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蒙养正——良好习惯的养成

标签:
明心学堂育儿周记 |
分类: 总结 |
童蒙养正——良好习惯的养成
明心学堂小班第三周周总
各位小班同学的家长:
您好!本周是开学第三周,孩子们已经完全适应了离开家的生活,开始全面融入学堂的学习和生活。下面就本周的工作和孩子的具体情况向您进行简单的介绍。
新教育注重教其心育其身,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尤其如此。简单的说就是给孩子一个简单纯净的生活环境,因为杂草总是比庄稼长得好,所以减少物欲的干扰和刺激尤为重要;同时通过大量的运动增强孩子掌控身体的平衡度、专注力、协调性、爆发力、耐力以及不断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顺便收获强健的体魄。目标是培养孩子平和、友善的性格、不断自我超越的勇气和信心以及良好的自控力。而学堂最大的优势并不是老师有多厉害,而是因为有伙伴的激励,更容易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本周老生Rainbow的回归,在运动、学习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和带头作用,老师也顺势进行了一些调整和激励,孩子的状态也在发生变化。
1.心理行为方面
要做受人喜欢、受人尊敬的人,最基本要做到不让人讨厌、不给别人添麻烦。而一个人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彰显着自己的身份,是否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直接决定了外界对自己的评价,不经意间就会改变自己的命运。例如中国游客在国外的举止就让中国人在国外的旅游受到种种限制。在孩子们做垫上运动的时候,往往出现鞋子乱放,用完不收的现象,对此,老师通过要自己展现什么样的形象的提问让孩子们觉察到自己行为的不妥。孩子们一经提醒,马上就会采取行动改正,也让老师们感慨,孩子的心真是纯善,只要好好教就会有。
本学期因为孩子人数增多,每个人负责的卫生区域减小,但效率反而降低了,经常出现发呆、玩清洁工具的情况。其原因除了专注需要训练以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大家把做卫生看做负担,对此,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建立新的神经链接。通过引导,大家发现,到学堂的目的是学习如何做人做事,做事是训练思维的最好方式,但学堂做事的机会实在有限,搞卫生就是为数不多的做事机会,不珍惜太不明智了;此外,能不能做好事情还是展现自己是否是一个负得起责任、是否能提供价值,是否值得委以重任的人。经过这样的引导,大家对帮厨和搞卫生的态度发生了改观,运动完收拾物品的积极性也有提高,周末徒步也都主动争取帮大家背干粮。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做事会让身体产生疲劳,时间一长肯定会有反复,后续我们会在规则和机制上进行完善。
2.饮食方面。以五谷杂粮为主食,加上当地的应季农家菜,辅以少量水果,肉食较少,让孩子们吃得更健康。老师们也经常一天只吃两顿饭,亲身示范我们对食物和所谓“营养元素”的依赖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简单的饮食加上合理的运动才是滋养身体的最佳途径,比吃多少营养素都有帮助。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和其他学堂的分享,新生家长往往会担心孩子在学堂“受苦”,寄来零食表达“关爱”,但本期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我们要感谢各位家长对学堂的支持。但个别同学显示出对食物的欲望还比较重。
