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这篇文章应该是目前为止耗时最长的一篇了(找个封面都找了我十几分钟,也找不到满意的),加加埋埋也有四个多小时至少,写之前本来想拿 Eason 难度很大的歌曲一首一首说,但是后来发现用别的歌手翻唱他的歌所体现出的差距来说明难度亦是个不错的选择。 所以就要花点时间听别人翻唱的歌了。 然后我又不想完全放下不提他的那些难度爆表的歌曲,所以题目也起的比较纠结,随意看看。
陈胖子的歌其实都挺难的,但是他不像周杰伦、曹格这种大家都听得出来的难,因为不怎么涉及到高音区,所以难的相对比较不动声色,再加上他技术和表达又实在太好,听他唱似乎总是轻描淡写的,实际上随便换个人来唱都不是那回事了。
1、李克勤:
李克勤在《蒙面歌王》翻过《富士山下》,这首 KTV 金曲天朝百姓都很喜欢点,但音高上啃得下来并不代表这歌好唱,实际上这歌非常难。这歌对语感和律动的把握、对气息的控制和弱混声的运用都有相当高的要求。坦白说,李克勤这个版本已经是我听过的翻唱 Eason 的歌完成度最高的那批了,李克勤唱的很细致很稳定,在他的能力范围内这大概也是接近满分的答卷了。但跟原版比还是听得出来差距,李克勤的唱法比较老(过)炮 (时) ,注重规范、稳定度,但变化不足,音色比较单一,陈奕迅的版本前后段落音色和力量有些许变化,处理是比较有层次的。李克勤的咬字和语感也没有陈奕迅那么自然亲切,听起来更像是顾的上技术但不太顾得上表达,感染力相对一般。而李克勤已经是香港乐坛数得着的唱将了,所以换成别人自然是没眼看.......
2、田馥甄:
接着来看陈奕迅华语乐坛头号迷妹田馥甄的翻唱表现,其实我是很想用「悲壮」来形容她的很多翻唱的。作为一个唱功勉强凑合的三流歌手来说,本来技术就不足以驾驭好 Eason 的很多歌曲(比如《无条件》),雪上加霜的是她也没有梁静茹和莫文蔚那种级别的唱商和表达能力(而「表达」恰恰是翻唱陈奕迅歌曲的关键),鼻腔用得太多导致该用情的时候再煽情再用力声音也着实容易让人出戏(比如《Baby Song》),而且她那种旨在制造个人风格化的咬字在某些情况其实应该稍微收一收,说句不好听的,会显得「做作」。Eason 在歌曲的表达上最厉害的一点就是他的意识始终是「像说话一样唱歌」,自然舒服的咬字,流畅细腻的表达,技术永远藏于表达的内容里,讲故事的能力已臻化境,而 Hebe 老师的还处于「 技术能不能达标 」的级别,差距可见一斑。
还有一点是 Hebe
的某些翻唱我怀疑她是没有好好理解歌词,比如《娱乐天空》,原曲用戏谑的歌词来描绘娱乐圈明星光鲜亮丽生活背后那不为人知的无奈一面
Hebe 翻唱的《好久不见》还是可以的,也并非所有翻唱都悲剧。只是翻唱陈奕迅最好一点错都不要犯,Hebe 老师应该是什么错都犯过,身先士卒地给众多歌手做了一个非常好的反面教材。作为陈奕迅的迷妹,这事由她来做倒也是十分合理.......
