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着月亮回家(随笔)
(2023-04-06 22:59:19)
标签:
黑龙江大庆王国良的诗 |
分类: 散文(原创) |
背着月亮回家
王国良
我是一个念旧的人,常想起过去的日子,不会唱歌,就把随思所想所悟,写成了诗歌,其中,《背着月亮回家》还登上了2023年诗意中国春节晚会。
上小学的时候,当老师的父亲藏了一箱文学书,唐诗宋词元曲,《红楼梦》《红岩》《林海雪原》,屠格涅夫、莱蒙托夫、卡夫卡、高尔基、雨果...我读着读着就尝到了甜头,突然觉得作家很了不起,于是,由对作家的崇拜,转为对文学作品的痴迷。
到了中学,我遇到一位教语文的好老师,他叫陈连城,以治学严谨,知识渊博,为人谦虚,而赢得学生的爱戴。那一年,暑假留了二篇作文,我一口气写了满满一个作文本。在他看来,对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应该给予鼓励。于是,把他自己女儿当得好好的语文课代表让给了我。自此,在我的心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开始有意识地多阅读,多背诵,多练笔,以报答老师的良苦用心。
其间,有两位同学对我影响很大。一位是潘永翔,我们同班,各自所在的村落中间只隔着一条铁路。他的作文带着泥土的芳香,乡村的人和事,被他写得栩栩如生,文情并茂。在之后的日子里,我们都来到了大庆,在文学创作上,得到过他许多的鼓励和指导,对我后来的进步,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
另一位同学是马伟业,后来他在黑龙江大学当了教授,主讲文学概论。初中那几年,我和马伟业村挨着村,每次上学,他都会站在篱笆墙外喊我。他比我年长几岁,思想成熟,博览群书过目不忘。上学的九里田间小道,我们边走边背诵诗词,谈读书和写作。在他看来,我还是一张白纸,需要读大量的书,才能和他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于是,他每天都给我布置一些作业,精读的,背诵的,练笔的。第二天还要在路上检查我的作业完成情况。在他的督促下,我的文学素养得到了大幅提升。
1973年,我随教书的父亲搬至小兴安岭,几十户人家的小村,被红松林白桦林五味子野葡萄所簇拥,诺敏河从村东流过,一条小火车道,从密林深处伸向山外。纯朴的邻居都是伐木工人,每天上山,屁股后面都挂着一块当垫子用的羊皮,说话南腔北调,为人敦厚豪爽。那时我十六岁,依旧做着文学梦,依旧爱书如命。恰巧隔壁教小学的高老师有几麻袋书。通过爬上百年老松,帮他把松塔摘下来,赢得了他的好感。于是,向我敞开了装书的麻袋。没有电灯,就用罐头瓶做煤油灯,宽宽的灯芯,读到夜深,鼻孔都是黑的,为山村之夜增加了底色。
后来,我考上了林场的中学语文教师。此时,林场承担了筹备绥化地区优秀教师代表大会的任务,并把撰写献词的任务交给了我。那年我十九岁,感觉担子不轻。好在父亲就是教师,从他身上我看到了教师的过去和现在。那时整个社会都在呼唤尊师重教,只有这样民族才有未来。思想有了高度,作品就有了厚度和深度。几易其稿,直到把自己写得热血沸腾,热泪盈眶,才收住那支笨拙的笔。
会上,我的几个学生共同完成了献词的朗诵任务,整个会场,掌声如雷,有的老教师还流下了眼泪。这时,我才深切地感受到,只有让自己的笔,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文学才会发挥出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大庆不但生产石油,也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和诗人,我喜欢他们和他们的作品,以能和他们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为荣。像阚峰、庞壮国,潘永翔、红雪、张永波、曹立光、赵守亚、李长春、乔守山、孙德贵、王建民、朱智启、余兆荣等一大批诗人的作品,对我而言,都是难得的教材,对我写好石油诗,都有过积极的影响和促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