3.内务和卫生方面。小班的学生多数已经具备了把自己的内裤袜子洗干净的能力,但往往把洗内裤袜子看作负担,要么不洗,要么草草了事,对此,除了合理的引导以外,更重要的是进行监督。此外,还有个别同学表现出对洗澡的强烈抗拒,在经过引导后,依然只愿意一周洗一次。对此,我们决定先尊重他的选择,再设法让他承担相应的后果。
http://s1/bmiddle/003owQ3Gzy7f8nCTSQod0&690
4.运动方面。小班的运动分为游戏、规定项目和自主练习三个板块。针对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增加了游戏的时间占比。本学期的运动目标是在冬季到来时让大家有足够的体能和毅力徒步到雪线以上打雪仗(下周将正式和孩子们沟通此目标),同时通过运动提高听课效率。对此,我们计划在规定项目环节针对孩子们的勇气、专注力、耐力分阶段进行重点训练。改进了积分系统,鼓励孩子们在完成规定动作以后自主练习新动作或者突破原有成绩,也鼓励已经会的孩子充当小教练,把自己运动的心得和经验分享出来,帮助他人一起进步,展现自我价值。本周孩子们在运动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状态更加积极,有些同学还学会了一些新的技巧或者在已经会的项目上实现了突破,这些先前已有介绍,不再赘述。
本周徒步线路为波罗寺,全程22公里,其中山路13公里,强度比上周的24公里平路又有所提升。上山过程中,小班一度落后,需要老师不断鼓励和催促。但在追上中班落队的孩子后,大家发现原来自己这么厉害,于是越走越轻松,带着欢笑走完了后半段,可见心念的力量有多强,当不把心放在身体的劳累和对食物的欲望上,专注于自己的目标时,就会产生不可思议的结果。下山过程中一边走一边捡蘑菇,大家都非常开心,只是在最后5公里才因为体力原因渐渐落后,最终比中班晚15分钟到达目的地。
5.主题课。在科学课浸泡中,通过视频引导孩子们明白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生物——猎手和猎物。如果要在两者间选择一个角色,孩子们都选择要成为猎手,但90%的猎手依然是失败者。进而引导大家从视频中找出优秀猎手的素质,孩子们自己总结出要想成为优秀的猎手需要的素质有:速度、力量、耐力、耐心、聪明、团队协作以及屡败屡战的毅力。这些是人类社会中成为精英所需要的重要素质,这也是新教育如此注重运动和心理行为养成的根本原因。
5.英语学习。随着老生Rainbow的回归,她通过精读考试过关赢取泛读奖励资料包的学习模式引起了新生的兴趣。因此,我们也顺势调整了大家的学习方式,针对各人的基础给予不同的学习材料,并采取不同的考核方式。例如:Andy已经有一定程度的输入积累,进入《神奇英语》的跟读阶段;Sama接触的时间尚少,出于对沉默期自然规律的尊重,我们并不要求她要开口跟读,而是以纯输入为主,考察她对语音的理解和吸收情况;Cici的英语实际英语能力和她宣称的能力似乎不太符合,此外,她对PK、考试等活动有较强的抵触心理,在个人情况介绍中会有具体分析。
以上就是本周小班的总结,谢谢大家
案例分析:
下面是一个小的案例分享,大家在和孩子沟通时可以借鉴:
周六徒步回程,Sama不小心把水杯内胆摔碎了,一人在路边大哭。引导过程如下:
老师:为什么哭?
Sama:自己心爱的杯子摔坏了。
老师:人有没有受伤。
Sama:没有
老师接过摔坏的杯子,为了不落队,带她一起走,待她情绪些许平静开始引导。
老师:如果哭可以让杯子复原那么我也陪你一起哭好了。(帮助她意识到情绪失控不能解决问题)
既然已经摔碎的杯子不能复原,那么是不是应该想想如何避免同样的事情不再发生。她提出3个方案:1.买个有套子的瓶子; 2.把瓶子装进书包,书包太小,请妈妈把大背包寄过来;3.把瓶子装进书包,书包太小?可以先装瓶子再装衣服。最终她选择方案2
老师:通过这事让你思考并提出解决了方案,还选出了最优方案,帮助你动了脑筋,看来这个杯子的摔坏也不是一点价值都没有啊。(培养孩子看到事物另一面的思维方式)而且,这个杯子只是内胆坏了,外壳还是完好无损,你可能失去了一个水杯,但是可能因此多了一个花瓶。
回到学堂后,她请老师帮她清理了碎掉的玻璃内胆,并发现外壳的密封性依然很好,开心地表示即便没有新的水杯,也不用愁喝水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