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品汇:余秀华《给油菜地浇水》
(2016-03-10 17:45:11)
标签:
余秀华给油菜地浇水她埋怨他不肯出力他说她只会唠叨阳光辣着背了 |
分类: 美诗美读 |
诗歌作者:余秀华
微品:吕本怀
◆给油菜地灌水
微品:吕本怀
后来,他们争吵起来,她埋怨他不肯出力
他说她只会唠叨
中午,阳光辣着背了。栓在水管上的两顶草帽小得烫人
60年的光阴没有让他们膨胀
一只麻雀飞过,影子覆盖了一个帽顶,又覆盖了一个帽顶
没有时间留意
“你这样不能把日子的雪掸掉”
而形式是必须的,紧紧裹住了一颗皱巴巴的核
且不说经得起推敲的过程,盲目和宽容
白杨树多余的一枝伸了过来,他知道砍掉
是最好的修饰
你小心不要把镰刀又砍出一个豁
-----她还是啰嗦了一句
微品:
给油菜地浇水,在农村里是一种很寻常的劳动,不重,亦不轻,我在乡下时,就不知浇过多少次。
给油菜地浇水的两个人,显然是一对夫妻,而且还是一对老夫妻,这从诗句“60年的光阴没有让他们膨胀”可以很轻易地看出。有趣的是这对夫妻似乎不怎么和谐,彼此之间仿佛还有着一些小小的不平等。
整体而言,这首诗更像一篇微小说,人物简单,故事简单,过程简单,结局似乎有也似乎无。因为是微小说,不可能有太多铺垫,故诗人只能直接了当将高潮呈现在读者面前:“后来,他们争吵起来,她埋怨他不肯出力|他说她只会唠叨。”这样的情景应该是家常便饭了吧。争吵或许毫无意义,却时不时便要来上一回,这已成为他们生活状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是有一段时间不争不吵,说不准彼此还不太习惯呢。
第一段中我比较喜欢“中午,阳光辣着背了”里的“辣”,说“辣”比说“晒”不知要高明多少倍:既说出了太阳光线的烈度,更将触觉转化为嗅觉,甚至还能让人们看到他们背部皮肤的暗红,三种感觉彼此相通,让这个动词极有动感与质感。
第二段里那“白杨树多余的一枝伸了过来,他知道砍掉|是最好的修饰”,假如联系前面的诗句来理解,它似乎具有双重意蕴:一方面是真正白杨树多余的那一枝,另一方面或许也在指代他们之间婚姻的盲目,以及在这种盲目背景之下因她过分宽容所诱发的某些不如人意。
在诗歌的最后诗人写道:“ 你小心不要把镰刀又砍出一个豁-----她还是啰嗦了一句。”这句话肯定是女人对男人的提醒,这种提醒未必就是啰嗦,但根据他们双方的情感与生活状态,却肯定是啰嗦。“还是啰嗦了一句”,既然连女人自己都以为自己在啰嗦,那男人更会将她的提醒当成难以饶恕的啰嗦了。
随着这声啰嗦,开头的那一幕是不是又将重演?诗人没有继续写下去,但我以为在这根导火索的作用下,他们之间的争吵一定很快就会进入到下一个回合。
言有尽而意无穷,文学的高境界,这一点《
前一篇:我读余秀华(一)(6首)
后一篇:微品汇:余秀华《手持灯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