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湖南何氏源流(二)

(2012-11-10 15:50:57)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湖南何氏源流(二)作者:何启昌
临湘何氏 

    一世康公,南宋时居临湘,传至翼凤、附凤兄弟,同为宋理宗丙戌科进士。翼凤生鹏,鹏生栋;附凤生 , 生操、桢。之后因辽金叛宋,遂弃故宅而迁他乡。至元大德5年,操、栋公孙"万"字派共六人陆续自江西瑞金县龙坪坊回湘,万一裔居巴陵、监利;万二居雁岭,孙胜一迁何桥;万三裔居苦竹坳、居神堂、聂市等处;万四裔居西港庄所;万五裔居河塘、忠坊、长安、罗筐洞、凤凰山;万六裔先居岳州剪刀池、白它池、柴家岭,越数传,仍归临湘,居出水坡、梧桐铺、沧海冲等处。


华容南山仙人洞、鼎山何氏 

    始祖圭公,字九锡,号洁庵,世居庐江,宋兵部侍郎同枢密院事。三世暲,字仲秀,任国子监录,迁户部,建炎3年(1129)避金人之乱,同侄应生、应星、应聘迁居华容。仲秀居南山仙人洞,应生三兄弟居鼎山,至五世支分六房。一、二、三房集居南山、终南禹山和插旗八股,四、五、六房集居东山、万庾等地。该族名人何长工,名坤,南山乡老河口村人,历任重工业部代部长、地质部副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派语:(自十二世始)其宏之任远,文学启廷光,贤祚钟英秀,克开世久昌。


湘阴文洲围何氏 

    始迁祖文占公,清康熙38年(1699)自湖北监利迁湘阴。


湘阴何氏 

    始祖施发公,字应元,官山东通判,宋绍兴间解组迁居湖北通城。二十传心二公,字应明,号中和,明洪武初由平江瑯洞迁湘阴大众塅井头坪(今属汨罗),为湘阴始迁祖。第四派衍为斗乾、斗坤、斗南、斗北、斗宿、斗真、斗仙、斗魁、斗罡、斗翼十大支,乾、坤分徙鄂、滇,余八房共立汴塘东、汴塘西、井头、归义、桃林五祠。清乾隆5年(1740)、道光4年(1824)、咸丰10年(1860)、1923年五祠合修宗谱。派词:心水谷斗之,益万志胜兴,显永远添加,大启德彰明,秀发文英盛,光增美玉莹,贻经昭世守,佩印振先声,朝举忠良佐,士修礼义行,兰香呈国瑞,桂馥兆廷祯。


平江何氏 

    始祖大郎亶公,原籍江南庐州府庐江县四牌楼,授福建宁化县尹,遂寄居宁化石壁村。后迁南安岸狮子口手炉山。生五子,三郎居何田,四郎居赤岸,五郎居冷洋,继迁上杭来苏里,六郎居海丰,八郎居河源。清康熙初,因三藩之乱,后裔共十三公迁徙平江、浏阳。十四世培舜,清康熙10年(1671)由广东镇平迁浏阳,其孙文楚、文宗,文朋迁平江北乡十一都石塘何公洞、白毛岭、东乡早禾塅。十六世明槐,康熙28年(1689)由镇平迁浏阳,长子文佐,乾隆5年(1740)迁平江南横楼乌龟山,子孙散处小田、美潭江、濯水、岑川、范家洞等处。十六世明焕,清初由镇平迁浏阳,后裔分居平江南乡甲山杨公源。十六世明心,清初由湖北江夏迁平江黛屏源。十七世仁淑,康熙59年(1720)由广东平远县三门楼迁浏东芦波段牛塘,五子:庆瑚迁四川,庆琏迁岳阳清林洞,庆璋迁陕西汉平县,庆琨迁平江北乡瑚珮千石塅,庆 仍居牛塘。十七世文山,康熙初由镇平先迁浏东羊子埠,后迁平东嘉义岭。十八世庆耀,康熙初由平远迁浏东易家洞牛塘里,继迁平江浆坑。十八世庆佑,乾隆时由平远迁浏阳,再迁平江瑚珮。十八世耀兴,雍正间由广东和平县迁平南茅田唐家湾。生五子,一子迁陕西,余四子分居平江念田市、矮子山、新江、茅田等地。十九世谓喜,康熙末年由广东龙川县迁平东戊滩里,子孙散处县东濯水及县北岑川。二十世和祥,雍正间由广东兴宁迁平江百里房。二十一世肇祥,随兄德珍迁平江近江。二十二世孔廷,由广东迁平江献钟马鞍山,次迁北乡腰古源,三迁西乡驷马桥苏家垅。


