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清江暮雪
清江暮雪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673
  • 关注人气:74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微品汇:余秀华《可疑的身份》

(2016-03-12 22:01:58)
标签:

余秀华

可疑的身份

但是我一贫如洗

穿过午夜的郢中城

没有蛛丝马迹

分类: 美诗美读
 诗歌作者:余秀华
微品:吕本怀

 
可疑的身份

 

无法供证呈堂。我的左口袋有雪,右口袋有火

能够燎原的火,能够城墙着火殃及池鱼的火

能够覆盖路,覆盖罪恶的雪

 

我有月光,我从来不明亮。我有桃花

从来不打开

我有一辈子浩荡的春风,却让它吹不到我

 

我盗走了一个城市的化工厂,写字楼,博物馆

我盗走了它的来龙去脉

但是我一贫如洗

 

我是我的罪人,放我潜逃

我是我的法官,判我禁于自己的灵

 

我穿过午夜的郢中城

没有蛛丝马迹



微品:

中国人一直以来都讲身份,今天更如此。比如目前的公务员身份、领导身份、老板身份,最起码也得有个体制内的身份,比如什么协会会员之类,有了身份很多时候确能得到一些保障与帮助。

但出名之前,余秀华却是一个没有身份的人,或者说是一个身份极其可疑的人,正如渔人先生所言:“
余秀华没在出名之前,在村子里,她是一个身份非常可疑的人。她是农民,却因为身体的原因,不会种庄稼。她是妻子,却因为身体的原因,长时间和丈夫分居,形同路人。她是母亲,可是,儿子并不亲近她。她在村里人的眼里,也是一个身份可疑的人,她口齿不清,却还不甘心做一个傻子,甚至还写作,看书,这真是对村庄审美的嘲讽。”

或许正因为身边人都不认同她,才导致她自己也不自信,并最终写出了这一首名为《可疑的身份》的诗。

这首诗开门见山:“无法供证呈堂。”一个农民,尤其是一个脑瘫农民,哪里会有什么值得供证呈堂的身份呢?除了那张当时对她几乎不起任何作用的身份证,她恐怕再也拿不出任何东西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了。

就是这样一个毫无身份的人,到了后来却哪怕上天入地也要为自己觅得一个身份;哪怕觅得的这个身份依然有些可疑,她仍然要证明自己真的有一个可靠的身份。

她没有身份,却并不意味着她什么也没有,或什么也不是。正如她在诗中所言:“
我的左口袋有雪,右口袋有火。”这“雪”与“火”在我看来应分别代表着她的理智与热情,并且还不是一般人所能具备的理智与热情:她的“火”是“能够燎原的火,能够城墙着火殃及池鱼的火”,真够猛烈;而她的“雪”,则是“能够覆盖路,覆盖罪恶的雪”,亦足够强大。

除此之外,她其实还有许多,比如敏感,比如善良,比如坚强,但她所拥有的却丝毫无法惠及于自己:“ 
我有月光,我从来不明亮。我有桃花,从来不打开|我有一辈子浩荡的春风,却让它吹不到我。”而之所以如此,肯定与她身体、个性所导致的生存状态有着极大的关联。她内心十分丰富、饱满,但丰富而饱满的内心却对改善她的情感状态、经济处境以及社会地位起不到任何作用,这不能不让她绝望。也让她更加期待能取得一个真正的身份,以便证明自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她一定要让那些看不起她的人感到羞愧与后悔。


正是在这种心理支配之下,她才会产生一系列不切实际的幻想:“
我盗走了一个城市的化工厂,写字楼,博物馆|我盗走了它的来龙去脉。”无论是前面的实,还是后面的虚,其实都是她不可能盗走的,但为了证明自己有一个真实的身份,她不惜在幻想里也要制造出这样的“盗走”。假如我们稍微注意一下,其中化工厂与写字楼的出现,很可能是当时的她极想拥有一个工人或白领的身份,而博物馆所具备的档案与文物功能,则很可能是在她觉得自己在现实中无法得到任何身份的情况下,向古代所进行的一次追溯与穿越。


哪怕如此这般,她依然还是没有一个身份的人,或者说她的身份继续相当可疑,这是她的纠结,也是时代的悲催。其实不止一个余秀华,直到今天依然还有许许多多人身份可疑或没有身份。正是在这样一个现实基础上,她才会说:“
我是我的罪人,放我潜逃|我是我的法官,判我禁于自己的灵。”关于这两句诗的本意我以为谷冰先生的解读很到位,他以为诗人一定已经绝望到认为“我是我的罪人,因为对不起自己,自己放了自己,潜逃到别处去。我是我的法官,自己判处自己,囚禁于自己的灵魂。”

 
“我穿过午夜的郢中城”是对“我是我的罪人,放我潜逃”的注释,在实在无法得到一个现实身份的情况下,她只能回到楚国的故都,她本来就生活在楚国的故土,得到一个楚人的身份大概不会很难吧?她作为一个楚人的身份应该再不会受到别人质疑了吧?在这份回到原点的决绝里,该蕴含着诗人多少的无奈与疼痛?

诗人已将话说到如此份上,还是无法得到他人的承认,她依然还是一个没有身份或身份可疑的人,依然没有人愿意为她所拥有的身份作证。哪怕她在梦中盗得了“化工厂、写字楼、博物馆”,却依然还是“一贫如洗”;即使她在梦中穿越回归到远古的故国,她仍然无法在时空里留下任何蛛丝马迹(或她依然无法在时空里留下任何自己活过的证明)。

在今天,身份真的很重要,没有身份便意味着没有一切;而且没有身份的人想得到一个身份不容易,即使好不容易得到了一个身份,要打消别人的怀疑照样很难。

这是一个怎样的结,又是一场怎样的劫?

这首诗就仿佛一篇寓言,最不幸则是今天,即使余秀华已经用数百首诗来证明自己确实是一个诗人,但直到今天,仍然有许许多多人还在不断地对她的身份进行质疑与抨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