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背着月亮回家(随笔)

(2023-04-06 22:59:19)
标签:

黑龙江大庆

王国良的诗

分类: 散文(原创)

背着月亮回家

王国良

 

 

我是一个念旧的人,常想起过去的日子,不会唱歌,就把随思所想所悟,写成了诗歌,其中,《背着月亮回家》还登上了2023年诗意中国春节晚会。

上小学的时候,当老师的父亲藏了一箱文学书,唐诗宋词元曲,《红楼梦》《红岩》《林海雪原》,屠格涅夫、莱蒙托夫、卡夫卡、高尔基、雨果...我读着读着就尝到了甜头,突然觉得作家很了不起,于是,由对作家的崇拜,转为对文学作品的痴迷。

到了中学,我遇到一位教语文的好老师,他叫陈连城,以治学严谨,知识渊博,为人谦虚,而赢得学生的爱戴。那一年,暑假留了二篇作文,我一口气写了满满一个作文本。在他看来,对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应该给予鼓励。于是,把他自己女儿当得好好的语文课代表让给了我。自此,在我的心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开始有意识地多阅读,多背诵,多练笔,以报答老师的良苦用心。

其间,有两位同学对我影响很大。一位是潘永翔,我们同班,各自所在的村落中间只隔着一条铁路。他的作文带着泥土的芳香,乡村的人和事,被他写得栩栩如生,文情并茂。在之后的日子里,我们都来到了大庆,在文学创作上,得到过他许多的鼓励和指导,对我后来的进步,起到了传帮带的作用。

另一位同学是马伟业,后来他在黑龙江大学当了教授,主讲文学概论。初中那几年,我和马伟业村挨着村,每次上学,他都会站在篱笆墙外喊我。他比我年长几岁,思想成熟,博览群书过目不忘。上学的九里田间小道,我们边走边背诵诗词,谈读书和写作。在他看来,我还是一张白纸,需要读大量的书,才能和他有更多的共同语言。于是,他每天都给我布置一些作业,精读的,背诵的,练笔的。第二天还要在路上检查我的作业完成情况。在他的督促下,我的文学素养得到了大幅提升。

1973年,我随教书的父亲搬至小兴安岭,几十户人家的小村,被红松林白桦林五味子野葡萄所簇拥,诺敏河从村东流过,一条小火车道,从密林深处伸向山外。纯朴的邻居都是伐木工人,每天上山,屁股后面都挂着一块当垫子用的羊皮,说话南腔北调,为人敦厚豪爽。那时我十六岁,依旧做着文学梦,依旧爱书如命。恰巧隔壁教小学的高老师有几麻袋书。通过爬上百年老松,帮他把松塔摘下来,赢得了他的好感。于是,向我敞开了装书的麻袋。没有电灯,就用罐头瓶做煤油灯,宽宽的灯芯,读到夜深,鼻孔都是黑的,为山村之夜增加了底色。

   1974年中学毕业,我在知青点当了一名伐木人。弯把子锯,板斧,棕绳,顺山倒号子,都成了我的必读书目。大雪封门的严冬,清晨六点就踏上了山路,晚上七点才走进家门。那时,常把一些找上门来的句子,写在白桦树上,有人站在树下读得大雪纷飞,有的被山风吹远,撕成了时光的碎片。

后来,我考上了林场的中学语文教师。此时,林场承担了筹备绥化地区优秀教师代表大会的任务,并把撰写献词的任务交给了我。那年我十九岁,感觉担子不轻。好在父亲就是教师,从他身上我看到了教师的过去和现在。那时整个社会都在呼唤尊师重教,只有这样民族才有未来。思想有了高度,作品就有了厚度和深度。几易其稿,直到把自己写得热血沸腾,热泪盈眶,才收住那支笨拙的笔。

会上,我的几个学生共同完成了献词的朗诵任务,整个会场,掌声如雷,有的老教师还流下了眼泪。这时,我才深切地感受到,只有让自己的笔,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文学才会发挥出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

    之后,我被考学潮带出大山,毕业后被分到大庆的一所学校任教。无论当教师,还是做党务工作,都没有忘记文学的初心。1982年深秋,天空飘着雪花,作家徐定国拉着我的手,把我介绍给了大庆石油诗社,交给了社长戴立然。那时,我身高一米八零,在诗社写诗却是个矬子。于是,就沉入学海、油海,诗海,去接受唐风宋雨的洗礼,在诗歌的大野“逐油而迁”,用北国雪做笔名,开始了不是一个人的长跑。

大庆不但生产石油,也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和诗人,我喜欢他们和他们的作品,以能和他们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为荣。像阚峰、庞壮国,潘永翔、红雪、张永波、曹立光、赵守亚、李长春、乔守山、孙德贵、王建民、朱智启、余兆荣等一大批诗人的作品,对我而言,都是难得的教材,对我写好石油诗,都有过积极的影响和促进。

    我还常骑着自行车,去钻井队,井下压裂现场,勘探工人放大炮的雪野,体验他们劳动的艰辛,奉献的快乐。有了生活的积淀,感情的靠近,我的石油诗,也由浮光掠影,进入到石油人的精神内核。让作品根基有了深入的土壤,情感回归有了正确的方向。先后创作和发表了《铁人雕像》《想铁人》《挂在钻塔上的月亮》《井场上的格桑花》《月光下的芦苇荡》《大庆之夜》《与草共舞》《碧绿湖》《岁月之声》《向劳动者致敬》等二十余组石油诗,先后发表在《地火》《石油文学》《新疆石油文学》《油脉》《岁月》《中国石油报》《大庆油田报》等报刊上。

    四十余载,岁月悠悠。也曾数十次登上全国诗歌大赛的领奖台,近九百余次在《诗刊》《星星》《草堂》《诗林》《诗潮》《绿风》《地火》《岁月》《延河》《辽河》《骏马》《石油文学》《大地文学》等三百余种纸刊发表作品。入选《新世纪诗选》《新世纪诗歌领军人物范本》《2020年新诗排行榜》《诗歌年编2021》等百余种文学选本。诗歌《松花江》还被编入黑龙江中小学生课下读物《龙江地域文化》,出版了诗集《祖母绿》,有的诗歌被译成英文、德文,编入德国基尔大学教材。先后获得中国诗歌在线2018中秋诗赛一等奖,2021“三亚杯”全国文学大赛诗歌金奖,2021大庆市建党百年征文诗歌一等奖,2022年“风雅杯”新时代诗词美文笔会一等奖,2017年,在纪念“新诗百年”全球华语诗人诗作活动中,被授予“百位最具潜力诗人”奖。

    回望来时路,每一步都有一只扶植的手,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背着月亮回家》,真诚地感谢大庆这片热土,感谢大庆石油文联,感谢《地火》《石油文学》《岁月》《油脉》《中国石油报》《大庆油田报》等报刊编辑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尽管已年过六旬,今后还要加强学习,笔耕不止,就像我在《窗外的抽油机》所写的那样:“我也常把你装进体内/装进生命的深油层/打捞沉睡的星星/石化的梦幻/血管里流淌的火。”

 

                        2023年 4月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林间书
后一篇:背起阳光远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