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推荐之——《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
(2013-06-09 14:59:31)
标签:
教育 |
分类: 阅读推荐 |
书名:《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主编:雷玲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小学数学8位顶尖特级教师的的教学艺术,包括对他们课堂教学艺术的解读、对其经典课例的评析、他们的观点以及自己对课堂教学的感悟等。分别是:刘可钦,追寻常态下的生命课堂;潘小明的“葱油拌面”的课堂人生;华应龙:疯狂数学的和谐魅力;徐斌,课堂的朴素之美;林良富,在细节中体现课堂的魅力;钱守旺,感受数学课堂的魅力;夏青峰的课堂追求和田立莉的为学生所需而教。
推荐理由:
读雷玲老师主编的这一系列的书已经是第三本了,分别是《名师大课堂》、《名师教育机智例谈》和这本《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每次读完都心潮澎湃,感想颇多。本书亦是如此:
1、破译名师成长密码,引领教师成长方式
刘可钦老师是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老师,在平和中找寻做老师的幸福,起初,刘可钦老师也和我们一样,也曾在传统的教学中日益成熟,而主体性发展教育实验则给了她一个得以重新审视自我,审视教育的舞台;华应龙老师为了练就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他创造了“自我评课”:一边上课,一边给自己的课录音;课后一边听录音,一边反思,并请同行指教。华应龙老师的教室后面总是架着一台摄像机,为了课后的反思和研究,他要把自己的课录下来。他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坚持不断反思,看他的教后记就能明白为什么他的课总是如此精彩。夏青峰,“下一届全国第一就是你”,一句话成为他的目标,激励着他不断地努力,超越别人,超越自己!……
2、领略名师教学艺术,助推自我成长
研读的同时总会有意无意地和自己的课堂作对比,凡是印象深刻的地方,则是自已教学的的“软肋”。刘可钦老师谈到要“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感受”,数学课堂首先应该有人文情怀。“××同学说得很好,谁能比他说得更好?”“嗯,你说得非常清楚,还有谁能说得更晰一点儿?”……这样的语言在我的课堂中经常听到,换位思考,这样的语言,传递给第一个发言的同学的是何心情?第一个发言的孩子又有何感受?表述不太好的同学还能有参与的机会吗?有这样的话的引导下,往往有把握说得好的孩子才会举手,说得不太好的就不会再举手了,从此这部分孩子就会逐渐远离大有的活动。读到此,我恍然大悟,难怪三年级以来,我发现班内上课举手的孩子越来越少了。潘小明老师告诉我们:“要钝感激情,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这样的钝感,实则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十分敏感,是对学生思维动态正确把握后的敏感反应。华应龙老师的:“让课堂教学充满民主”,要变革学生的学习方式,就要改善教学中的师生交往,良好的交往,既是教学的核心和条件,也是教学的内容和手段。
掩卷而思,透过名师的光环,触手可及的是他们成长历程中最本质的东西,无一不是建立在“学习——实践——反思”的基础之上的,摒弃一切外在的因素,追其根,溯其源,源于他们的自我努力!付出与回报是成正比的,人,重要的不是处于什么位置,而是永远处于向上的姿态,努力,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