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品汇:许平亚的诗(3首)
(2017-10-27 11:23:28)
标签:
许平亚幸福的人风吹稻浪苦艾吕本怀 |
分类: 美诗美读 |
微品:吕本怀
母亲走了
仿佛一根猝不及防的针
把我的幸福全部抽空
黄昏
弯着腰在街边垃圾筒里翻拣着什么
我不知不觉停下了脚步
甚至还禁不住喊出声音
要是我的母亲还活着
也在暮色里寻找可乐瓶、易拉罐什么的
要是我的母亲真的还活着
就在眼前的暮色里
那么
我是一个多么幸福的人
微品:
“子欲养而亲不在”乃人生大憾,读许平亚《幸福的人》,再次涌动起这种感觉,因我的父母在我不到四十岁便都走了,这些年,心中满满是对他们的怀念,以及一份说不出的孤独。
诗需要细节来支撑,比如诗中那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弯着腰在街边垃圾筒里翻拣着什么”,以及“要是我的母亲还活着|也在暮色里寻找可乐瓶、易拉罐什么的”,前者是眼前的现实,后者是诗人记忆的重现。诗人母亲当年或许只是出于一种勤劳的本能,而眼前这位老人或许出于勤劳本性或许也出于生活逼仄,但无论怎样,这位老人还是激起了诗人灵魂深处的波澜:“要是我的母亲真的还活着|就在眼前的暮色里|那么|我是一个多么幸福的人。”
于儿子而言,母亲无所谓卑微与高贵之分,只要她在,家就在,故乡就在;而一旦她逝去,便“仿佛一根猝不及防的针|把我的幸福全部抽空”,对此我感同身受,深以为然。
◎风吹稻浪
我将选择这样一个地方
安放我的母亲
六十多年的岁月
母亲
但是您劳累一生
也该好好歇歇了
您终于可以清静下来闻一闻
花草的清香
听一听枝叶间鸟儿歌唱
一滴泪
被明月收藏
我将选择这样一个地方
安放我的母亲
背倚青山
面朝田垅
秋天的阳光装满了眼眶
母亲
您现在是世上最富有的人
您看见了吗
阳光下风吹稻浪
遍地黄金
微品:
有些遗憾永远无法弥补,然而,越是无法弥补就越想着要去弥补,诗人母亲走得太早,人间不过“六十多年的岁月“,离平均年龄都还有一段不断的距离,我想,这应是许平亚心里永远难以抹去的痛感。
怎样才能止息心中的疼痛? 诗人用想象让母亲抵达生前没有抵达过的富有与幸福,“您劳累一生|也该好好歇歇了”,诗人携来花香的清香与鸟儿的歌唱,让母亲“背倚青山|面朝田垅”享受月色与阳光的照拂,感受“阳光下风吹稻浪|遍地黄金”,并要让她感觉到自己是“这世上最富有的人”。
“风吹稻浪”,一幅多么清新的风景画,
◎苦 艾
飘飘忽忽的那一丛
是母亲花白的头发么
那夏夜的苦涩
至今弥散在乡愁里
村路上那一声声呼唤
风吹雨打好些年了
依然被岭上的艾束
葱茏地招动
微品:
苦艾与母亲之间,相仿佛的地方实在太多。“飘飘忽忽的那一丛|是母亲花白的头发么”,衰老后的母亲,与深秋时节的苦艾,通过“白”链接,顿时让人横生苍凉,然而她们并非一开始便如此颓废苍老,有过共同的妩媚与葱茏,只是植物与人谁也不能战胜时间,这是诗人笔下的第一层悲怆。
就植物而言,还可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苦艾年年葱茏,母亲却一去永无回头;每当看到苦艾,诗人不由自主会想到与苦艾何其相似的母亲,正是有了这样一个心理基础,“村路上那一声声呼唤|风吹雨打好些年了|依然被岭上的艾束|葱茏地招动”的感觉才如此真切,这是诗人笔下的第二层悲怆。
托物言情,关键在于找到人与物之间的共同点,且这种共同点最好内蕴丰沛。这首诗中,诗人让苦艾与母亲之间建立起密切联系,并挖掘出多重意蕴,应算得“托物言情”的一个范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