最后提一点:Hebe 和 Eason 相差快 10 岁,以上评价均是在以陈奕迅的标准来要求她,所以难免显得处处技不如人的样子。以及, 某种程度上她也只是单纯的崇拜、单纯的致敬,开心就好嘛。所以以上言论看过就算,这里讨论的还是陈奕迅嘛。
3、张碧晨:
小六岁的张碧晨不管是在技术上和处理上因为某些原因,确实要比田馥甄要好一点虽然好的也比较有限。不过 Hebe 翻唱的曲目比较多,有几首的技术难度要比张碧晨翻的这两首要大,而且田馥甄翻的场合基本都是比较随意的场合,可能也没怎么重视,而张碧晨翻的两首都是在比赛的舞台,用心程度自然不可一概而论。当然了,张碧晨翻过的两首歌在表达上的难度非常高。
张碧晨很有优势的一点在于她的泛音丰富,还有个比较迷人的气感和磁感,这点和陈奕迅起码是能对的上的,所以只要脑子没抽抽,翻出来的歌曲起码是好听的。《红玫瑰》唱的就很好听,思路也很对,没什么明显的缺点,算得上扣人心弦,不多提。
最新一期的《歌手》上的《你给我听好》大致听了两遍,这歌林夕寥寥几笔探讨的是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笔墨比较尖酸锋利,要用比较嘲讽但克制的口吻去唱。张碧晨开口铺陈出来的隐忍的氛围是对的,音色也是对的,唱的也比较淡定,但确实是情歌化的走势,对歌曲的理解还有待提高,几个高音和停顿反倒是勉强可以理解毕竟是在竞技舞台上,总体无功无过吧(有个高音唱的好像还有点白)。不过多提一句,林俊杰写的这首歌他自己唱的时候也把它情歌化了,起承转合都是情歌的套路,这大概就是准一流歌手和超一流歌手的差距。所以张碧晨还是有时间沉淀,加油。
4、杨宗纬:
接下来是华语乐坛排的上号的表达高手杨宗纬。首先说技术难度一般、表达难度极大的《好久不见》,原版珠玉在前,杨的版本升了至少 3 个 key,避开了原版频繁的大字组徘徊,但总体上来说也只能算是差强人意,杨宗纬对咬字、气泡音的把握和哭腔的运用非常纯熟老道,演唱也比较有层次感,但是境界上还是要比原版差点。这歌毋宁说就是为陈奕迅量身定做的歌曲,因为原曲陈奕迅用强大的语感和丰富的声音表情支撑出来的情感骨架格外让人入心(其实这歌陈奕迅还始终保持着很好的宽度),换个人像他那么平淡的唱这歌都没法听,而加点情绪就会觉得戏份稍显过多,杨宗纬唱的还算内敛克制,但偶尔情绪还是给的有点多。不过这仍旧不失一个优秀的翻唱,个人风格浓厚,唱的很走心。还是值得听听。
接下来是技术难度颇高的《阿牛》,这歌结构比较奇怪,平常流行歌是「 主歌 - Pre-Chorus - 副歌 -
主歌 - 副歌 - 桥段 - 副歌 」,这首类似于双副歌,应该是「主歌
最后是《看穿》,杨宗纬在《蒙面歌王》第一季的亮相曲,没有什么改编,基本 copy 原曲,可以理解他选这首歌的目的,但仍旧不太适合杨宗纬唱,尽管也是一首大体比较规矩的歌,但旋律有点跳跃,够不上「抒情」歌的范畴,所以不是很有杨宗纬发挥的空间,而且陈奕迅那种字头轻、字腹快、字尾归韵的咬字方式处理这种歌曲灵气十足,杨宗纬那种考究的咬字唱这种歌反倒很暴露缺点,咬字还可以靠前点。所以最后的结果是略有点拖泥带水,以及他的唱腔仍旧不适合唱这类歌曲。不多说了。
5、关淑怡:
这位我了解的不是很多,但是她的歌唱实力其实应该不比巅峰时期的王菲差太多,名气却确实有限。她和大部分香港天后一样,录音棚实力大于现场实力,但她有自己独特的辨识度。她的声线气感弥漫、咬字随性模糊、拍子的处理也不喜欢按套路来,正常人这么唱歌肯定是要被人骂的,但她是个例外,背后其实是绵里藏针的大师级的功力了。她本身的声音气质也比较异于常人(褒义),所以塑造出来的是个可冷艳、可妖魅、可迷幻、可凄楚的声音人格。喜欢她的歌声的人说其自成一派,不喜欢的人说她装神弄鬼(关淑怡翻唱过萨顶顶的《万物生》.......)。
几年前翻唱的《陀飞轮》就是个非常典型的关淑怡式作品。其实我自己也不知道以一个什么角度来评价这个翻唱,因为这首歌陈奕迅在 DUO 演唱会贡献过一个现如今已经可以被称为经典的神级现场,那个 live 版的《陀飞轮》几乎就是 Eason 最深得我心的歌曲。这歌本身是阿 Y 给陈奕迅的「男人四部曲」之一,用手表来暗喻光阴宝贵,是颇有深度的歌曲。所以你们还是自行欣赏关淑怡的女性角度切入的版本吧,个人是听过很多次才算是慢慢能接受和欣赏的。
