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牯鱼

(2017-11-10 21:50:09)
标签:

黄牯鱼

吕本怀

分类: 鸟虫清吟
 黄牯鱼
吕本怀

黄牯鱼在很多地方被称为黄鸭叫,确实有些道理,先是颜色,再就是它的叫声,咕咕,咕咕,确有几分像小鸭叫。称之为皇牯鱼也有道理,那牯完全可以被理解为象声词,咕咕,咕咕,黄牯鱼一旦被捞出水面,叫声可是相当响亮的。

黄牯鱼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脊背与鳍上的尖刺, 脊背上一根,两腮下端各一根,它一旦被惊扰,那刺便直挺挺的;倘若不幸被刺到,相当痛,估计那刺上有某种毒素,不过与花鱼相比,毒性还是轻一些,我曾被花鱼刺到过,简直如火烧火燎一般,当时恨不得将痛处剁掉才好。

黄牯鱼嘴两边长有胡须,淡水鱼里有胡须的不多见,我见过的除了黄牯鱼,其余便只有鲇鱼与洄牯两种;不过,黄牯鱼的胡须不算长,胡须特别长的是鲇鱼。

黄牯鱼
有黄色、黑褐色两种,其他鱼长鳍的地方它却长的是刺;在浅水里,看上去是黄金色。头大且扁平,吻短,圆钝,上、下颌略等长,口大,下位,两颜及腭骨上有绒毛状齿带。眼小,侧位。须4对,鼻须末端可伸至眼后,上颌须1对,最长,颐须2对,较上颌须短。腹面平直,后半部侧扁,尾柄较细长,身体裸露无鳞,侧线完全。杂食,主食则为底栖小动物、小虾、水生小昆虫和一些无脊椎动物等。黄牯鱼四五月间产卵,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

黄牯鱼属底层鱼,轻易不会来水的上层。记得小时候,后门所临的清水河还没被人承包,每到冬天,人们便用鱼筢子在河底筢鱼,我的二哥、三哥也经常去筢,所收获的鱼主要是四种:鲇鱼,鲫鱼,鲤鱼,黄牯鱼,不过皇牯鱼往往只是搭头。

钓鱼的时候,如用蚯蚓作饵料,便可能钓到黄牯鱼,用饼或青草作饵料则基本钓不到,由此可见黄牯鱼喜欢吃蚯蚓。黄牯鱼嘴巴大,被钓起来时嘴巴更觉大了,还很不服气地咕咕咕咕地叫着,有人也将其称之为黄鸭牯,这牯也应源于它咕咕咕的叫声。

黄牯鱼越小越金黄,越大则越褐黯,如能捉到七八两重的,头部颜色接近于黑色;其身体各部位相比较,尾部较黄,头部较黑,腹部则无论大小都一片雪白。

皇牯鱼肉嫩,且鲜,是淡水鱼里的上品,红烧、做火锅都受欢迎。在饭店里,它们常被养在大鱼缸里,
客人指定要哪个就可以捞哪个,将其冲洗干净,从腮巴下撕开,再挖出内脏,抹上少许盐,放到开了的油锅中,炸到不冒水汽为止,倒出油,再加上红辣椒丝、姜米、盐等即可。黄牯鱼端上来,一条条如刚剥了皮的杉木,浅黄色甚是好看,炸透了的鱼皮似波纹皱起,仿佛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夹一条放在碗里,先咬断鱼头,鱼头的肉不是很多,嚼起来却又香又甜又脆又糯,让人连骨头都舍不得吐。吃鱼身,则需先夹住鱼腰在背上咬一口,撕下一线长长的背脊肉,再一线一线地撕着吃;等露出背脊骨再吃另一边,也一线一线剥掉,直到只剩肋骨为止,吃完,便只剩一副鱼骨架。

在我的印象里,黄牯鱼与豆腐、莴笋同煮,可让豆腐、莴笋的味道格外鲜, 即使十天半月只吃这一样菜,也不会叫人厌腻。

 

皇牯鱼学名
黄颡 (读音:sǎng )鱼,不过洞庭湖畔男女老少好像没谁这样称呼过它。另外,黄牯鱼别名甚多,又名黄公灵、黄牯头、黄腊丁、黄骨聪、昂公鱼、嘎牙子、昂刺鱼、三枪鱼、黄刺骨、昂刺等,广布于中国东部各太平洋水系。


http://pic.tieyu.net/portal/201410/11/001932pmyylldtrdprz3vy.jpg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