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有种麦李子
(2015-03-19 07:33:19)
标签:
麦李惊心动魄竭尽全力 |
分类: 草木人间 |
我所见到的花中,可能再没有一种像李花这样齐心合力且竭尽全力的了。它们要么不开,一开便是千树万树;即使只有孤零零一树,也依然还是要么一朵不开,要么便是千朵万朵压枝低。诗人岑参有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要是诗人当年看到过我家乡的麦李花,或许便要将这句诗改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李花开”了。
盛开着的李花,是看不到一片叶的,甚至多到看不到枝头,所有的枝头都粘满了盛开着的花,粉白,粉黄,或粉红,花朵有大有小,颜色有深有浅,但这需近观才能分明;倘若远望,便只见巨大的花冠,仿佛就是皇后妃子的凤冠霞帔一般,只觉其惊艳与绚烂,甚至还有几分惊心动魄之感觉;倘若是几树、十几树,甚至几十树,那便不仅仅是一个惊艳与绚烂可以形容得,简直只能用热烈乃至浩荡,才能将它们此时此刻的风韵气质描摹出一二。
老家正宗的李叫麦李,所结出的果实俗称“麦李子”,成熟大致与麦同时。麦李子个头大小与茨菰差不多,但却没有那么扁,个别大的也能赶得上鸡卵,但那却不再是正宗的本地麦李子,而是一种杂交了。熟好后的麦李子圆溜溜的,金黄发亮,然味道却酸,酸之余才略带甜,这种酸酸甜甜的味道吃几粒还行,吃多了则有掉要牙的感觉。
记得小时候家里曾有过一棵麦李子树,所开出的花黄黄的,所结出的果实小如食指头,放入口中只觉其酸,甚至还涩,就是没有甜。树干有点斜,可能是小的时候被人压歪过,一直没有扶正。这棵树因为果实的缘故,很早便被桃树取代,那个地方贴近家里的灰坑,较肥,结出的桃子不仅大,而且甜,很是爽口。因为桃子的缘故,这棵麦李子树自然很快便被家里人忘却。
前年到姐夫家玩,才知道他家里也种了一棵麦李子树,碗口粗的茎,据说已经结果几年了,多的时候有一箩筐,少的年份也有二三十斤,但酸而涩,拿不出手,因此也就不便送人。这棵树如今还站立在他家的厨房前,去的那一天正值阳春,树下又长出来不少小的麦李子苗,三嫂还特意挖了一根带回去栽,也不知道现在开花没有。
家乡多桃李,天生丽质的桃花与淡妆素裹的李花各有妙处,且李花更以一种集体主义情怀所造成的绚烂与浩荡,比之桃花更令人炫目与震撼;它们个体的淡雅,并不能掩饰其盛开时的惊艳乃至浩荡。清代《灌园史》曰:“桃花如丽妹,歌舞场中定不可少;李花如女道士,烟霞泉石间独可无一乎?”《格物丛话》亦云:“桃李二花同时并开,而李之淡泊、纤、香雅、洁蜜,兼可夜盼,有非桃之所得而埒者。”这些古人似乎只关注到了李花个体的淡雅,而忽略了它们集体的壮烈。
麦李,单朵并无炫目,果实更不甜蜜,然而,它却以一种集体的力量,长久地震撼着我的心。或许,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还是需要像麦李这样的全力以赴,更需要像麦李这样的齐心合力。
深圳一石:不言之果---李子
《丘中有麻》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其来施施。
丘中有麦,彼留子国。彼留子国,将其来食。
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
---《诗经·王风·丘中有麻》
《抑》
辟尔为德,俾臧俾嘉。淑慎尔止,不愆于仪。不僭不贼,鲜不为则。投我以桃,报之以李。彼童而角,实虹小子。