6、范玮琪:
范玮琪应该就翻唱过一首《全世界失眠》,但个人觉得翻的非常棒。可以说和陈奕迅的原版比也不怵,是真正意义上的各有千秋。首先范玮琪的音色比起上面任何一个翻唱者几乎都有优势,开口就是沁人心脾、磁感气感兼具的音色,整首歌也保持着非常温暖、贴切的叙事口吻,所以她讲述的这个故事也显得足够动人。林夕的词填的比较直接,并不晦涩,范玮琪这首歌挑的很有水准。
7、泳儿:
泳儿是我个人比较偏爱的女歌手,虽然远远算不上粉,但她和 Tia 是少有的让我真正欣赏的年轻女歌手(虽然也不年轻了)。她属于香港歌手少有的 live 实力不会明显逊色于录音棚实力的歌手,尽管技术比较内化,不像邓紫棋那般飞扬跋扈,但现场的功力还是不容小觑。在前几年的音乐综艺《我为歌狂》里她翻唱过陈奕迅的《浮夸》,时间有限,直接贴耳帝当时评价她的话:「泳儿——《浮夸》,据说陈奕迅很厌恶这首歌,可能是唱的人太多。我认为这是最好的翻唱,甩开XXX十条街,带有鲜明的“香港天后派”的遗风,主歌咬字像林忆莲,尾音像王菲,口气像关淑怡,组合到一起是一个气质爆棚的声音。邓紫棋就缺乏这种内在,是她在通向天后的路上最大的障碍。」
歌手翻唱举例到此为止吧。我还是想稍微提一下陈奕迅那些难度比较大的歌曲。排名稍微、大概、可能分一点点先后。
1、《心的距离》
这首不算冷门,
2、《黑夜不再来》03年 live 版
这首基本就属于陈奕迅年少轻狂的炫技代表作了,最低音下潜到百分之九十九的流行男歌手永远碰不到的极限低音 D2 ,即所谓的 low D,最高音 #A4,而且有一句是连续咬了三个 #A4,在全曲无假声的情况下,音域横跨两个八度加一个小六度(其实他当年努努力来三个八度问题也不是很大,只是质量会下降),总共 32 key,比《洋葱》的音域还要宽一点,账面上的音域难度就已经够华语乐坛的众歌手们喝一壶的了。
3、《时代巨轮》
这首大概是属于听者过瘾、唱者绝望的歌曲。副歌长时间徘徊在男声第二换声区,在这种情况下还要进行密集的咬字,最高音仅到 A4 ,但这种歌让苏见信、杨培安这种擅长飙高音的歌手来唱是唱不好的,因为这段声区本身就比高音难唱 。Eason 在副歌保持着非常自如的掌控得益于其极其强大的混声技术和稳定的气息支撑,所以副歌唱的张力十足。而两大环节只要有一环节接不上这歌都不可能唱好。另一方面还要注意喉位的相对稳定,想象一下这歌让学友或者林子祥来唱,他俩由于唱法的落后都很容易造成喉位失控的状况,会损失应有的宽度,即使唱上去了也不可能好听。十年前 Eason 在现场唱这首歌车祸过,四年前的巡演这首歌成为固定演唱曲目,对他来说这歌从那时候开始已经能比较轻松地驾驭了。
4、《Allegro, Opus 3.3 a.m.》
这歌大概华语乐坛就几个男歌手有可能唱好,对律动的要求极高,而且音区也集中在中高音,旋律走向比较不符合华语音乐传统审美,普通人唱可能基本找不到调。
5、《陀飞轮》
又是一首无假声的歌曲,又是一首账面音域就够虐哭大部分歌手的歌曲,E2 - A4,29 key。多说一句,这歌 DUO 版本无比经典,真正可遇不可求的现场,当时 Eason 由于开了太多演唱会,嗓音状态极其糟糕,但硬是靠 belting 撑完全场,所以尽管因为肌肉控制力下降导致闭合变差,音色衔接不统一,但是我们却能能感受到 CD 里没有的声嘶力竭和拳拳到肉的极致表达,对这首歌来说倒也妥帖,CD 版听着实在是唱的太轻松以至于没什么震撼的感觉了。
6、《圣诞结》
完整啃下来可能有人觉得不是非常难,但是如果要和陈奕迅那么处理就很难了,第一段主副歌他用了非常轻盈但又非常饱满的弱声在轻吟浅唱,非常抓人。副歌要用这样的状态飘到 G4 附近,特别是 A 段副歌那句「爱被我们打了死结」的「我」是全曲最难控制的一个音,非常微妙的平衡感。他本人属于低档位,整首歌也不换档,优点自然是音色非常统一,音区衔接也非常流畅,但这么唱难度就非常大了,现场唱的话要提前拜拜神,否则几乎无法还原 CD,那个「我」只能唱成强声或者转假声 。
