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鹅》文本细读

(2015-03-12 12:06:55)
标签:

佛学

分类: 读书笔记

                      《白鹅》文本细读
     ( 本文写于1946年夏天。抗战期间,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这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白鹅》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儿童散文,语言幽默风趣,把鹅高傲的老爷架势刻画得入木三分,充满了对白鹅的欣赏和爱怜。)            
  这白鹅,是一位即将远行的朋友送给我的。我抱着这雪白的“大鸟”回家,放在院子内。(白鹅的确属于鸟类,但作者在这里为什么把“白鹅”称为“大鸟”呢?表达了作者对白鹅这种颜色雪白、体型较大的鸟类的喜爱之情。为后文对白鹅的明贬暗褒的描写做了铺垫。 )它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白鹅的动作描写,初来乍到就伸长头颈,左顾右盼,难怪作者会由感而发“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感叹号表达了作者此时强烈的内心感受。 )我一看这姿态,想道:“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这是本文的中心句,全篇文章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
  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段话是过渡段,前文已经写出了白鹅初来乍到时的高傲姿态,后面的文字要写出白鹅叫声、步态和吃相中的高傲。所以本段文字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总的写出白鹅叫声的特点---严肃郑重,好像在大声的骂斥。是这一段文字的总起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前面只是听说,后面是真的看到的。“果然”一词的意思是看到的和旧主人说的一样。)后来我看到果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作者看到了什么真实的情景呢?凡是生客进来,必然厉声叫嚣,甚至听到走路声音,也要引吭大叫。“凡”字在这里是“都”的意思,“必然”就是一定的意思,句子的意思就是每次有生客进来,白鹅都会厉声叫嚣,一次不落。不仅如此,就连篱笆外有人走路,也要引吭大叫,真够厉害的,真是不亚于狗看守门户了。作者听到了怎样的叫声呢?“厉声叫嚣”是盛气凌人,气焰很甚的样子十分嚣张的喊叫。“引吭大叫”放开嗓子大吼大叫,意指歇斯底里地叫。此处,用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对比,表现鹅的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这情景这叫声真是高傲啊!) 
 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叫声高傲,步态更是傲慢。“傲慢”比“高傲”更加自以为事,瞧不起别人。是这段文字的总起句。)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鸭的急促与鹅的从容,鸭的局促不字与鹅的大模大样,运用鲜明的对比手法突出了白鹅步态的傲慢。同时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白鹅比喻成京剧中的净角,这样形象生动的比喻让我们如见其态。可否这样写“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在比较中写活了鹅的傲。)
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
  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笑”与“傲”有没有关系?因为傲让人笑。“常常”笑,说明了什么?鹅总是这样吃饭,尽管多次地看,但还是常常让我们发笑,笑眼中看出作者对白鹅的爱。)我们的鹅是吃冷饭的,一日三餐。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先……再……然后……固定不变的顺序,吃饭的顺序也是三眼一板、一丝不苟。)大约这些泥和草也有各种可口的滋味。这些食料并不奢侈;但它的吃法,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三眼一板比喻言行谨守法规,沉著而有条理。一丝不苟是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用两个四字成语概括地写出白鹅吃法的特点,也激发读者的兴趣,引起下文。)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吃过泥和草再回来吃饭。(具体生动地写出了白鹅吃饭的三眼一板,两次“大踏步”的描写写出了白鹅的高傲与从容。)
  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等它吃过一口饭,踏着方步去喝水、吃泥、吃草的当儿,狗就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鹅老爷偶然早归,伸颈去咬狗,并且厉声叫骂,狗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看它再吃了一口饭,再走开去喝水、吃草、吃泥的时候,狗又敏捷地跑上来,把它的饭吃完,扬长而去。等到鹅再来吃饭的时候,饭罐已经空空如也。鹅便昂首大叫,似乎责备人们供养不周。这时我们便替它添饭,并且站着侍候。因为邻近狗很多,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通过对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等如小偷般的委琐相的描写,彰显鹅的老爷派头。这一系列对比,白鹅幽默风趣的形象通过文字展现在眼前,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我们不胜其烦,以后便将饭罐和水盆放在一起,免得它走远去,比鸡、狗偷饭吃。然而它所必须的泥和草,所在的地点远近无定。为了找这些食物,它仍是要走远去的。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课文最后,作者更是得出结论,说白鹅“真是架子十足”。这样写,既强调了白鹅“高傲”的性情,也使得文本前呼后应、构思严谨。白鹅的“高傲”成了整个文本的言内之意。 “高傲”一词往往带有贬义色彩。但是我们对白鹅非但没有产生厌恶之感,反倒越发喜爱,越发对其“高傲”的性情执玩不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白鹅教学反思
后一篇:2015年03月12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