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意交织的历史与现实画卷——评《割艾蒿,想起了一条大江》

(2024-10-05 08:09:38)
标签:

黑龙江大庆

王国良的诗

分类: 诗歌论坛

诗意交织的历史与现实画卷

——评《割艾蒿,想起了一条大江》

文/川 


      王国良的这首《割艾蒿,想起了一条大江》以独特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充满张力与深度的诗歌画卷,在平凡的生活场景中挖掘出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对现实生活的感悟。

     一、意象的丰富与深刻内涵


     诗中的艾蒿作为核心意象,承载着多重意义。它首先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割了还会茂密地长出来”,这种生生不息的特质与大自然的循环和生命的延续相呼应。同时,艾蒿的根须与大江相连,大江在这里可以被理解为历史文化的长河,艾蒿则是连接现代与历史的纽带。每一次对艾蒿的触碰,如拔起它时仿佛会撕开大地的裂口,以及人们从根须中摸到的石头和蚯蚓,都暗示着历史的深邃与丰富多元。石头可能代表着历史的厚重与坚固,蚯蚓则象征着生命在历史长河中的默默耕耘与延续,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与历史紧密相连的情境。

      镰刀放倒艾蒿的动作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对植物的收割,更像是对秋天这个季节的一种 “征服”,“放倒了巴掌大的秋天” 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季节更替的敏锐感知。而艾叶与屈大夫的关联,使得艾叶这一意象进一步升华。屈大夫的《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他的形象代表着对真理、对   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人生意义的不懈探索。不敢把艾叶装入枕头,怕在梦中遇见问天的人,这种细腻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敬畏和对先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的责任感。

     细密的根茬如剑,走在上面仿佛走回扎脚的历史,这里的根茬象征着历史的痕迹,它虽然可能会给人带来疼痛(扎脚),但却是无法回避的,是我们了解过去、走向未来的必经之路。这种对历史的深刻感悟,通过独特的意象生动地展现出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深刻感受到历史与现实的交织。

      二、现实场景与历史文化的交融

      诗歌在描绘现实场景时,巧妙地将其与历史文化元素相结合。绕开收获过的艾蒿地,诗人呈现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现代生活画卷:怒放的格桑花象征着美好与希望,玉米林代表着丰收和土地的滋养,采油树则体现了现代工业的发展。这些现实元素与历史文化意象相互映衬,展示了时代的变迁和发展。而清澈的湖、蜂蜜一样的阳光以及铁人雕像和小城并肩望远的倒影,则构成了一个和谐而美好的画面。湖水象征着平静与包容,阳光代表着温暖和希望,铁人雕像则是艰苦奋斗精神的象征,小城则是人们生活的家园和历史的见证者。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既具有历史底蕴又充满现代活力的生活场景,体现了诗人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相互融合的思考。

      三、情感的细腻表达与主题的升华


      整首诗情感表达细腻而丰富。从对艾蒿生长的观察到对屈大夫的联想,从对历史的敬畏到对现实生活的热爱,诗人的情感在不同的意象和场景中流转。诗歌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割艾蒿这一简单行为的描写,引发了对历史、文化、生命和现实的深刻思考,主题得到了有效的升华。它不仅仅是一首关于个人情感体验的诗歌,更是对历史文化传承、人与自然关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思考和探索。诗人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了不平凡的意义,通过诗歌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珍视、对历史的尊重以及对未来的期待,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产生强烈的共鸣,引发对自身生活和周围世界的深入思考。

      综上所述,《割艾蒿,想起了一条大江》是一首意象丰富、情感细腻、主题深刻的优秀诗歌。它以独特的视角和诗意的语言,将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紧密融合,为读者呈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对历史的深刻洞察和独特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内涵。



割艾蒿,想起了一条大江
文/王国良

割了还会茂密地长出来
若是写过《离骚》的屈大夫
突然站在面前,会不会吓我一跳

每一棵的根须都连着一条大江
拔出来,就会把大地撕开一道裂口

把手伸进去,有人摸到了一块石头
有人摸到了一只蚯蚓

镰刀一挥,就放倒了巴掌大的秋天
不敢把艾叶装入枕头
我怕在梦里遇见一个问天的人

细密的根茬,如剑,走上去
就会走回一段扎脚的历史

绕开这片收获过的土地
就是怒放的格桑花,玉米林,采油树

还有一座清澈的湖
荡漾着蜂蜜一样的阳光,拥抱着
铁人雕像和小城并肩望远的倒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