ps:强调一点,档位越低的歌手弱唱的难度相对应越高,华语歌手中弱声技术不错的歌手李健、周华健、腾格尔等人没有一个档位跟陈奕迅那么低的。
7、《等你爱我》
跟上面那首类似,大片弱声来袭,要频繁在换声区保持柔而不虚的弱唱,有一种平稳走钢丝的感觉,极其撩人。
8、《十面埋伏》
这歌音域要比《陀飞轮》窄一点(但也足足有两个八度出头),G2 - A4,不过难度远在《陀飞轮》之上, 这首歌主歌其实也挺难的,开口「闻说」的「闻」就是全曲最低音,前两句中低音过后,第三句「何以我来回巡逻遍仍然和你擦肩」的「何」还潜在 C3 ,「巡逻」马上要翻一个八度碰两个 C4 ,然后「遍」立马要点一个男生第一换声点 F4 。然而这还没完,这歌的主歌特别短,而副歌则和《时代巨轮》一样,要在换声区死磕,稍微比《时代巨轮》好的是不需要那么频繁的咬字,但这歌长句非常多,和《最长的电影》有点类似,副歌十分绵长虐人。而且这歌 B 段副歌紧接桥段再接副歌连续在换声区上绕,中间还要点几个 A4 ,可谓毫无喘息之机,分分钟掐死一波擅长飙高音的歌手。
9、《一丝不挂》
又特么是一首两个八度的歌曲。然而这歌你听完的第一印象绝不是这歌的音域有两个八度那么宽,而是这歌唱完得断气。因为这歌无数长句,对于气息的运用太过严苛,不只要有稳定但又不能过满的气息支撑,而且换气点、吸气点都要极其细致的处理,可以说容错率非常低。这歌的歌词实在是太密集,泽日生在作曲的时候又不管演唱人的感受,直接一堆长句写出来,比如「勒到呼吸困难才知变扯线木偶这根线其实说到底谁拿捏在手」 、 「为你安心我在微笑中想吐未吐只想你和伴侣要好才顽强病好」这两句都是要一口气唱 26 个字出来,然后在你气快耗尽的时候还要咬闭口音的 G4。而且一些细节也让人崩溃,比如「发现沿途寻找的快乐」这句的「寻」和「找」要上翻一个八度。总之就是要人命。可以负责任的说一句:这歌没专门学过唱歌的人是绝对唱不好的,其实哪怕是主歌都容易找不到调。
10、《反高潮》
DUO 的版本最为酣畅淋漓,是 DUO
演唱会里我听得最多的几首歌之一,不谦虚的说我应该听过上百遍了,就一个字爽。所以还是那句话啊,经典往往可遇不可求(陈奕迅现在四十多岁了,也不可能像三十多岁那么拼了,13
年以后的演唱会基本都是大量走轻机能路线,唱的也很克制,没以前那么疯了。),一般人嗓音状态差成那样能不能唱还是一回事,Eason
打封闭之后靠 belting 生生撑出来几十首歌包括《陀飞轮》《反高潮》《约定》等经典不说,belting
技术带来的音色上的张力、锋利和那种撕心裂肺的感觉明显让歌曲更具感染力。
时间有限,以下一笔带过。
《起点终站》:和《反高潮》类似,副歌大量真假声转换,要在这个情况下保持音色的统一和共鸣的饱满,最后还要来个 C6
长音
《阿士匹灵》:胸声饱满的砸高音
《主旋律》:难点主要集中在最后那些「woh woh woh」段落,自己体会吧,我也还没搞懂这首歌他的唱法
《不如不见》:技术难度主要是大量潜在大字组的低音,表达难度则爆表
《一个灵魂的独白》:大致同上,技术难度略高,表达难度略低
《黄金时代》:少有的 A4 长音
《我的快乐时代》:少有的 A4 长音,最高 B4
《六月飞霜》:副歌连续 A4 咬字
《富士山下》:讲李克勤时大致提过,不多说
《两名男子街头相遇》:自己感受
《落花流水》:死磕第一换声区
《阿牛》:死磕第一换声区
《不来也不去》:很多假声长音(陈奕迅假声有闭合和气息的支持,换个普通歌手这么唱会很难听。)
《如果这一秒钟你跟我讲你不爱我》:迄今为止他的真(混)声最高音无咬字 High C
《无条件》:两个八度,弱声要到 G4
《狂热革命》:假声
《浮夸》:略
大致如此。肯定会有疏漏,而且不同歌曲之间的难度高低实在难以界定,本人不才,也没有一个评价歌曲难度高低的比较靠谱的体系可以把歌曲丢进去判断,所以就这样吧。两晚没更的结果是写出了这么个玩意,我还是觉得我很用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