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天分析——微店模式
 (2014-07-22 14:24:51)
	
			
					(2014-07-22 14:24:51)		| 标签: 财经经天分析营销分析微营销微店 | 分类: 经天分析 | 
微店模式向粉丝输送的是情感和利益,并进行了有效融合,满足不同粉丝的诉求,能够扩大粉丝规模,加强品牌曝光度,产生更多认知。
在中兴微店推出之后,产业内将会有一系列的变化,在未来几年内陆续发生。
 
1、众手机厂商快速跟进,在移动端形成了一个新的战场。
微店几乎没有进入门槛,有人打头阵,就会有人跟着冲。各品牌厂商会陆续涌入这个市场,销售互联网品牌产品或尾货产品。尤其是小米等粉丝力量强大的品牌厂商加入,可能出现后来居上的局面。
2、部分代理商或将加入,有其形,无其实。
部分代理商(分销商、零售商)将会开微店,卖多个品牌产品。然而,并不是品牌多样就有竞争力。与厂商对比,代理商微店只是电子渠道的延伸,无法发挥粉丝效应。而且要与厂商同价比拼,微薄的利润,使得微店成为他们的鸡肋。
3、基于微店的FD(直控分销)模式出现,制衡京东等大型网上商城的权力。
诺基亚在实体渠道曾创造出经典的FD渠道模式,以地理区域(省、市)为单位,发展直控商,他们从诺基亚拿货平价进出,向下游销售,赚取诺基亚返利,这一举措是诺基亚渠道下沉,更是大大削弱了国包商的权力。在微店模式中同样适用,初期的员工开店就是FD,后期逐步在粉丝中发展。微店开展规模的扩大,将对京东在线上的市场份额造成一定影响。
4、C2B反向定制手机可行性加大。
新晋互联网品牌手机青橙,主打的就是C2B反向定制,但由于面对的粉丝数量庞大,无法准确的确定绝大部分用户的需求,使得C2B成为一个噱头。当微店形成一定规模,微店主将成为手机用户需求反馈的核心渠道,以圈内代表的身份,向厂商提出诉求,甚至定制手机。
5、手机品牌观念逐步淡化。
产品品牌与渠道品牌是两个相生相克的主体,有时彼此加强,有时此消彼长。用户购买产品,相信大品牌,也希望是正规渠道。如果渠道力量过强,则会让产品品牌秘迷失,如与运营商合作。对于微店模式,用户购买行为更多出于微店主的个人品牌影响,产品品牌认知广而不深,未来将逐步淡化。借此时机,部分原来缺少品牌的ODM、OEM厂商或将崛起,如TCL、富士康。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