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师朱瑞群
(2016-12-20 15:41:54)
标签:
育儿健康杂谈 |
眺望窗外,时光飞逝,转眼间在沪已二十六个年头,我依旧在自己的中医门诊部看诊,上班途中马路上沿街两傍许多大片枯黄的落叶,提醒我季节变换而冬至将至,人们到了冬藏护精养身进补的日子,这个时节也是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另外更是小儿感冒的高峰。
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朱瑞群老师同样是在这样的时节,学长姊告知有位儿科老中医,因周六下午因患儿人数太多,需要人跟诊抄方,我就答应随他们前往,哪是上海市有名的百年老店-童涵春中医馆,里面古色古香的建筑陈列,刚走进朱老师看诊室,里面满满都是人在排队等待看病,都是家长带着小孩,人声鼎沸(有小孩哭的、闹的、家长担心的询问声),然看病的患儿从刚出生不久到几个月甚至十几岁的皆有,虽然这样但朱老师依然井井有条的仔细查看患儿的情况,而下笔开方。他经常叮嘱我们儿科的疾病传变快速,查体检查需要仔细,尤其是舌苔、咽喉、鼻腔、腹部及二便,因为患儿自己不会说哪里不舒服,所以儿科医生又称作哑医。也就是这样跟随朱老师断断续续抄方直到中醫大學毕业。
朱瑞群老师乃沪上名医朱少坡先生之子,祖上四代行医,皆以内儿科擅长。朱老師早年跟随徐小圃先生,深得徐先生温阳抑阴心法的秘奥,临床上常用辛温解表、温中祛寒、补肾壮火及潜阳育阴等法,以善用附子、肉桂而著名。朱老师行医半个多世纪,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他认为小儿为一“稚阴稚阳”之体,如“旭日初升,草木方萌”,因而须小心呵护,温阳与滋阴应并重。
朱老师认为,小儿“脾常不足”,“肾气虚”,“肺常不足”,因而要重视调补脾肾、益肺固表。如抗敏通窍汤在苍耳子散白芷、薄荷、辛夷、苍耳子的基础上,加细辛助辛夷、苍耳子以通鼻窍,加乌梅、防风、甘草脱敏抑菌,佐以川芎补气活血。又如桂芪汤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黄芪一味,变仲景太阳中风证方为益气固表,预防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之良方。朱老师特别强调,方中黄芪重用至30g益气固表为主药,芍药敛阴和营,桂枝温经通阳,发表散寒。桂芍相配,一散一收,然白芍用量6倍于桂枝(12g),桂枝仅用2g,意在调和营卫而非发表解肌,此乃仲景之意。若兼有风寒表证,两者用量比例反之即可,并可酌情加减变化。1989年8月参加日本东洋医学会在日本广岛举办的第四回传统医学哮喘专题防治研讨会,在会上交流“中药敷贴离子导1995年获“上海市名中医”称号,2001年被曙光医院聘为终身教授。这就是沪上冬病夏治三伏贴的肇始。
朱老师在儿科、内科方面造诣精深,尤其对治疗小儿哮喘、婴幼儿腹泻、佝偻病、疳积、贫血、紫癜等病最为特长。虽然朱老师人已不在,但他慈祥谦和的态度,一丝不苟的精神,对儿童患者特有的耐心和细致,给我和病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永远不能忘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