平江南江何氏 

    始迁祖元琪公,明洪武2年(1369)自南昌武宁迁此。至1994年,全族人口19149人。


平江何氏 

    始祖宋时施发公,由吴徙楚,卜居湘阴。三传至元六公,迁居巴陵。六传至庆九公,生四子均迁居平江:元友为平江中清塅开创祖;元清为高庄开创祖;元伯为松田开创祖;元琪为梓源开创祖。清乾隆9年(1744)合巴陵大桥肇修族谱。派语:乾坤丰履萃,震巽焕升随,颐观临鼎壮,谦受豫福世。续派:钜海宗祚重,钦承杰列增,铎源新炳塾,锡永树荣灯。乾隆40年(1775)合通城续修,派语:发自千淙,振沅再洪,崇泰希孟,代兴如芃,通海源流,应近楚宗,然天眷德,累世昌隆。续派:元启文明运,亨忠家国光,利开英俊彦,贞公纪年长。嘉庆23年(1818)、道光28年(1848)、咸丰5年(1855)、光绪4年(1878)、1933年平江独修。


常德何氏 

    始祖真公,原籍广东东莞,明洪武间进士,因职官湖南长沙藩司而来楚,解组后携子添时、添永、添锡、添佑迁常德,宅卜燕岭。后添永徙常德鼎城罗湾;添锡徙桃源东关;添佑徙澧州石门七都;添时留守燕岭。清道光29年(1849)建宗祠于溪儿港。清康熙50年(1711)创修草谱,嘉庆9年(1804)续修草谱,咸丰11年(1861)创修族谱,光绪24年(1898)续修。前派:性添元思道,绍起文正可。续派:国仲学士,际盛志远,光大永昌,朝廷贵显。后派:献庆成襄赞,敦临润泽荣,毓钟英隽蔚,炳焕玉昭明。


常德何氏 

    始迁祖绶公,明永乐间自江西吉水迁此。三世后分和、珊二派。清光绪2年(1876)三修族谱。


桃源县城何氏 

    始迁祖蓬公,明洪武自南昌迁常德德山,旋因兵燹携其子世贤再迁于桃源县城东关外。至1948年,已传23代,全族人口约2000余,分布于浔阳坪、车溪冲、象狮坡、何家溶、印家铺、何家坪、杨家桥、沈溪等处。宗祠在桃源县城。族谱创修于1917年,1944年续修。


桃源九溪何氏 

    始迁祖忠举公,明永乐2年(1404)自丰城迁于桃源县北九溪后坪。至1948年,已传20代,全族人口约3000余人,分布于陬市、漆河、黄石、灵岩等处。宗祠在九溪。族谱创修于清咸丰8年(1858)。


桃源高东何氏 

    明永乐初年,何卢氏携其子自江西吉水迁于桃源县北高东村之何家坪。至1948年,已传22代,全族人口约600余人,分布于显化冈、五官山、灌溪寺等处。清咸丰6年(1856)建宗祠于何家坪。族谱创修于民国初年。


