琵琶
与山叫驴,演奏原野的寂静
春旱,秋也旱,只有二叔的白褂子
总能拧出积雨云和滂沱大雨
把落下的穗子拾起来
麻袋扎不上嘴,就掏出
塞进去的阳光,野鸡的鸣唱
风吹过来,稻草人也在晃动
咯吱作响的骨架,又撑起蓝天的一角
二婶摘下蓝头巾,扎上它的脖子
是对收获的奖赏,还是对风雨的回望
大地一片苍茫,唯有落日
如一枚西红柿,挂在黄昏的架条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