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诊断预防
(2015-02-14 10:11:11)
标签:
健康 |
乳腺癌在中医上称为乳岩,乳石痈,石榴翻花疮,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各国之间和我国各地间均有显著差异,北美、西欧、新西兰、澳大利亚等为高发区,亚洲、拉丁美洲、非洲地区为低发区,我国也属乳腺癌的低发区,但近几年来其发病率正逐年上升,尤其京、广、沪及沿海地区是我国的多发地区。
祖国医学对乳腺癌的认识早在《灵枢•痈疽篇》中就提及:“......”故命曰疽,疽者,上皮夭以坚,上如牛领之皮”。符合乳腺癌的橘皮样水肿表现。乳岩的病因包括内、外两个方面,《诸病源候论•卷四十•石痈候》中说:“有下于乳者,其径虚,为风寒气客之,则血涩结,……无犬热,但结核如石。”说明乳岩外在的致病病因素。另外《丹溪心法•卷五•乳痈》说:“忧怒郁闷,昕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横逆,遂成隐核,如大棋子,不痛不痒,数十年后,方为疮陷,名曰岩”。说明乳岩内在的致病病因素。总之,正气不足,经虚血结,七情内伤,肝脾郁结,冲任失调,导致脏腑、乳腺功能紊乱,经络阻塞,气滞血瘀,痰湿壅盛,痰瘀互阻,瘀毒蕴结于乳房而成岩症。
在西医发病机理有:
1.病毒学说:人类的细胞中存在内源性肿瘤病毒基因的可能性,人的乳腺癌可能由病毒引起,但人类乳汁喂养作为病毒传递的途径而产生的乳腺癌则尚未被证实。
2.内分泌学说:大部分乳腺癌的发生与体内雌激素水平存在着密切关系,雌激素是乳腺发育的基本刺激素,也是乳腺癌的先决条件。
3.遗传学说:遗传因素主要表现在家族史上。
4.免疫学说:临床有乳腺癌自行消退者充分说明免疫机理的抗肿瘤作用。
另外乳腺癌的高危及诱发因素有以下几点:家族史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月经初潮早(<12岁),绝经迟(>55岁);还有未婚,未育,晚育,未哺乳等;患乳腺良性疾病未及时诊治;胸部接受过高剂量放射线的照射;长期服用外源性雌激素(口服避孕药);绝经后肥胖;以及携带与乳腺癌相关的突变基因;在饮食方面过食脂肪饮食,长期过量饮酒均可以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近年来大都采用数种方法联合检查,
乳腺癌的诊断方法很多,1病史详细询问是否有乳头溢液及乳晕情况,发现乳腺肿瘤,要明确大小、部位、个数、形状、质地、边界、包膜、活动度、与皮肤、胸肌、胸壁粘连情况。查腋窝及锁骨上淋巴结,常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应了解其大小、个数、有无互相粘连、软硬度、活动度,与皮肤及深部组织粘连等。2 X线检查。3最常用的是乳腺钼靶片4活体组织病理检查是确诊本病最为可靠的方法。 5热图相检查。 6超声波显像检查及CT及MRI检查。7实验室检查。
最后预防乳腺癌发生的措施:宣传妇女自我乳腺检查法,以及早发现肿瘤,合理生育,适龄结婚,鼓励哺乳。避免不必要的胸部X线照射。多进新鲜蔬菜、水果及菌类、豆类食品,节制脂肪及动物蛋白的摄入,少或不饮酒,增加体育锻鍊,到了更年期妇女避免用雌激素,控制热量摄入,减少脂肪堆积,保持愉快心情,做到早睡不熬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