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剑桥国王学院学院剑桥大学 |
分类: 我们·游历四方 |

初到一个地方,会情不自禁地问自己,为什么会想要来到这里呢?总应该有一两个原因吧。对于剑桥,其一是因为它是世界上一流高等学府,拥有九十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著名学校,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一座大学。其二是因为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诗中的美好意境早已深深烙印在脑海里,字里行间中挥之不去的淡淡离愁,爱恋之情细微如斯,让我们对剑桥充满了无限遐想。“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剑桥的渊源历史由我们的撑船者娓娓道来,很简要,但不失风趣幽默。在一二零九年,牛津大学的一名学生因失手误伤了当地小镇的居民。在盛怒之下,居民们冲进牛津以私刑处死了三位学生。一些学者,出于逃避殴斗和向当局表示抗议,愤然离开了牛津大学,来到这个荒芜之地,建起了剑桥。后来,国王亨利三世于1231年向有关机构颁发了献令,赋予其教导机构成员的权利,故正式确立了其作为大学的地位。至此以后,剑桥大学陆续组建了三十一所风格迥异的学院,分布在剑河(River
Cam)两侧,其中以国王学院(King'College),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圣约翰学院(St. John's
College),皇后学院(Queen's College),和克莱尔学院(Clare
College)为主.
基督学院(Christ's College,1505年建立)
最先进入的学院,常年开放,不收取门票,园子里的草坪经过特别修正,有一个小提示牌,提醒来往的游客不要随意踩踏。
剑桥很多学院的大门都是雉堞高耸的城堡式建筑,而只有国王学院的入口不同。它的入口建筑更像一座独立的小教堂,中部是一栋带有圆拱的高塔,四周围拢着八个小塔。入口两侧的院墙也不是简单的城墙状,而开列了一排哥特式样的石窗。
礼拜堂内部,(进入里面需要额外付费,票价7.5英镑,学生要稍微便宜一些)。

教堂的管风琴位于建筑的中间,它将教堂的前厅和唱诗班的区域分隔开来。管风琴的下面是工艺高超的木雕门楼,中间有让人通过的门洞。

彩色的玻璃拼画,鲜艳,耀目的色彩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晶莹璀璨。仿佛拉近了你和上帝的距离,只那么静静地站着,看着这一幅幅画,所有世俗,愤恨都消失殆尽。

从教堂出来,步向西侧的剑河,是一大片草坪,绿色植物沿着墙壁肆意生长。
家长学生一起参观校区,对国王学院有了更进一步了解。
很难得从剑河这边遥看国王学院。平时学院的后门都不对外开放的。
过了桥,很快就发现这块刻有徐志摩《再别康桥》的大石头。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能在异乡看到刻有中国字的石头,格外亲切,正是徐志摩的这首旷世之作《再别康桥》将这一切注定成永远。
国王学院的后门,忽然看见两头牛,两个小朋友呼啦一下子冲过去看。
皇后学院由玛嘉烈.安茹(亨利六世女皇)于1448年建立,又于1465年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爱德华四世女皇)再次建立。
传说数学桥是有由牛顿设计并建造,该桥的建造没有使用任何的螺母或螺栓。以前的学生或院士试图将该桥拆除,并重新组装,但他们最终还是失败了,只好用螺母和螺栓重新把桥固定。这就是我们看到如今的数学桥有螺母和螺栓的原因。
圣凯瑟琳学院(St
Catharine's College,1473年建立)
冈维尔与凯斯学院(Gonville and Caius
College,1348年),当天很多学生来往各个学院,收取资料,参观学院,所以人来人往。

卡莱尔大厅学堂(Clare Hall,1965年建立)是剑桥大学现存学院中第二古老的学院,创建于14世纪,在学院的初期获得了爱德华一世的外孙女克莱尔.伊丽莎白( Elizabeth de Clare)女士的慷慨捐助。卡莱尔学院以她的唱诗班和后花园最为出名。
圣约翰学院(St
John’s
College)是剑桥第二大学院,原为圣约翰医院,后改建成为学院。学院拥有5个庭院,其中以1589年始建的第二庭院最为闻名,被誉为是“英格兰最漂亮的都铎式庭院”。
著名的“叹息桥”(Bridge of Sighs)。
三一学院是剑桥大学中规模最大、财力最雄厚、名声最响亮的学院之一,拥有约600名学生,300名研究生和180名教授。同时,它也拥有全剑桥大学中最优美的建筑与庭院。
牛顿的那颗苹果树后裔
这个学院的名字忘记了,可能是参观的游人很少。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