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证的治则与预防
(2018-09-28 09:34:21)
标签:
健康杂谈 |
“痿证”是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的病证,是指筋骨痿软,肌肉削瘦,皮肤麻木,手足痿软的一类疾患。临床上以两足痿软、不能随意运动者较多见,故有“痿辟”之称。
现代医学的多发性神经炎、肌肉萎缩、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病、肌营养不良症、周期性麻痹、癔病性瘫痪和表现为软瘫等,均属于“痿证”的范围。
痿证的临床症状:
1.眼睑下垂:最为常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眼脸下垂,复视,经睡眠休息后可缓解或消失,觉醒后再度加重。
2.四肢无力:自觉四肢无力,站起、上楼、持物、或举臂过头均感困难。
3.语音低微:讲话过多过长时,声音逐渐低沉,带鼻音,咀嚼及吞咽发生困难。
4.咳嗽无力:胁间肌受累时可出现咳嗽无力,呼吸困难,重者可因呼吸肌麻痹,或继发肺炎而危及生命。
5.各种肌无力症状多于午后或傍晚加重,早晨和休息后减轻。
痿证的發病因素,大抵分为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多因热邪、湿邪,内伤多因大病及久病、长期疲劳倦怠、饮食失调等。其主要病理机制有肺热伤津、湿热浸淫、脾胃虚弱、肝肾髓枯等,导致肢体筋脉失养而起。病位与肺、脾、肝、肾四脏关系较密切。
痿证治疗的辨证论治
肺热伤津型:治法
清热润燥,养肺生津
湿热浸淫型:
治法
脾胃虚弱型:
治法 补脾益气,健运升清
肝肾髓枯型:治法
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2.针灸疗法
上肢取穴: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下肢取穴:髀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解溪。
肺热加尺泽;脾虚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加肝俞、肾俞;湿热加陵泉。肺热及湿热者单针不灸,用泻法;肝肾不足者针用补法。
痿证的预防护理
1、首先要有良好的生活规律,按时睡眠,按时起床,不要熬夜,必须劳逸给合。
2、患者抵抗力较差,平时应避风寒、防感冒,预防疾病的复发或加重,进一步降低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而导致肌无力。
3、饮食要有节,痿证的病机与脾气亏虚关系密切,故调节饮食更为严重,不能过饥或过饱,在有规律,有节度,同时各种营养要调配恰当,不能偏食。
4、平时适当的运动,增强体质与身体锻炼,但不能运动过量,特别是重症肌无力病人运动过量会加重病情,所以病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些有助于恢复自身健康的活动。
5医师在治疗上应培养患者有良好的心态与努力恢复的信心。多鼓励病人应该有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减少病人的心理负担,避免精神剌激和过度体力劳累。对于病情较重的病人或长期卧床不起病史的病人,应给予适当的按摩防止褥疮的产生。
6、饮食方面应多食富含高蛋白的食物如:鸡、鸭、鱼、肉、蛋类、豆制品及新鲜蔬菜水果,营养搭配对病人来讲非常重要。忌食生、冷、辛、辣性食物以及烟酒等刺激,同时应该注意易消化性的食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