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好诗点评(27)栏目主持:朱玲

(2014-08-23 22:31:58)
标签:

转载

分类: 诗歌论坛
《煮玉米》。存谢!
[转载]好诗点评(27)栏目主持:朱玲

美丽的箭伤     

 

   ◎  黑子

 

错过太多。八月依然梨花带雨

是谁,墨泼远山,无处润笔

 

鸟飞的轨迹,拼不出完美的天空

从撕碎的纸笺里,诗,散落泪滴

 

曾经暴舔的烈火,只余几声喘息

黄昏的背篓里,筛掉最后一米阳光

 

西窗渐冷。目光再次离弦

谁在靶心守候,愈后复发的箭伤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a56f2410102uyno.htm

朱玲点评

一首诗歌只是寥寥数语,却可以让你反复咀嚼。看是写秋雨如箭。实则暗含某种忧伤。
它又不是单独某一情愫的传达。而是在诗性界限里,存在无限的可能性。
此间,分别运用语言的错位。情节的错位。时间段的错位。几种错位的表达。呈现诗歌的迷宫。细心的人可以走进,并打开它。如:前面在写“梨花带雨”。后面突然来个“筛掉最后一米阳光”再后面又是“愈后复发的箭伤”咋一看来。似乎是文脉杂乱。但仔细一想,它是借景生情引发联想的最贴切表达。
期间没有出现一个愁字或者爱字。但却愁如飞雨,爱如秋风。
他的语言造势是运用意向元素,营造暗含的心理曲张。收与放自然得体。
某些方面打破常规的叙事构架,而置换新的诗技表达。用由景入境,借景生情。远景--近景---远景---近景不断的调试视角和时间跨度。把情节隐匿在架构的境况之中。语言清新而富有创造性。让读者在领悟语言的弦外之音的同时,感受一种伤感美的意境。每一个诗句都像一个暗示的眼神或者一种肢体语言。让你在感觉感触中心领神会。抵达诗歌、诗性的含蓄委婉和隐忍个性。

  青  

    海美蓝

 

  时光一遍遍擦拭你的容颜

  泥土气息泄露前世秘密

  历经锤炼转世的女子

  你凹凸有致的线条

  是炫耀宋风还是赞颂唐韵

  千年流转,不问

  尘世花开与叶落的女子

  空空的心,盛满

  前世心事

  通身释放的蓝

  仿佛从远古穿越而来

  只为把今生心事诉说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c8551f70102uz8x.htm

朱玲点评
诗歌透露的情愫,正是诗人多愁善感的情愫。诗人把一种情愫带进诗歌,无疑是对诗性最大的渲染。
拟人法的写作,在诗歌写作技术上虽不是一个新鲜的手段。但诗歌呈现的古典气质和略带抑郁性质的特殊韵味却很能打动读者。
一个女人的静美,优雅。婉约、内在的古典神韵。正是青瓷所具备的静态美。
一句疑问,很像一种暗示。不仅是架构上的维系手段。而且是揭开青瓷谜底的最智慧的表达方式。读者很容易通过这句巧妙的提示,会意诗人的语言用意。用一句不太恰当的形容:颇有此地无银恰有银的感觉。总之,这首小诗无论是情节的构思还是语言的铺排,都达到婉约优雅的境界。读来的确是一种享受。

煮玉米

   神秘的北国雪

 

用指纹朗诵

每一片青翠的叶子

一层层剥光夏天的内衣

 

翻开大地出版的诗集

岁月的韵脚已被犁铧分行

每首都记载着阳光的赤诚

 

那个用苹果牌手机

播放玉米拔节声音的女人

目送篮子里的孩子走过大街

 

不用沐浴,就像拿破仑写给

约瑟芬的那封密信

一切都保持原汁原味

 

沸腾时刻,空气展开翅膀

云雾淌出汗珠,爬满瓷砖

似在描述流向远方的小溪

 

煮熟的金子,醇香浩荡

打开每一朵味蕾,让快乐大口咀嚼

甜美的日子,满嘴都是幸福时光

http://blog.sina.com.cn/s/blog_b9a8beb90102uzwd.html

朱玲点评:

诗歌有时候就像一个谜语。总是把最真实的一面包装起来。让猜谜的人,拨开谜面的层层外衣,破解出其中的真相。
这首小诗,正是运用这种设置谜面的方式来描写煮玉米的过程。看是写得是一个一个情节。其实每一个情节,都恰是一种程序。以至于最终抵达完满情节.。所谓心中有阳光,世界无处不成诗。一个生活的小动作,却写得诗情画意,栩栩如生。由于情节情感的渗入,让诗意呈现饱满状态而富有生活情趣。

诗歌善于挖掘生活深处的阳光,接近生活底层的况味。且用诗人眼光,赋予诗意内涵。堪称一首好诗!

一个寂寞的人

     梦璇

 

一个寂寞的人

只喜欢黑夜  不喜欢白天

 

昏暗中  可以与自己跳舞

可以陪自己入梦

梦里  听呼吸一张一合 

看点燃的轻烟一圈一圈飘升

 

白天他喜欢隐着

隐到没有影子的角落里

隐到熟知却失语的人群中

他拒绝阳光

拒绝看花赏景

更拒绝满树的鸟鸣

 

这样的人  常常画地为牢

陌生  当作陌生

熟悉  还当作陌生

握手言欢却拒绝吐露半点风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c231f10102uzkk.html

朱玲点评:

诗歌最能打动人的地方是它的真实性。
或许它的语言是质朴无华的,但是丝毫不影响任何诗性的扩张。反而更真实恰当的舒展情节。关注社会,关注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关注最低层人群,是一个诗人挖掘诗性的最纯真的情愫。
我们不难看出,通过一些动作、心理活动的描述。一个活生生的孤独者从她的诗句中走出来。立在读者面前。是那样的安静,那样的孤寂,那样的无可言表。。。
或许这种孤独的现象很多人都有过。或许它根本就是一个人无法自拔的性格。诗歌言之有物是最让读者产生共鸣,产生想象力的源泉。诗人通过这些镜头要告诉我们什么呢?这就是读者需要探讨和感悟的东西。

墨尚江南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976723724

0

前一篇:山  路
后一篇:采树种的女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