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化学平衡常数》说课稿——何永艳

(2012-11-28 21:59:55)
标签:

杂谈

第二章    第三节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常数》说课稿

兰州市外国语高级中学   何永艳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化学平衡常数》。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六个部分对本节课作如下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平衡常数》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第二章第3节《化学平衡》第三课时的内容,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即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但不知道怎么定量描述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                  

本节内容是对化学反应限度定量描述所进行的深入探讨,在整个平衡体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学习化学平衡常数后,能为学生后续学习水溶液中离子平衡的相关内容做好知识储备。因此化学平衡常数在选修4教学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

  按照课程标准(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和考试大纲(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的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学情确立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

能够正确书写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掌握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化学平衡常数的探究,学生具备分析处理实验数据以及从数据中获取信息总结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学生体会到化学是实验科学的特点,获得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

从本册书的角度看,化学反应原理部分是一个非常抽象的内容,其次化学平衡是一个十分抽象的问题,化学平衡常数处在其中就显得更加抽象难懂。由此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

2)教学难点: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

  二、教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因为难于理解或理解不深入等原因而产生消极情绪。因此,为了教学顺利进行,学生对于抽象的理论产生探究的兴趣,对于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方法处理如下:

在新课引入阶段,采用情境导入法,播放视频,导入主题。学生的探究欲望得以激发,学生在开始学习之前产生兴趣,为后续更好的开展教学打下良好的开端。

在教学进行阶段,采取认知主义指导下的问题探究法、归纳法,人本主义指导下的师生讨论法、小组合作探究方法对本节内容展开教学。

  三、学法分析

1、学情分析:

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指出,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属于“先行组织者”。作为本课教学对象的高二理科学生,学习化学平衡常数要以前面已掌握的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方面的知识为基础,注意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定量的角度更好理解化学平衡。

2、学法指导:在本节学习过程中,体现新课程理念,学生主动探究,小组合作,分析处理实验数据并从数据中获取信息总结规律,生成新知识。

四、教学过程设计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如下尝试: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本节教学中为了呈现给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我采取了播放今年北京8月9日晚大暴雨视频资料,复习氮气与氧气生成一氧化氮的反应条件。进而设问:此反应在常温下能否发生?介绍可根据该反应在25℃常数K进行判断,常温下此反应不能发生,引出平衡常数,导入新课。

   2、新课教学

1)问题探究1——平衡常数的概念

我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直观形象性,将氢气与碘蒸气反应生成碘化氢这一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所给出的各物质浓度数据表格进行分析并分组计算处理数据,由学生自己得出平衡常数的概念,达到突破“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这一教学重点的目的。

2)问题探究2——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为了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同时实现情感价值观目标中的“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化学是实验科学的特点并获得成功的喜悦”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中设计学生再次分析表格数据,提出疑问:平衡常数与什么因素有关?

是否与反应起始浓度大小有关?

是否与平衡建立过程有关?

是否与反应温度有关?

通过数据分析对比,得出化学平衡常数仅与温度有关。

 3)练习解疑——平衡常数的表达

    为了让学生掌握任一可逆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我在教学中通过特殊 —— 一般 —— 特殊具有梯度的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练习,归纳总结使用平衡常数应注意的问题。

   4)问题探究3——平衡常数的意义

此环节我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给出学生熟知的方程式以及所给的数据,学生通过观察找出其中的特点,我加以适当的引导,学生在我的引领下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对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进行探究。这一教学设计是为了体现教师引领学生探索知识的主导地位和学生自主构建新知的主体地位。,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进入知识的探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更好的建构了新的知识内容。此时学生在我引导下解释氮气与氧气在常温下不能反应的原因,起到了首尾呼应的效果。

5)练习巩固——平衡常数的计算

为了突破“学生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这一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要求,在此环节中我设计例题1作为练习巩固,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得以提升。

3、总结反馈

在本节教学后期,我设计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板书并点评且最后留出一定的时间给学生回味课堂内容的环节,使学生体会自己知识增长的喜悦,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针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内容相对抽象,我设计的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部分,呈现给学生感兴趣的学习素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教学活动的展开做了有效铺垫。针对本节重、难点“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的突破,我引导学生通过三个探究活动,将教学重、难点分别加以解决,活动中学生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小组合作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得以提升。通过本节课教学,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至此,本课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2012年11月1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