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story time 教学策略  (转载)

(2015-07-05 19:39:57)

人教版小学英语PEP“Story time”的教学策略

故事是儿童最喜爱的阅读素材之一,阅读英语故事也是儿童学习英语的最佳方式之一。《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小学阶段的阅读目标:能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读懂并讲述简单的故事。人教版小学英语教科书PEP(供三年级起始用)中,每个单元的C部分都设计了一个“Story time”专栏,这个专栏的内容是紧密结合各单元的主题而编写的卡通故事,它体现了新课程贴近学生日常生活、不断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等理念,具有丰富的教学价值。

一、“Story time”专栏内容的特点

Story time”专栏主要是结合各单元主题围绕一对好友ZoomZip的日常生活场景而编写的卡通故事,是教材知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教材各部分内容相互补充,融为一体。该部分内容主要有以下特征:

1.贴近现实生活,突出真实性和实用性

建立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近些年来的英语教学也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正确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这要求英语教材要选择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真实情景来编写内容。人教版“Story time”专栏内容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突出真实性和实用性,围绕一对好友ZoomZip的日常生活场景展开,这些故事非常贴近小学生的真实生活,易于为学生接受。故事的写作没有采用叙述体,而是采用儿童喜爱的对话体,语言亲切自然,简洁易懂;录音是儿童的声音,插图是形象活泼可爱的卡通连环画,情境清晰、真实,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故事。

2.情节生动活泼,富于幽默感和趣味性

趣味性原则是英语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之一。“Story time”专栏中的故事大多情节生动活泼,曲折变化,富有机智感、幽默感和戏剧性,符合小学生的审美心理特点,会给读者带来无穷乐趣,特别是那些让人意想不到的故事结尾更是让人忍俊不禁。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故事讲述了Zoom精心地制作了木偶小兔子,但是正在他聚精会神地操作小木偶跳舞时,木偶却挣脱了操作杆跑走了……这个故事的结果富有戏剧性。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故事中,ZoomZip争当老师,而Zip靠着聪明和机智让Zoom读出“I am the student.Zoom最后发现上了Zip的当。Zip的机智给学生们留下深刻印象。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故事中,Zip在等着吃Zoom做的爆米花,却发现Zoom在院子里种玉米,他告诉Zip:“I'm making popcornFirstI had to plant the seed. Then I have to wait for it to growand then…”Zip听到这儿大呼:“My goodness!”

3.承载文化内涵,讲求文化性和知识性

正如PEP教材的前言中所讲,“Story time”专栏中的故事,是为了增加语言文化方面的知识而设计,该部分的多数故事在讲述生活趣事的同时,都渗透了一定的文化内涵。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故事中,调皮的Zip改变了闹钟的时间把Zoom叫醒,吓得Zoom慌忙往学校冲,而Zip却说:“WaitZoomlook at that clock.Zoom终于清醒过来,而Zip却得意地说:“April Fool!”这个故事在富有幽默感的同时,让我们了解了西方社会中愚人节的习俗。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故事讲述了ZoomZip分别去温暖的澳大利亚游泳和寒冷的加拿大滑雪的故事,本来两人计划很好,结果两人将衣服装错了箱子而未能尽兴。这个故事让读者在趣味性阅读中了解到中国与澳大利亚分属北半球和南半球,季节正好相反。同时,也感受到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不同的气候特点及旅游特色。

4.蕴含丰富情感,凸显思想性和价值性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材应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应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49Story time”专栏中的故事,感情真挚,富有思想性和价值性,往往能够通过简短的生活情景不留痕迹地对读者进行价值引导。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故事讲述了啤酒易拉罐被扔在路旁,被踢到兔子身上,又被风吹到河里再被乌龟推向河岸,最终被ZipZoom送回“家”的过程。这个故事没有一句说教性的语言,但是,我们从易拉罐的请求(“Can you help meI want to go home. It's in the recycle bin.”)和最后的满足感(“Thank you. I'm home now. I'm so happy.”)中对于“不乱扔垃圾,注重环境保护和旧物回收利用”等价值观念会会心地接受。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故事中Zoom想学游泳,Zip主动提出教他,当看到Zoom只是在电脑前看别人游泳,Zip就带Zoom到游泳池并“无情地”将他推到水里,吓得Zoom连喊“救命”。Zip最后下到水里教会了Zoom游泳。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达成两个方面的价值教育,其一是朋友之间真诚的帮助,其二就是“做中学”的价值观。“Story time”专栏中类似的故事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二、“Story time”专栏的教学价值

人教版的“Story time”专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兴趣的理念,其内容具有丰富的教学价值。

1.有利于提升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得以真正发生的基本条件,一种好的教科书只有其内容能够不断引发学生的兴趣,才会给学生带来不竭的学习动力。“Story time”专栏中的故事具有集知识性、趣味性、文化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特点,非常适应小学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等心理特征;故事的插图采用了儿童喜爱的卡通连环画,这些插图很直观地表现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与变化,能够传达出语言所无法表现得更丰富的信息,有助于孩子借助图片更好地理解故事。因此,整个栏目从故事本身的编写到插图的设计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使学生持久地、自主地、有兴致地阅读英语故事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2.有利于巩固单元知识

