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在四月天的文化之旅上

(2014-04-13 21:16:54)
标签:

四月天

传说中

仙居

图案

席级而

四月的阳光温暖而不热烈,灿烂而不焦灼。周末,在朋友的邀约下,踏上“走潘耒之路”的文化之旅。

到集合地点看到“驴”们严格的纪律,整齐的装备,让我精神一振。他们环保的理念,对大山的热爱,火热的情怀,让我这个所谓喜欢登山的人敬慕。我充其量只是一个伪“驴”:没有装备,没有目标,没有热情。

在车上,领队宣布此行应该遵守的原则,简单介绍了这次文化之旅的行程。于是,我知道了有一个叫潘耒的古人。潘耒,不是仙居人,却与仙居有着密切的关系。有人说,潘耒是仙居旅游第一人。这种说法是否有据,我们无法考究,但今天要走的这条路确实有潘耒的足迹。潘耒游仙居后,著《游仙居诸山记》(或说《仙居诸山游记》)一书,发出了“天台深幽,雁荡崎岖,仙居兼而有之”的赞叹。

上午八点钟,到达下各西郊村从溪边开始上山,沧海洞麻姑岩前进驴行一开始,我就体会出老驴者的素质:有领队在最前面带路,一般登山者不能超越他们;有旗手高举旗帜指引方向;有专门的人打路标;也有专门的人殿后;还根据路程路况选择速度。

从西郊村上山的这条路正在改造修建,卫生状况差,到处是垃圾。一行人就边走边捡垃圾。领队说:老婆可以抛,垃圾不可弃;金钱可不捡,垃圾必须拾。在一片笑声中,大家捡拾了三十几个小垃圾袋和两个大垃圾袋的垃圾。经过清理后的山道,清洁、美丽。四月的麻姑岩,山花烂漫:漫山遍野的杜鹃热烈奔放,喜笑颜开;一串串垂挂的紫藤花,如紫衣仙女迎风舞蹈;细小而洁白的杆漆花缀满枝头,散发出阵阵清香;嫩绿的新芽在阳光下玲珑剔透。美景、美人、美事、美声,把麻姑岩沸腾了。

http://s4/mw690/003okmXSgy6I4W9m6af33&690

从山腰往山顶仰望,麻姑岩山顶由无数块石头聚集而成,在蓝天白云下这些石头闪闪发亮。这不禁让人想起记载中的麻姑与蔡经的故事麻姑貌美惊人,可手如鸡爪,蔡经见之,暗思,那手给我作痒痒挠正好。仔细看其形状,确有些像鸟爪,不禁感叹造化的杰作和人们无穷的想象力。

 http://s9/mw690/003okmXSgy6I4ZqhlQ468&690



到山顶,真叫叫别有洞天。一眼就看见孤耸的“古堡”:数巨石,峭拔屹立,相互夹峙、倚仗,而周无所依。一条石径从中陡峭而上,石径两旁翠竹数枝,有的耸立迎接阳光,有的弯腰做成拱门,为游人遮阴乘凉。这里席级而坐的游人很多,有些是登山累了的,有些是从上面下来等人的,有些就是在这里美美的拍照的。从石级上去,山门扼守两石之间,上有砖砌的重楼。青石门楣镌刻“仙姑岩”三字。越过山门,见两侧荒凉,随处摆放着一些杂什。岩旁一株批把、一株桃树,主干弯曲,尽显龙钟老态;但枇杷已经结果,桃花还在开放。树下有一圃菜园,荒芜着。没走几步,抵达第二重山门。门楣上刻振翮高飞的凤凰以及祥云图案。由此进入幽暗的仙姑殿仙姑殿由巨石相叠成洞,依岩构筑,上覆瓦,旁开小窗。沿着狭窄的夹石廊道,直至内殿殿内稍稍宽敞,香烛荧荧,人头攒动。四壁神龛坐着各种彩塑的神怪灵异,脸上已被香火熏燎得漆黑。循着山岩隙间石道,折上另一高处狭小殿宇,光线很暗,神像前黯淡的烛光,映照出一个个面目狰狞的鬼脸,冷气森森

