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确定位置》课例赏析

(2015-05-09 16:44:53)
标签:

小学数学

《确定位置》课例赏析

 

执教者:上海宝山区第一中心小学潘小明

课例赏析:广州市海珠区菩提路小学黄瑛玮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数学》位置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课题:确定位置

怎样确定位置?如何确定位置?为什么确定位置?如何确定位置?确定谁的位置?

梳理为三个:确定什么的位置?怎样确定位置?为什么要确定位置?

二、探究

1.数轴

   确定什么的位置?显示:1的点。用1来确定。用1个数就能确定下来

   3,这一点的位置呢?用5来确定的位置在哪里?7的点?1.5的点?为什么?因为这个点在12之间。

   还需要这样一个一个地表示吗?任意一个点都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出它的位置。这句话你们同意吗?

   生:如果这个点不在数轴线上怎么确定?

   显示:一个点,在4的上面一格的地方。用什么来表示?为什么?

   同意吗?大多数同意,少数同意。

   生:这个点可能在的数轴不在下面这个0的位置开始。

   生:高了一格

   生:这两个点不在同一个位置不可以同一数来表示。

师:同一个数只能表示一个位置,请问4到底表示哪个点?不确定了,混淆了,不清楚了。

4的上面,怎样区分?(板书:4的上面)可以吗?同意吗?

如果4的上面的上面还有点,你怎么说呢?要有水平的质疑。

那还要知道什么?上面第几个?如果有很多个,还要数一数,不方便,好累了。

刚才已经有人说到了。还要知道上面的?距离。要晓得这个距离怎么办?生:测量一下。量一下,显示1,一个个地量,不厌其烦,如果觉得麻烦你想什么办法?生:竖着的数轴。显示4上面的竖着的数轴。

4的上面1的地方,4的上面3的地方。

你觉得这条线哪个上面的点?

5的上面,6的上面

你对画这些纵轴有什么意见?

生:没意见  师:精神可嘉

生:0的地方

生:5的地方   师:我也是这样想  为什么?

生:画在中间,两边容易看。

师:画在5对吗?为什么不对?

生:11的话就不是中间,不可取

师:放在0这个地方的理由?

    数学是最讲道理,不放在0这里会有什么问题

    横着的开始是0,竖着的开始是?往下43214

    1下面应该是0还是4

    移动到0开始的纵轴。

A4上面1的地方,可以怎么简便地表示?41

    很简洁,括号,说是数对,数对(41

    还可以怎样表示(14),这个点可以用这两种方法表示。

    你们是这样想的?不同意

生:横轴上是1,纵轴上是4,这个点也是这样表示了

师:谁能指出来

    怎样表示?

生:搞起来了,同一个数对表示了不同的位置了。

师:有唯一的这个点表示出来吗?

    混起来了,为什么啊?或者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生:要确定先横后纵还是先纵后横

师:先横后纵

三、练习

1.数对(53)在哪里?(35 05  (X4) 如果给个取值范围,正整数,会在中间吗?不会,就这些点?不是  无限延伸。(XX)所有点,一生指,斜线上;如果要全部点?(XY)显示0在数轴的右上方,可以吗?可以延伸,得出:平面内任意一点都可以用数对锁定下来。对吗?显示一个点在数轴的0的左下方,负数,延伸。直角坐标系,笛卡尔发明的。

2.游乐场平面图。

说一说

指出儿童乐园、海洋世界的位置

去溜冰场的路线

 

评课交流:自然交谈过程中获得知识,流畅

一维至二维,充分感受知识产生的过程

不断产生认知冲突(问题),思考如何解决,思辨交流中得出结论

重视过程,互相质疑,学生思维的严谨,宽度和深度的培养。

学生在学习中很有挑战性,而且是一个接着一个的挑战,一个又一个高潮

 

课例赏析:

一、真切体会“小空间、大问题”。

如果说昨天的课我们还只是停留在感受到潘校的教学设计非常巧妙,那今天,就是让我们真正领悟以问题解决为核心展开的教学活动,是如何以“小空间,大问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层层深入的探究,并逐一排除学生在学习、建构新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对于概念不清晰、或与相近知识的混淆。潘校遵循数学知识内在的联系,小步子,遵循学生在学习新知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又一个细节问题,不回避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而是正视、夸大学生中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觉掉进老师所创设的数学知识体系中,继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学生认知的高潮,如4上面的点怎样表示?不同的位置,不能用同一个数来表示,同一个数,只能表示同一个点。继而是要确定距离,并合理放置数轴的位置……,潘校把数学老师认为常规的认识根据孩子们的认识进行了重新认识,挖掘出我们认为是习惯的知识点,让学生逐步逼近新知识,老师不仅仅是设计巧妙,更是对教材的知识脉络的认真解读,更关注学生的回答,不放过学生在回答过程中有争议的事情。这正是我所折服的。

 

二、给学生创设 “节外生枝”的舞台

以往,我们一提问题,就渴望学生能给出正确答案,觉得那就是我们的设计、教学引导得好而来。根本不去正视、不去关注孩子们究竟理解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就抓住“对”的这根救命稻草,继续走我们的预设程序了,而且生怕学生的频密出错会拖延课堂上的时间。可潘校完全来了一次颠覆,课堂上就是要显现孩子们的错误认识,课堂就是要让学生“节外生枝”,从而发现与已有的知识经验产生不一致,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自己的不足认识在哪。

以往,我们确实非常重视在课堂上给予孩子们正确的认识,而没有底气、生怕学生的不正确认识“捣乱”了课堂。可从潘校的课堂上,我觉得评判好课的唯一标准就是——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水平是否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只要孩子们的思维水平有提升,那么,即使孩子们是通过反例来学习,也是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如果华应龙老师提倡的是“融错”数学教学思想,那我想潘校提倡的则是“创设‘陷阱’” ,让学生出错,继而在错误中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把自己的认识,一步一个台阶地让学生体验到快乐——失望——快乐的复杂的、丰富的心理体验。从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学习效果是非常好的,更重要的是,学生非常享受在这个过程中所思所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