Story time”专栏的内容紧密结合各单元的主题和语言结构来设计,有益于学生在阅读中巩固单元的基本知识。从知识与文化目标的视角来看,各单元的故事都是对单元主题的进一步深化,与单元中其他的语篇在风格和内容方面互为补充,是各单元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例如,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标题是“A field trip”,单元的学习目标是通过田间旅游和对动物探究的生活情景,学习关于动物的知识,培养学生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情感。这个单元“Story time”中的故事讲述了两个朋友到河边钓鱼,钓到了青蛙,Zoom本想吃掉青蛙,但Zip阻止了他,让他通过仔细观察了解到“青蛙吃蚊子”的常识并将青蛙放生。从语言结构的角度来看,故事中运用的语言是本单元所要掌握的主要语言结构:现在进行时。故事自然而真实地呈现了现在进行时的各种句型,如:“What are you reading?”“I'm not reading. I'm fishing.”“Is it biting?”“Are they playing in the river?”“They're catching mosquitoes.”这些句子有利于学生在真实情景中对进行时态不同句式的练习与巩固。
    3.
有利于培养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是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基本目标之一。《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Story time”专栏的设计是对上述课程理念很好地解读。设计者巧妙地将中西方文化知识渗透于和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趣味故事中,有利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及时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初步培养文化意识。
    4.
有利于实施价值教育
    
任何教学都是有教育性的。赫尔巴特曾明确指出:我得立刻承认,不存在“无教学的教育”这个概念,正如反过来,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一样。作为对赫尔巴特“教育性教学”思想的诠释与深化,当代学者提出了学校教学中的价值教育的理念,要求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价值素质,使学生形成价值观念、提升价值理性、建立价值信念并基于正确的价值原则为人处世。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也应抓住时机适时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Story time”专栏中的故事蕴含着丰富的价值因素,是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的很好素材。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故事的过程中应注意捕捉故事中的价值因素,设计有关价值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使学生在讨论与沉思中内化价值观。
    
三、“Story time”专栏的教学策略
    
由上述讨论可知,“Story time”是一个具有多方面教学价值的板块,而要使这些故事的教学价值能够得到最好的落实,就需要教师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现在我们从四个方面来谈谈该专栏的有效教学。
    1.
“听”的策略
    
“听”是外语学习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人们获取英语信息的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于小学生而言,“听”的能力则是其他各种学习能力培养的基础。《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小学阶段应达到的听力目标:能在图片、图像、手势的帮助下,听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能听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等。“Story time”栏目中的故事教学也需要有效的“听”。有研究指出:听力理解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动态、多维的过程,它涉及以图式为基础的理解、语境的理解和原始输入资料的理解。它实际上是一个推测、推理、验证、重新听、修复和记忆的过程。据此,我们可以通过几种不同方式的听来提高听的效果。
    
首先,看图听录音,了解故事大意。在播放第一遍录音时,我们主要是使学生在多种辅助信息的帮助下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我们可以让学生先看故事的插图,了解故事的情景并猜测所发生的事。然后,要求学生一边看图片一边听录音。听完后,教师应要求学生说出对故事大意的理解。
    
其次,逐句听故事,理解句子意义。教师以较慢的语速给学生朗读故事或播放录音,让学生边听边理解每一句话。在必要的情况下,教师应对个别语句进行解释。
    
最后,再次听录音,品味情感特征。让学生合上课本,听故事。这次,学生在对故事内容有了整体理解的基础上,应侧重于感受录音中不同角色所说语言的语音语调和情感特点,更好地体会真实情景中是如何运用语言来表达出自然的情感的。
    
此外,教师还可以多次播放录音,引导学生注意在听的过程中模仿故事中不同的语调。有条件的教师还可以播放动画让学生边看边听。
    2.
“读”的策略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可见,朗读是故事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必须具备的语言技能。在我国大班教学的情况下,学生的英语朗读技能参差不齐,课堂教学中,我们就需要针对学生不同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促使学生开口朗读,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领着学生逐句朗读,或者播放录音让学生跟着朗读,对故事中较难的词汇和句子适当重复,确保学生会读。
    
其次,教师可以给学生自由练习朗读的时间,让学生边朗读边进行自我检测,并找出不会的句子及时寻求帮助。在此环节,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给不同学生必要的指导和点拨,如给朗读基础较差的同学更多的关注,帮助他们一一突破词汇关;对于朗读能力较好的同学则要更多地指导朗读的语调和情感。
    
再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体验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情感。此环节,教师主要是做好小组的组织和监督工作。
    3.
“演”的策略
    
善于表演,乐于模仿,喜欢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是小学生最明显的心理特征。“Story time”专栏中的故事多是真实的生活情景,且采用了对话的叙述形式,非常适合学生来表演。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对故事进行了足够的听力和朗读练习后,心里就自然地想要对故事中的情景进行模仿。教师可以适时地满足学生们的这种心理。在演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通过道具、动作、表情、语言等方式大胆地对故事情景进行个性化演绎和发挥。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对故事进行演绎,能够有效调节课堂氛围,使学生享受学习英语的乐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