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读诗(10)百家诗选

标签:
转载 |
分类: 视野采风(网刊发表习作) |
编者按:这期作品都是来自岁月诗刊编辑们的作品。自柳风老师提议为编辑们点评以来,本人做的第三期作品。也许不能称其为最好的诗歌,但是它们各有自己独立的风格,写出不予雷同的感觉和境界,值得推荐!
我与父亲在镜子里相遇
在镜子里与自己擦肩而过
直到鬓角栖落雪花
才仔细打量镜中人
这张熟悉而陌生的脸庞
仿佛对面站着的是父亲
我笑他就笑
我转身他也匆忙离去
偶尔也曾回首
久久凝望父亲背后的岁月
沧桑中耕耘
把田埂犁在脸上
层层堆积着阳光的尘埃
汗水却已干涸
而我与他相距的二十五个春秋
被光阴打磨成一张薄薄的镜片
重叠着两代人的酸甜苦辣
与不可分割的影子
有时却不敢靠近镜子
怕一次贸然的穿越
碰碎了对远方的思念
朱玲点评:
涉足于对历史的触碰就能够呈现诗情的弘大气场。
介于现实与非现实之间,诗人用他超乎寻常的能力,深入生活的最低层,把两代人的相似之处与共同的精神面貌塑造出来。通过对人、事物的形、神、韵的扑捉,走进似是而非又合情合理的逻辑氛围。
生活总是在不断地重复和更迭之中。诗歌中的“我”是父亲的影子,而父亲何尝不是千千万万劳动者的影子?他涉足于时代感,距离感和历史性。父亲的形象是勤劳质朴的,他是“我”不可触摸而又无法躲避的疼痛。也是整个中华民族曾经经历的沧桑的背景。这种孤独与沧桑感是无形的,也是弘大而浩瀚的。
臆想
@聼雨
把季节本末倒置
这只是一个臆想
让河流在秋天结冰
让花的骨头在冬天更加坚硬
这是猎豹的地盘
一小部分蝴蝶无论怎么施展魅力
都不能让桃花在冬天绽开
秋天草草收场
北风动了起来
我是一只落单的大雁
独自在北方的上空盘旋
只有一个愿望
你若盛开,我定当
飞去这个冬天
朱玲点评:
诗歌就是诗人对某种事物、事态进行情与思的过程,诗人就是能够让石头说话让死人复活的人。
“臆想”一词的本身就带有极其强烈的表现欲望.这首小诗,更多地表现为某种目的、情愫而臆造境况,有某种把控世事调转乾坤的欲望和志向。尽管这种超出常规的表达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甚至永远无法企及。但某种程度上,却暗示另一种的情感的激烈、渴望和执着。同时也透出一种孤独无助之感。读来也倍感真挚,亲切。
(温馨提示:意象选择要立求精、准、稳,让人无懈可击。由于我国的地域、气候差别,河流结冰和桃花盛开。在南北方都有可能出现时间差异,有些东西不是绝对不可能。用在“本木倒置”的臆想上,似乎有点牵强。不过诗歌构思与手段还是不错的,值得一读)
仙客来
@深谷幽兰
透过木窗,她脸上的
嫣红,开始饱满
滑过花房的风,不得不露出惊讶
已是九月
清霜正做抖落前的准备
少女般不露声色
爱,也不是一阵莫名的燃烧
秋雨或许来
淋不湿盛开,摘不走
心底那朵摇曳的花瓣
光阴会慢下来,深处的静谧
被眼眸收获
肥腴或枯瘦,都是浅笑外的
斜阳。理理鬓角发丝
悲喜就随了秋意
不论南北东西
朱玲点评:
瞬间之美而产生巨大的动力和表现欲。
语言就像一种眼神,或者一种手势。让你接触它的同时,去想象触摸另一种语言之外的东西。这或许就是诗歌艺术的真正魅力。
这首小诗只是扑捉人物瞬间的微镜头。却能有诸多的联想,让人物的情与思更加丰满,既具有古典气息又饱含现代风韵。
诗人善用特定场景来折射或者暗示,使读者通过场景渲染和某些语言手势,走进情感、情愫氛围,觉察人物的时代背景。含蓄委婉又沉着冷静,给人清新隽秀,优雅独特之美。
一颗钻石泪
@听春探雪
空举着镇纸,望断南飞的雁
拒签春风化雨、和坠枝的鸟鸣入境
眼眸里远行,海水怂恿风暴
磨洗、黑暗挤压成形,如蚌里珍珠
磨盘万里路、空杯一念定音
太极丹田的舍利,白夜窗前的风铃
地壳蠕动,山峰疼出火水
心灵深处走向尘世间的钻石一粒
珍珠落玉盘,点击中秋之月键
破碎,携一世的圆润、绽放出山水
山水的灵气、攀援斜阳的光纤
于空而又空的天空埋下恒星的种子
朱玲点评:
一种无法把控的伤感,牵动思念之泪。如同钻石晶莹剔透。这种苦与痛的结晶,在月光之下,更加明显。文字中不著“痛”字,但“痛”的感觉却无处不在。
诗人用白描的方式,直入主题。自由的释放心境。仔细品读,很像一幅画,朦胧又清晰。情节跌宕,棱角分明。有很好的张力和衍生力。
诗歌中诸多比喻,文字中却找不到一个“像”字,但却把一滴泪表达的淋漓尽致。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就是白描手法既简单又质朴的特质所散发的艺术魅力。
红
@草根老-li
红火不是轻易拉进怀中之物
虽然游人如织,炫目,惊叹,艳羡
诸多词组不足以触动红枫的脑体激素
她很平淡,是因为趟过女人河——
百花争艳的春,她是绿叶儿
被鄙视了还要踩踏火炭
夏日是她的快餐,但她知道这种红火不是她的
坚守一份纯贞的青绿,请时间淘洗忍耐
旅途炼狱劫过去
——秋风送爽,红枫
你必须释放一场盛大的转身火焰
朱玲点评:
为事物赋予情思就是为诗歌注入生命。
或许应时而生,顺势而发是一株植物的繁生特征。根据这一特点,诗人更多把个性化思维赋予其中。让红枫具有情感和思想性,让时光的磨合成为一种人生历练。同时又不打破秋的静美。让一株红枫具有恬淡、淡漠而安静的禅意。同时也渗透自然与人类相类似的使命感和宿命感。
拟人的手段,向来能化腐朽为神奇。给人玄幻、动感、神秘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