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遥感在水体监测中的应用——水体遥感

(2014-03-11 16:19:02)
标签:

遥感影像

水体

环境

生态

  水体遥感的任务是通过对遥感影像的分析,获得水体的分布、泥沙、有机质等状况和水深、水温等要素的信息,从而对一个地区的水资源和水环境等作出评价,为水利、交通、航运及资源环境等部门提供决策服务。

  水体的光谱特征

  太阳光照射到水面,少部分(约占3.5%)被水面反射回空中,大部分入射到水体。入射到水体的光,又大部分被水体吸收,部分被水中的悬浮物(泥沙、有机质等)反射,少部分投射到水底,被水底吸收和反射,部分返回水面,折回到空中。因此遥感器所接收到的辐射就包括水面反射光、悬浮物反射光、水底反射光和天空反射光。由于不同水体的水面性质、水体中悬浮物的性质和含量、水深和水底特性等不同,从而形成传感器上接收到的反射光谱特征存在差异,为遥感探测水体提供基础。

http://s12/mw690/003nLV7lgy6He1pUSlJcb&690

水中光的组成示意图

  水体界线的确定

  在可见光范围内,水体的反射率总体上比较低,不超过10%,一般为4%-5%,并随着波长的增大逐渐降低,到0.6µm处约2%-3%,过了0.75µm,水体几乎成为全吸收。因此,在近红外的遥感影响上,清澈的水体成黑色。为区分水陆界线,确定地面上有无水体覆盖,应选择近红外波段的影像。必须指出,水体在微波1mm-30cm范围内的发射率较低,约为0.4%。平坦的水面,后向散射微弱,因此测试雷达影响上,水体成黑色。故用雷达影像来确定洪水淹没的范围也是有效的水段。

http://s9/mw690/003nLV7lgy6He1CPcWQ18&690

不同含沙量水体反射光谱曲线

  水体悬浮物质的确定

  遥感能够探测的水中悬浮物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无机的泥沙,一种是有机的叶绿素。

  1.泥沙的确定

  含有泥沙的浑浊水体与清水比较,光谱反射特征存在以下差异。

  (1).浑浊水体的反射波谱曲线整体高于清水,随着悬浮泥沙浓度的增加,差别加大;

  (2).波谱反射峰值向长波方向移动(“红移”)。清水在0.75µm处反射率接近零;而含有泥沙的浑浊水至0.93µm处反射率才接近与零;

  (3).随着悬浮泥沙浓度的加大,可见光对水体的透射能力减弱,反射能力加强。

  (4).波长较短的可见光,如蓝光和绿光对水体穿透能力较强,可反映出水面下一定深度的泥沙分布状况。

  2.叶绿素的确定

  水中叶绿素的浓度与水体反射光谱特征存在以下关系。

  (1).水体叶绿素浓度增加,蓝光波段的反射率下降,绿光波段的反射率增高;

  (2).水面叶绿素的浮游生物浓度高时,近红外波段仍存在一定的反射率,该波段影像中水体不呈黑色,而是呈灰色,甚至是浅灰色。

  水温的探测

  水体的热容量大,在热红外波段有明显特征。白天,水体将太阳辐射能大量地吸收储存,增加比陆地慢,在遥感影像上表现为热红外波段辐射低,呈暗色调。在夜间,水温比周围地物温度高,反射辐射强,在热红外影像上呈高辐射区,为浅色调。因此,夜间热红外影像可用于寻找泉水,特别是温泉。根据热红外传感器的温度指标,可在热红外影像上反演出水体的温度。

  水体污染的探测

  目前,遥感应用于探测水体污染还不是十分有效。但是,当出现下列情况时,有可能采用遥感的方法探测到水体的污染。

  (1).水体污染物浓度较大且使水色显著地变黑、变红或变黄,并与北京水色有较大的差异时。

  (2).水体、高度富营养化,受到严重的有机污染,浮游生物浓度高时,与背景水体的差异也可以在近红外波段影响上被识别。

  (3).水体受到热污染,与周围水体有明显温差,可以在热红外波段影像上被识别。

  (4).其他情况,如水上油溢污染可使紫外波段和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增高,有可能被探测出来。

  水体的探测

  蓝光波段对平静、清澈的水体有较大的透射能力,并且水底反射波也较强。这时蓝光波段影响上的灰度可反映水深。

  当水体含沙量较低时,可以利用蓝光波段与绿光波段的比值,求出相对水深。

  水深的探测受泥沙、污染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像较大,故应用时应综合考虑,根据不同条件,建立分析模型。更多相关知识和数据请参考地理国情监测云平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