从一狭小的旁门钻出,眼前是另一番天地:麻姑殿北面和东面,巨石林立,有一棵石笋笔立天宇;下方的岩缝中生长着几丛常绿灌木,山风吹拂,飒飒摇曳,此外攀附着遒劲的老藤山岩间深藏空隙,一旦滑落,将直坠百仞深渊。我们小心翼翼地拍照留念,然后原路返回。回到大殿,却已一片空寂。

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有故事。从丹霞洞出来往左手方向,看见两块石头亲昵地交织在一起,好像两个恋人在亲热地头蹭着头。他们的下方自然地形成一个洞门,狭窄而悠长,诱惑着你前去探胜。南宋《嘉定赤城志》和清光绪《仙居县志》载:“其上有洞,旁有两石相峙,高深各逾丈,俗呼风门”(“其上有洞”:即为丹霞洞)走过狭长的风门,是几块大石头,上平,可坐四五人。从上面往下看,有一巨石形如捣药的药杵,巍然矗立,这是传说中的药杵石。潘耒在《游仙居诸山记》中,描述麻姑岩景观为:“麻姑岩,数巨石,磔立山巅,如鸟爪。中一石,端如药杵,插天心。古松数株,蟠络其上。”有一石头海狮,正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药杵,形神兼备,惟妙惟肖。是不是海狮有恙,想闻闻药杵上的药香?“蟠络其上”的数株古松已经不见,光秃秃的。远眺东南方向,有一蔚蓝的水面,如万山中的璀璨明珠,它就是括苍水库。往东边眺望,括苍山山上的风力发电塔整齐地排列着,在阳光下熠熠发光,煞是好看。

 正当我们沉迷在无限风光中时,突然听到一个男子的高喊声。原来这个男神攀爬到麻姑岩最高的石柱上,他高举双手,做胜利的姿势,嘴里发出长长的呼啸。我用手机拍下山高人为峰的雄姿,放大照片发现了这个男神的前门开放了。另一个带着单反相机的游客,一边在巨石上拍照片,一边感慨地说:无限风光在险峰!无限风光在险峰啊!

http://s16/mw690/003okmXSgy6I4ZwY1LF0f&690

依依不舍地离开,前往隐元仙道。隐元仙道不在大路上,而是在一条隐秘的小路尽头的一个山洞里。如果不是熟悉环境的人是很难发现这里的。我想,道者,追求清静无为,不愿俗世的人打扰,所以他们的洞府也隐蔽。

欣赏着一路的姹紫嫣红,感受着一程的人文故事,我们到达了括苍洞---道家第十洞天凝真宫。走进括苍洞,映入眼帘的都是那么古色古香:古树、古桥、古井;古寺、古洞、古碑……

 

http://s14/mw690/003okmXSgy6I4ZC6mtL1d&690

http://s16/mw690/003okmXSgy6I4ZETAfB7f&690

“括苍洞为道教洞天,东汉时,徐来勒真人到括苍洞叙职,管辖括苍洞周围300里,总管水旱罪福。到东晋穆帝永和三年即公元347年,仙居单独建县(始名乐安县),首任县令羊忻(湖北人)之弟羊堷因被罢官而来仙居隐居,并在括苍洞修道成仙。曾在括苍洞修道过的国内高道、名道还有汉时的王远,三国时的左慈、葛玄、蔡经,晋时的郑思远、平仲节,唐时的叶常质,宋时的陈会真、马自善、张无梦等。”听道长介绍,胜读十年书。现在的第十洞天,在国际上有很高的声誉。许多国外道学文化研究者来括苍洞学习交流。古人说得好: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驴行在吃过农家菜后结束,但我意犹未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