---《诗经·大雅·抑》
上古,李树长在山林里,逢春色开花,夏暑时挂青果,秋上,密密匝匝,红的娇人的李子悬在枝头,是很容易吸引采集山果的部落妇女们的注意力的。臆测里,最先敢于取食这种诱人山果的,是兽皮围腰,藤枝束发的李氏女子。这让我想到桃,想到桑,这些今天能够遍植大江南北山地上的农家树,该都是那些几千几万年前的氏族部落里,专门负责采集野菜、野果子的勤劳女子们驯化自然生灵的功劳。
到《诗经》里所说的商、周时代,李树已经种于巷陌,是诗人笔下,附记人的性情和陈述道德意趣的借言物了。
如果说人的性灵有脚步声的话,那么,沉默不言的自然,进入我们伤怀心悦的双眼的时候,一些飞扬而起的激荡人心的文字,正是使人和自然物我同化的最佳因子。
《诗经》的精美篇章里多处说到李。这个时候,李不是自然,而是人心上长了翅膀的飞马,它托着人的瞬间变换却又万古长存的情绪波动,让相隔千年的此时和彼时的人心,在诗辞韵律的集合中,有怀想古人,叹谓当下此身的共鸣。
《王风·丘中有麻》中有:“丘中有李,彼留之子。彼留之子,贻我佩玖。”的诗句。如果这首诗是一部舞台剧的话,那么,此处的李子树下,便是第三幕中的一个空间背景。对《丘中有麻》的解读,老儒生以德政教化的说辞解释为,国人思念遭放逐贤人的期盼之作。但我更愿意把它看做是一首情诗,一首女子抒怀的激情诗。爱恋深沉的女子,想到麻丛中,麦浪里,李子树下,两个人曾经有过的缠绵悱恻的时刻,禁不住身心摇曳,爱念丛生。诗中呈现出来的一咏三叹的三幅场景,让殷殷期盼中即将到来的一场情事充满了心跳加速的张力。李树在这样一幅美好情致的画面里,是千年万年也不会老去的情和爱的沉默不言的见证者和情同万物的隐秘收藏家。
在《大雅·抑》里,“投我以桃,报之以李”的句式和意趣模子,能够经历两千多年的时光打磨,直到今天,丝毫都没有变化,应该是合于人心,合于时间的古化石一样的话语了。这样的话语里,人与人之间的情谊,以真情对等的衔接,来表达一种人人希望拥有的和谐氛围。李子因为在几千年前就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从而有幸获得了这种人间情感代言者的机会。这应该是我们今天看到挂在枝头的李子,觉得倍感亲切的原因之一。
古谚里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是宽厚朴实的话,其中藏了“务实,不尚虚声”的不言之理。这种性情进入古老中国文化的秉性,就是一种深藏起来的,时刻自省的生机。如果说“中庸”二字,有其动力的话,其中之一也正是在“务实”二字上。以“天下桃李”来言说学子,除了表面上喻说师门昌盛之外,更深的意思里,培养出桃李品质的学生,更应该是一个为家为国育优民的老师的衷心所愿吧!
家里的厚重黄土地里,李树的栽培已经有几千年了。记忆里,从我出生,李子便是每一年常被送到嘴里的家常果。家乡人除叫它李子外,还有一种本土的叫法“郁黄”,我查大哥帮我借回来的县志,没有找到为何叫“郁黄”的出处,可能“郁”暗含了荫蔽的意思,而李子果实的成熟,有一个法子正是“捂”。而“黄”,则正是成熟李子的果肉色泽。“郁黄”之名是不是由此所取,还要去请教本地的民俗学家才能确证。
注:另,未熟李子,因含过多果酸,不可多食,吃多了,会虚热脑胀,胃发痉挛,这是农谚“桃饱人,杏伤人,李子树下躺死人”的原因了。而熟透的李子,日食2-3枚,对慢性肝炎有比较佳的疗效,也可治发屑多头皮痒的毛病。李子肉炖冰糖,是润喉开音的佳品,教师、歌者可方便食用,对日常工作,不无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