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倒数的认识》评课稿

(2015-10-13 20:53:32)
标签:

教育

数学

一、同课 
    
本课的教学内容相同,《倒数的认识》是对前面所学的《分数乘法》的回顾,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的基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中,两位老师都从分数乘法切入,引导出倒数的意义,再根据分数的意义引导出求倒数的方法和相应的一些练习,从本质上来讲,都体现了《倒数的认识》一课的学习目标,达到了一定的教学目的。 
二、异构 
异构是同课异构活动的关键所在。本课中,两位老师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处理上略有不同。 
张炜芳老师从谈话互为朋友出发,解释了互为这一关键词的意思,再从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的练习出发,相引得出倒数的意义,然后深入理解定义中的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定义,接着根据字,让学生观察组成倒数的两个数的形式上的关系,引导出求倒数的方法,最后根据倒数的意义作一些巩固练习,并拓展到分数除法,为接下来学习分数除法作铺垫。上课环节环环相扣,新知的形成顺理成章,没有人为雕饰的感觉。 
张天一老师从儿歌《找朋友》出发,解释互为的意思,并从汉字游戏中让学生观察出的现象,并把它延伸到数学中,引出今天研究的话题,接着用比赛的形式让学生注意到乘积是“1”的两个数,然后揭示课题,根据在比赛中看出的计算简单的原因,得出求分数的倒数的方法,最后在倒数的认识的基础上,作一些相应的练习巩固新知。从整个流程来看,比张炜芳老师跨的步子要大一些,更放得开一些。最后马小虎的日记改错是本课的一大亮点。 
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两堂课,两位老师给出了不同的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在组织形式上,也略有不同。这里指出一些我认为值得商榷的地方,请各位同仁指正。 
1
、张炜芳老师上课时给出了分数、小数、整数、带分数等各种数,而张天一老师只给出分数和整数,在本课中,需不需要把各种数都罗列其中? 
2
、比赛的形式是否合适?我认为,比赛一般都是比速度,体现算法的简便用。本课中只需要体现乘积是“1”就行,比赛形式起不了作用,当然这只是个人意见。 
3
、最后拓展到分数除法是否需要?如果需要,达到什么度合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