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需创新思维
(2017-03-30 10:00:24)
标签:
杂谈健康 |
中药在中国古籍中通称“本草”。仅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就记载1892种。目前,随着对中药资源的开发和研究,许多民间药物也归入中药的范畴。中药的研究、使用、生产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从古至今,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中药取材于天然的动物、植物和矿物以其特有的毒性低、疗效明确、标本兼治等特点在医疗及保健方面的独特优势,越来越受到外国人民的欢迎和重视。
然而,中药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用于防治疾病的植物,动物矿物及其加品不论产于中国,外国均称中药。中药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充分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及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随着近年来我国加入WTO,我国的医药市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我国的化学药品主要以仿制为主,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物,在国际市场上根本不具备竞争的优势,因此中药已经成为振兴民族医药产业的众望所归。
但近几年来我国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大,野生中药资源的生存空间在逐渐变小,自然环境的恶化使很多野生中药资源失去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数量和质量正在逐年下降,现在我国的中药栽培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技术推广也不广泛,药材单产低、质量差的现象较为普遍,对珍贵的物种资源保护,优质中药材的引种和栽培,还缺乏统一的组织和协调。珍稀濒危药材代用品的研究比较薄弱,对地道药材的研究和开发还不充分等,都是中药发展必须研究加快改进之处。如何保护好我国的中药资源,实现保护和利用并重促进我国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现在面临的严峻问题。
依上述问题,提出些建议:
制定了地方性保护法规, 明确提出了对野生药材资源在保护管理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即保护和采猎相结合的原则,另外大力提倡鼓励农民种植中草药。建立和完善药用动、植物自然保护区,可以就地保存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特别是珍贵、稀有、濒危的药用动、植物种类。以现代科技手段运用中药分子标识育种、组织细胞培养与药用植物快速繁殖、药用动植基因工程等方法,实现中药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发新方向。减少对中草药的依赖,实现产业化生产降低成本,方便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药需求。
最后要想在本世纪全球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必须大力发展中医药企业,加速中医药企业的现代化,使中国的企业与国际接轨符合国际标准,在不破坏资源的情况下实现企业的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