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人法”材料作文—— 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高三八班 王李仰)

(2016-09-21 09:22:28)
标签:

好人法

道德

法制

分类: 学生作文

“好人法”材料作文

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

高三八班 王李仰

六、作文(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日前表决通过了《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这部俗称“好人法”的条例,鼓励和倡导普通市民参与紧急现场救护活动,并且紧急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对患者造成损害的,依法不承担法律责任。此条例111日起正式实施。针对这一《条例》,有市民认为发现有人突然病倒、意外受伤等紧急情况,伸出援助之手本是人之常情,无需制定法律条文;但也有人认为就现在的情况看出台这个条例很有必要,出台前述免责条例,让出手相救的好心人免除了后顾之忧。

对于以上的事情,你怎么看?请综合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例文一:

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

高三八班 王李仰

《上海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近日表决通过,条例鼓励和倡导普通市民参与紧急现场救护活动,并强调紧急现场救护行为受法律保护。对此人们期期不可,有人对此条例出台持反对态度,认为其默许了盲目救助,是好心办坏事;也有人持赞同态度,认为其免去了好人的后顾之忧,推动更多人行善。

我个人对此条例持赞同态度,因为有了法律作后盾,相信会有更多人去行善,去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

法律需要道德的奠基和撑持。道德的产生先于法律,古今中外的法律体系和制度无不是以特定民族和国家的伦理道德为基石,并力求与道德相适应,相协调的。一部真正的法律制度必然蕴含着道德精神。法律的实施不仅靠国家强制力的保证也要靠群众在舆论上的支持。

道德的实施需要法律的强制保障。人们道德自律的增强不仅要靠教育,而且要靠法治。为道德立法有利于促使人们逐渐形成道德自律。201212月,福州市一交叉路口附近,一位八旬老人摔倒在人行道上。围观的五六人,没人出手。就在两名女子试图搀扶老人起来时,旁人的一句善意提醒,又让她们缩回了手。老人孤独的躺在冰冷的马路上,直到生命的终结。这反映出当代社会,人们的道德意识的提升正被他人不道德的行为带来的影响阻挠着,需要法律的强制保障。如果她们愿意伸出援手,一条生命也许可以挽救回来。

当然,提到急救措施,操作上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规范性要求,但也不是高不可攀。有许多因未能及时得到急救被送去医院,抢救无效而亡的患者,有很多身边人在事故发生后因缺乏急救意识和对基础急救措施知之甚少的情况下选择不出手。好人法的出台,可以作为保障,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可以盲目的该出手时就出手。为了避免好心办坏事,人人都要掌握操作规程,把它当做人生的必修课。因为救人,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技能,光凭热情和勇气是不够的。

好人法为人民道德意识更好的实现作了保障,同时又依靠道德观念发挥着其本身的法律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只有两者完美结合时,才能迸发出生命的魅力。期待好人法能为道德撑腰,真正成为好人的通行证

 

立意分析:作文立意可以从对待《条例》不同态度入手,①乐于助人,是一种朴实的中国传统美德。好人也需要立法保护,不知道该高兴还是失望?是啊,发现有人突然病倒、意外受伤等紧急情况,伸出援助之手本是人之常情。救死扶伤是义务,何必要立法呢。从道德面上升到法律层面,让人会不会感觉到社会温暖的一面没了有的是冰冷的法律条文。

②但立法也是有针对性的,由于担心遭遇麻烦、被人讹诈,不少人不敢出手相救,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果只是从道义的角度呼吁人们增强社会责任感,效果无疑微乎其微。因此,出台前述免责条例,让出手相救的好心人免除了后顾之忧。相信还有更多的地方会用“急救免责”来破解“不敢救”难题。不过,相关部门还要让更多的人不仅敢救,而且会救。无论伤患者及其家属还是“好心人”都不希望急救变成“瞎救”,甚至造成新的伤害。所以,“急救免责”需要更多掌握急救技能的志愿者作为支撑。遗憾的是,国内在这方面所开展的培训还不普及,培训效果也不如人意。在此,更期望我们的急救培训工作能让更多的普通人成为“有一手”的急救志愿者。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急救技能,普通人才敢于救人。否则,你再免责,他也不敢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