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非遗金箔融入教育,做更鲜活的文化传承

标签:
金陵金箔南京传统工艺南京非遗教育非遗游学 |
盛世让非遗放光彩
盛世之下,何其幸哉。随着 2011 年非遗法的正式颁布实施,我 国非遗保护法律体系和工作机制日趋完善。十八大以来,国家更加积 极探索振兴传统工艺的有效措施,不断出台有利政策,先后制定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等法 律政策,有效帮助传统技艺项目复兴,也让南京金箔锻制技艺这类传 统技艺不断获得阳光和雨露。2018 年 4 月,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 习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18-2020)》,提出“推动非遗的当代实践,提 高非遗保护传承水平”。2011 年,教育部公布了第一批全国中小学 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活动,旨在通过开展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活 动,引领青少年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非遗教育的 “星星之火”在神州大地点燃,也启发了金陵金箔学生非遗游学活动 的开展。
非遗游学,让金箔古艺活起来
从 2015
年起,金陵金箔就已经开始与政府及一些院校有了接洽,开展了一些点对点的校企文化学习活动,我们开始打开企业的大门,让大学生走进金箔生产车间,参观认识金箔的生产工艺。
通过实地展示宣传,我们发现,金箔非遗工艺和文化其实是 深受学生喜爱和欢迎的,看到学生们从对本土非遗文化懵懂好奇到充 满好奇到渴望了解,我们喜在心里并不断受到鼓舞,坚信这样的游学活动对于非遗文化的弘扬推广是一次突破和改革。
从2015年到2019年,五年来,金陵金箔接待游学学生人数累计 4.8 万余人次,并呈每年递增趋势。2019年截至11月,累计达1.9万人, 创历史新高。学生群体从刚开始的中学为主转变为各年龄段、各阶段、各年级,甚至幼儿园小朋友都有;从江宁及南京周边本土院校发展成全国多地学校专程前来研学,近有苏锡常江浙沪,远至青海、陕西、贵州的学校。除此之外,我们的合作机构也更加多元丰富,除 了直接对接学校,博物院、中科院、政府机构、旅行社等机构也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为了应对这一系列的变化,我们及时调整应对,将学生游学接待设立为一个专项工作。我们在金箔艺术馆内成立接待团队,规范游学接待宣讲内容,加强宣讲专员培训。
从幼儿园到小学生、初中生,再到高等院校,结合游学对象不同年龄段特点采取内容、形式具有针对性的宣讲宣传。为了让游学更具体验性、趣味性,2016 年,我们设计开发了一款DIY产品套装,其中 配备金箔及贴金工具,让学生在参观的听、看之余,可以亲手体验贴金的乐趣。一边是贴金老师傅的现场言传身教,一边是孩子们亲 自动手感受金箔的特性,非遗之于学生们的影响就这样更深、更鲜活的发生了。与此同时,我们不断丰富金箔手工及文创产品,先后开发了金喜卡、贴金小葫芦、贴金玩偶等备受学生年轻群体喜爱的金箔文化产品,一改金箔工艺传统面貌,赋予金箔更易与学生群体接轨的活力和亮点。
在形式上,我们定期组织亲子体验活动,让父母带领孩子共同参与其中,丰富了游学形式的同时,也扩大了宣传受众,让非遗教学更具趣味性。此外,除了让学生走进金陵金箔,我们也积极的在走进学生群体。
(2019年3月,走进南京琅琊路小学,为琅琊路小学五年级200多名学生进行了3个小时的“了解南京金箔 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秘密”主题宣讲活动)
未来已来,非遗教育大有可为
不知不觉,金陵金箔游学活动开展至今,江宁区的中学走进过金陵金箔,在学校类别上,义务教育学校、普通高校、职业技术学校均与我们开展过各类教育活动。通过参观、交流、体验、实践、授课等各种各样的形式,我们将南京金箔锻制非遗技艺的种子播撒到了千千万万的学子心中。今年6月,金陵金箔锻制技艺被编撰成考题登上江苏地区中考语文试卷,是我们非遗教育成果的有力证明。
当今,非遗保护传承已经上升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非遗教育也成为带领祖国下一代承前启后、坚定文化自信走向世界的重要教育。我们相信,金陵金箔牵手学校教育宣传非遗文化的这种形式,势必能够为成就民族文化自信、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起发挥出自己的能量和作用。
未来,我们将继续广泛深入的联合各类院校、机构、组织,开展非遗宣传教育活动,推动金箔非遗文化在更大的群体中传播弘扬。我们希望通过幼儿非遗启蒙教育培养非物质文化的热爱者;通过少年非遗认知教育培养非物质文化的认同者;通过青年非遗能力教育培养非物质文化的传承者;通过学校非遗教育提高全社会的非遗文化认同,
从而使南京金箔锻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