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品汇:许平亚的诗(3首)

(2017-10-27 11:23:28)
标签:

许平亚

幸福的人

风吹稻浪

苦艾

吕本怀

分类: 美诗美读
诗歌作者:许平亚
微品:吕本怀


 
◎幸福的人


母亲走了

仿佛一根猝不及防的针

把我的幸福全部抽空

黄昏  碰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

弯着腰在街边垃圾筒里翻拣着什么

我不知不觉停下了脚步

甚至还禁不住喊出声音

要是我的母亲还活着

也在暮色里寻找可乐瓶、易拉罐什么的

要是我的母亲真的还活着

就在眼前的暮色里

那么

我是一个多么幸福的人


微品:

“子欲养而亲不在”乃人生大憾,读许平亚《幸福的人》,再次涌动起这种感觉,因我的父母在我不到四十岁便都走了,这些年,心中满满是对他们的怀念,以及一份说不出的孤独。

诗需要细节来支撑,比如诗中那位“
头发花白的老人|弯着腰在街边垃圾筒里翻拣着什么”,以及“要是我的母亲还活着|也在暮色里寻找可乐瓶、易拉罐什么的”,前者是眼前的现实,后者是诗人记忆的重现。诗人母亲当年或许只是出于一种勤劳的本能,而眼前这位老人或许出于勤劳本性或许也出于生活逼仄,但无论怎样,这位老人还是激起了诗人灵魂深处的波澜:“要是我的母亲真的还活着|就在眼前的暮色里|那么|我是一个多么幸福的人。”

于儿子而言,母亲无所谓卑微与高贵之分,只要她在,家就在,故乡就在;而一旦她逝去,便“
仿佛一根猝不及防的针|把我的幸福全部抽空”,对此我感同身受,深以为然。


◎风吹稻浪


我将选择这样一个地方

安放我的母亲

六十多年的岁月

母亲  您走得太早了

但是您劳累一生

也该好好歇歇了

您终于可以清静下来闻一闻

花草的清香

听一听枝叶间鸟儿歌唱


一滴泪

被明月收藏


我将选择这样一个地方

安放我的母亲

背倚青山

面朝田垅

秋天的阳光装满了眼眶

母亲

您现在是世上最富有的人

您看见了吗

阳光下风吹稻浪

遍地黄金



微品:

有些遗憾永远无法弥补,然而,越是无法弥补就越想着要去弥补,诗人母亲走得太早,人间不过“六十多年的岁月“,离平均年龄都还有一段不断的距离,我想,这应是许平亚心里永远难以抹去的痛感。

怎样才能止息心中的疼痛? 诗人用想象让母亲抵达生前没有抵达过的富有与幸福,“
您劳累一生|也该好好歇歇了”,诗人携来花香的清香与鸟儿的歌唱,让母亲“背倚青山|面朝田垅”享受月色与阳光的照拂,感受“阳光下风吹稻浪|遍地黄金”,并要让她感觉到自己是“这世上最富有的人”。

“风吹稻浪”,一幅多么清新的风景画, 有明丽,更有饱满,本意或许是在稻浪里寄托他对母亲的哀思,却哀思不哀,甚至还有了几分欢喜在,我以为这首诗足以作为以乐景写哀的一个范例。



◎苦 艾


飘飘忽忽的那一丛

是母亲花白的头发么


那夏夜的苦涩

至今弥散在乡愁里

村路上那一声声呼唤

风吹雨打好些年了

依然被岭上的艾束

葱茏地招动


微品:

苦艾与母亲之间,相仿佛的地方实在太多。“
飘飘忽忽的那一丛|是母亲花白的头发么”,衰老后的母亲,与深秋时节的苦艾,通过“白”链接,顿时让人横生苍凉,然而她们并非一开始便如此颓废苍老,有过共同的妩媚与葱茏,只是植物与人谁也不能战胜时间,这是诗人笔下的第一层悲怆。

就植物而言,还可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苦艾年年葱茏,母亲却一去永无回头;每当看到苦艾,诗人不由自主会想到与苦艾何其相似的母亲,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心理基础,“
村路上那一声声呼唤|风吹雨打好些年了|依然被岭上的艾束|葱茏地招动”的感觉才如此真切,这是诗人笔下的第二层悲怆。

托物言情,关键在于找到人与物之间的共同点,且这种共同点最好内蕴丰沛。这首诗中,诗人让苦艾与母亲之间建立起密切联系,并挖掘出多重意蕴,应算得“托物言情”的一个范例。

 



 作者简介:
许平亚,湖南省作协会员。上世纪80年代开始文学创作。在《诗刊》《羊城晚报》《诗神》《散文诗》《中国工商报》《湖南日报》等报刊发表诗作100余首。《黄土地(组诗)》入选2015年度中国散文诗年选。《民谣》入选《羊城晚报<花地20年诗歌作品选>》。著有诗集《岁月的馈赠》《蓝墨水的上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