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材解读
(2017-08-31 18:45:38)| 分类: 教学研究心得体会 |
在暑假即将结束,新学期即将开始之前,教育局统一给即将上任的一年级教师进行了新教材解读,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听了苏老师的讲解,有了茅塞顿开的感觉,对一些上一届老师模棱两可的教学知识也有了系统正确的掌握。现将感受写于以下几点:
(一)新教材更关注儿童的身心发展,充分体现以儿童为本。例如,教材的开篇,从平等的学生视角出发,以“我上学了”为主题,采用参与式和体验式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安排“我是中国人”“我是小学生”和“我爱学语文”三个活动板块,引导学生顺利进行角色转换和身份认同,同时体验语文学习的快乐,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初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这部分内容同时实现国家认同、身份认同、角色转换、情感激发、习惯培养等多重目标,以“我是中国人,我很骄傲”“我是小学生,我很自豪”“我爱学语文,我很快乐”的心情,奠定了小学阶段学习语文的感情基调。
(二)重视大量阅读,将课外阅读纳入课程
新教材强化了阅读部分,提供了丰富多彩、功能各异的阅读材料。如《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快乐读书吧》等栏目。在引起教师学生和家长的重视同时,既能让学生大量阅读,也是对教材中的课文极其有益的补充,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资源。此外,教材还特别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通过系统的课程设计保证学生的阅读总量,以期通过大量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新教材针对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根据每篇课文的不同特点,配有不同风格的插图。例如,以不同颜色的对比和字号大小的对比突出主体内容:拼音阶段的声母、韵母和整体认读音节选用不同的颜色;拼音音节的拼读过程作了灰度处理,更加突出音节这一主体内容;课文中汉字和拼音的大小对比非常鲜明,强调视觉优先选择汉字,弱化拼音,以拼音带动认字,以识字巩固拼音,不断引导学生及早进行汉字阅读。
(四)汉语拼音难度降低
新教材准确定位拼音的学习目标,强调拼音的工具价值以不断降低拼音学习难度为目标并加强整合。教材重视学好拼音,但并不是单一学习拼音,而是通过情景图的方式,将拼音与识字学词、口头表达整合设计,同步进行,听说读写齐头并进,综合发展各方面能力。如《ɑi
ei ui》一课的情境图,描绘的是一群小朋友放学后围坐在一起听老奶奶讲故事的场景。图中的小朋友“一个挨着一个”,桌上放着“杯子”,老奶奶戴着“围巾”,其中的“挨”“杯”“围”提示了本课复韵母的音。除此之外,图中老奶奶的头发是“白(bái)”的,小朋友的头发是“黑(hēi)”的;最左边的小女孩双手放在“腿(tuǐ)”上听得多专注;右边的两个小朋友“背(bēi)”着书包;杯子里有“水(shuǐ)”……图画中暗藏着许多拼音学习元素,
等待着学生去发现。同时,图画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老奶奶和孩子们沉浸在阅读中,十分陶醉,画面营造出的浓厚的阅读氛围,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观念和行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