石门南圻竹巷口何氏 

    明洪武间自江西吉安迁慈利,再迁石门。


张家界何氏 

    始迁祖其祥公,河南开封人,明洪武初迁辰州,再迁永定。


益阳何氏 

    该族自梅城发迹,太一公以进士及第,属籍安徽庐州府庐江县。太一生尚一,徙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尚一生宣仪、宣仁,衍为念派十公。念一、念四、念七、念八、念九俱徙新化,念二徙中湘彭山,念三徙宁乡黄材草村,念五徙新化、邵阳,念十仍居江西。念六生子四:祖谦、祖谆、祖让、祖喻。祖谦为衡阳县丞,世系无考。祖谆生子二,长赓南,曾为光禄少卿,于元至治间从祖父伯叔兄弟徙楚居益邑城西岐市,再徙何家桥。石筍、九申湾、火田垸、毓塘坪皆其后。次赓福,曾为开封府教授,大华村、文家渡、桃花江皆其后。祖让生子五:长赓寿,曾为湖北县丞,板溪、石井头、在栗港皆其后;次赓九,古塘基、石燕村皆其后。赓上、赓甲、赓义隶籍各省。祖喻仍归祀豫章。清光绪20年(1894)赓南、赓福、赓寿三房五修族谱。雍正2年(1724)创修,言原籍江西泰和吉水圳上。乾隆47年(1782)、道光4年(1824)、咸丰10年(1860)又三次续修。赓南公支派:赓忠乐均友,服清存德太,功平林季栐,民安仁定久。赓忠乐均友,能绍祖允守,一正向国栐,民安仁定久。赓忠乐均友,服清存德太,自期水添栐,民安仁定久。赓福公支派:赓忠乐均友,必敬仲崇守,世楚正国栐,民安仁定久。赓忠乐均友,必敬仲崇守,世良学国栐,民安仁定久。赓寿公支派:赓忠乐均友,元彭智勇守,谆允月明亮,民安仁定久。新派歌:文郁升英俊,家声徵大起,际运耀廷光,隆恩彰世美。

 

 益阳七里何氏 

    始祖宣仪公,自江西迁居新化,第三子念七派下景宗公一支,于明景泰间迁居益阳。景宗公次子洪,生有三子:永棠、永桂、永芬,永棠公裔孙分居七里何家村、大茅坪、新桥河、小梓港、桃江、沅江等;永桂公失考;永芬公裔孙分居杨林坳、周家湾等地。1996年七里何氏八修族谱。派语:赓德文庆友,能绍祖允守,一正向国中,朝贲紫衣久,廉方端立卓,家声徵大起,际运耀廷光,隆恩彰世美。


益阳乌土湾何氏 

    谱称湖北蒲通一世祖施发公,迨后至大用公,号毅斋,宋理宗时授宣议大夫,由四川资县迁湖北蒲圻洪山里。传至清康熙间肇隆、禹拜、大受、金三、伯弼、运惟、尔立、汉若、胜伯、对日诸公先后涉洞庭而隶籍益治东十七里之乌土湾。清乾隆39年(1774)、嘉庆24年(1819)鄂、湘二省合修族谱,咸丰间湘省各支分修,1917年湘省五修,1942年六修。派语:元自周廷明奉先,亨光国鼎世魁传,利开佳士彰朝彦,贞祖承前学古贤。


益阳笔架山何氏 

    始迁祖凝公,明洪武年间自江西迁此,后裔三支,分居沧水铺、蔡田坝、上新桥。


沅江琼湖镇何氏 

    明洪武4年(1371)自江西吉水迁沅江莲花塘。


沅江草尾何氏 

    明洪武年间由河南迁此。


安化何氏 

    远祖太一公,宋文帝间进士,原籍江西庐州府庐江县,仕闽中,落业福建武平县。至六派宣仪、宣仁。宣仪公子六:念一居新化澧溪,转徙榔塘蒋坪;念四居溆浦河底溪,转徙新化江东;念七居新化何家坪,转徙大洋溪;念八居新化石溪塘下山,转徙思澧溪;念九居新化白溪,转徙白沙坪;念十奉祀豫章。宣仁公子四:念二居中湘彭山;念三居宁乡黄材草冲;念五居邵阳河洛桥大曾口;念六居益阳小子港古塘基。念十之十四孙洛池、洛荣于明成化间由江西抚州府金鸡县迁安化。族谱始修于清嘉庆年间,光绪元年(1875)续修,1930年三修,1995年四修。三修定派:洛文德祖天廷士,祥开世禄昌茂才,逢发育时光盛代,传家常有诏书来。续派:后启经纶沾圣泽,先贤谟典玉成材,亿载千秋斯为美,绵长东海厚培栽。


