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出关,你确定他骑的青牛不是犀牛

标签:
文化历史 |
在中国民间有一句著名的俗语,叫做“老子天下第一”。不过,你所理解的“老子”和这句话的本义有着天壤之别,这句话里的老子,可是东周时期的“老子”。千百年来,老子的名声与事迹几乎家喻户晓。由他的所著的《道德经》,已被翻译成数百种语言流传在世界的各个角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做过一次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的图书中,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排名第二的就是老子的《道德经》。所以,在全球华人世界里,“老子天下第一”那是名至实归。
传说,老子面对日渐式微颓废衰败的周朝,大失所望,又深感无力挽救,便骑青牛西出函谷关,云游四方,最后不知所终。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心目中,老子的坐骑青牛就是水牛,一个青字,决定了这牛肯定不是北方的黄牛。于是,在画家的笔下,无论老子以何种形象出现,基本上都离不开水牛。这也不奇怪,虽说老子当年生活在我国的北方,但据考古学家考证,当时的北方气温要比现在高得多,如今南方的水牛生活在当时的北方也不足为怪。
那么,青牛真是水牛吗?还真不是!青牛除了名字带个牛,其他跟牛没有一毛钱的关系。青牛是上古时期的一种瑞兽,官名为“兕”(音si),《红楼梦》中对贾元春的判词中有一名“虎兕相逢大梦归”,说明这“兕”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山海经·海内南经》中说,兕,状如牛,苍黑,板角。逢天下盛,而现于世。意思是说,兕这种生物相貌像牛,皮是青黑色的,头顶额心正中长一根牛角。只有天下即将兴盛,才会出来现世。在我们现在的认知世界里,什么牛长一根角,而且状如牛、苍黑?显然犀牛更为接近,而《现代汉语词典》中也将“兕”解释为雌性犀牛。但接近归接近,犀牛与《山海经·海内南经》中所说的“兕”还有很大区别,就是犀牛的那只独角长在鼻子上,而“兕”的独角长在前额心,也就是板角,这只独角的位置就有很大差异,而且《山海经·海内南经》中还有一段话,说“狌狌(即猩猩)西北有犀牛,其状如牛而黑”,意思是在猩猩生活地方的西北方向,还生活着犀牛,犀牛的形状像牛,但是要比牛长得还要黑。从这里可以看出,兕和犀牛还不是一个东西。到这里,我们可以断定的是,老子出关,胯下既非水牛,也非犀牛,而是一种传说中的牛,青牛,或者叫兕。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心目中的老子哼着小曲儿,骑着一头独角的牛行走在山中,或是树下与人对弈,那只独角的牛在一旁悠闲吃草,会不会有种突兀的感觉?不过没关系,谁让他是老子?老子天下第一呢?
http://s1/mw690/003nXz6pzy7j7OBolYA90&690
http://s12/mw690/003nXz6pzy7j7OBPHu3ab&690
http://s3/mw690/003nXz6pzy7j7OCv30e82&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