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韵人生:我与《林海雪原》的不解之缘(读后感)1490字
(2024-10-02 23:01:51)
标签:
黑龙江大庆王国良的诗 |
分类: 诗歌论坛 |
书韵人生:我与《林海雪原》的不解之缘
王国良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于我而言,书更是心灵的挚友、成长的灯塔。从小学到大学,再到后来的执教生涯,我畅游书海,博览群书。然而,在那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林海雪原》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而持久的光芒,对我的人生影响至深。
曾有几年,我生活在小兴安岭南麓,那片广袤的土地与牡丹江相距不远。在那里,红松林郁郁苍苍,诺敏河潺潺流淌,伐木号子雄浑嘹亮,还有那当知青时用过的歪把子锯和大斧,一切都仿佛带着岁月的痕迹。那时的我,常常幻想自己能沿着鹿蹄小路,带着干粮踏上征程,去寻找威虎山、奶头山,邂逅李勇奇和小常宝的家人。这片土地的山山水水,在我的眼中,已然与曲波笔下的《林海雪原》融为一体。
在知青岁月里,每天天未亮,我们便踏上伐木人小道,迎接我们的是没膝的积雪、呼啸的北风和茫茫大雪。我们喊着号子,伐木、打枝,将大原木装上小火车。每日,裤子湿到腰际,回到大通铺宿舍,便挂在火墙上烤干雪水与汗水。在那艰苦的日子里,我却常常觉得自己仿佛化身为剿匪英雄,站在山顶诵读伟人的《沁园春·雪》时,心中不禁遐想,若是少剑波,是否也会如我一般,将这气吞山河的文字赠予阵阵松涛。
知青点的生活简单而纯粹,没有手机和电视,只有中学课本和卷了边的杂志。夜晚,宿舍里点起蜡烛或松树明子,我为伙伴们朗读《林海雪原》。起初,大家并未在意,但渐渐地,都被书中的人物故事深深吸引。有人开始模仿“飞毛腿”走路,无论是塔头甸子还是大雪壳子,都勇敢地踩在脚下。
《林海雪原》犹如一把钥匙,开启了我对未来的憧憬之门。我如少剑波制定剿匪计划般构想自己的人生,深知人生如书,或平淡无奇,或波澜壮阔。为了追寻更多的知识,我利用工余时间找来附近村子里的各种书籍,《红岩》《猎人笔记》《飞鸟集》《毛主席诗词》等,立志博览群书,成为一名写书之人。当借的书读完,我仿佛断了精神食粮,于是考取了林场代课教师。学校的图书馆虽不大,却收藏着《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节假日,我沉浸在书的世界里,如饥似渴地汲取着知识的养分,将一本本书“吃”进“肚子”,化为无形的能量。
作家梦在心中悄然发芽,我提起笔,书写小说、散文和诗歌。一次,校长交给我为地区教师代表大会准备献词的任务。我的父亲是教师,从他身上,我看到了教师们的奉献与坚守。我连夜创作,当东方破晓,一首激情澎湃的朗诵诗诞生了。那一段段排比,如排山倒海之势,在熹微的晨光中,我轻轻吟诵,生怕惊扰了万山红叶。
恢复高考后,我如愿考入师范学院。站在讲台上,我时常讲述《林海雪原》里的鲜活人物和白雪皑皑的大山。那一刻,我仿佛与书中的世界融为一体,成为了书中的首长、战士或白鸽。后来,我的诗歌和散文中,常常出现小兴安岭的画面,那是曲波笔下的奶头山、威虎山、夹皮沟,还有高波用青春和生命染红的雪。
《林海雪原》对我的影响,犹如春雨润物,无声却深刻。它不仅让我领略了革命先辈的英勇无畏和乐观主义精神,更在我的世界观形成阶段,为我注入了坚韧、勇敢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多年后,当我再次回到那片熟悉的大山,遇到当年的“战友”,他们虽已白发苍苍,却仍清晰记得知青点的夜半书声和活捉小炉匠的故事。而我,依旧在读书的道路上前行,读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梭罗的《瓦尔登湖》,偶尔也会翻出《林海雪原》,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感受那些淳朴的山里人和智勇双全的人民子弟兵所带来的心灵震撼。
一本书,一段人生。《林海雪原》见证了我的青春岁月,塑造了我的价值观,引领我走上了一条充满书香的人生之路。它的影响,将伴随我一生,成为我心灵深处永不磨灭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