新化石溪塘何氏 

    始祖太一公,传六世至宣仪公,字元生,宋熙宁年间与弟宣仁公自江右乔迁湖南邵陵,仪公居梅城石溪塘,生有六子:念一、念四、念七、念八、念九、念十。后人衍居炉观、思澧溪、环溪、三江口、白溪何思、青石、琅塘蒋坪及桃源、安化、湘阴、绥宁、新宁、汉寿、洞口、武冈、四川、广西、江西等地。总祠在新化毕家巷。族谱一修于明崇祯15年(1642),清康熙51年(1712)、乾隆11年(1746)、乾隆58年(1793)、道光21年(1841)、光绪21年(1895)、1929年、1994年续修。班语:高瞻诚远盛,亲本爱惟先,正学思名世,传家启象贤,维新光祖业,上达裕深源,会合风云助,功勋亿万年。


新化仰止亭何氏 

    始迁祖显荣公。

郴县鲁塘何氏 

    始祖聘仲公,字一匡,宋绍兴初年由江西泰和宦郴,因夏金之乱不能归故里,遂开基于郴县永宁乡大屋场(即今上鲁塘)。族人分布于本县本乡及桂阳、贵州等地。至1948年,已传30代,全族人口约万余人。清乾隆20年(1755)建宗祠于上下鲁塘。


郴州永宁乡村头何氏 

    始祖浚明公,原籍广东嘉应州,由散朝大夫知郴州军事,因卜居于永宁乡。历二十一世至俊公,明成化进士,官云贵提学。其子说公亦有名。


郴州永丰乡洞头岭何氏 

    始祖日玺公,江南华亭县人,元至正时知桂阳县事,致仕居于郴州永丰乡洞头岭。


安仁港口何氏 

    始祖祗公,唐时由江西广丰任河南汝州太守,后迁任潭州(长沙)太守,致仕后卜居安仁熊耳乡龙源何家渡栋头山。至十二世仲修公,析为县、乡、竹三大房。县房又分为六小房。明洪武7年(1374)始修族谱,正统8年(1443)续修,清雍正4年(1726)三修,乾隆40年(1775)四修,嘉庆24年(1819)五修,同治3年(1864)六修,光绪25年(1899)七修,1943年八修,2002年九修。宗祠建于港口。


安仁牌楼乡、羊脑乡何氏 

    始祖明性公,字万兴,号凌云,南宋时人,原居广东东莞县,地近虎头关。后裔约明朝时迁至湖南茶陵县,住数十年,又转迁安仁县。清道光10年(1830)续修族谱。迄今递传30代,人口近万人,主要分布于安仁牌楼乡、羊脑乡。辈诗:明良树奇功,荣发能久丰,充允奉廷用,安行士志忠,经伦光国典,贤德耀祖宗。


桂阳城西何氏 

    始祖万四公,号九四郎,宋末元初偕兄万一、万三自江西泰和因避兵乱迁湘。万一居桂南之车田;万三居桂南之榜山;万四居桂阳城西附郭之大凑山麓。族人分布于东乡之蚂蝗井、官溪、青山,南乡之枫木井、桃树下,西乡之石岭下、梓溪铺、西岭下,北乡之七里桥、北尾坪、塘木楼及新田县等地。族谱始修于清康熙24年(1685),至1936年九修。宗祠在大凑山麓,创建于明初,重修于清乾隆年间。至1948年,已传25代,族人3000余人。


宜章塔下山何氏 

    明成化时自江西徙此。


嘉禾皇峰何氏 

    始迁祖三郎公,元初由新田县上下坪分迁嘉禾皇峰。至1930年,凡40户,男92人,女80人,共172人。


嘉禾打鼓冲何氏 

    始迁祖日新公,明末由小街田始居月池,后迁打鼓冲。至1930年,凡64户,男151人,女95人,共246人。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