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5/mw690/003nFNHCgy6QDzTTdZi24&690刊《名师指导作文》2015年7-8期" TITLE="*《背着背篓去赶场》 刊《名师指导作文》2015年7-8期" />
背着背篓去赶场
文:何嘉琦 六年级
在我的老家——一个叫枣碧的乡镇,每月逢3、6、9的数字便是赶场日,比如,3号、6号、9号、13号......而隔壁的几个乡镇,有的是逢每月的2、5、8号是赶场日,还有的是1、4、7号。赶场就是赶集、上街的意思。这个场地是一个方便村民们办事的小集市,建在山顶上,有信用社、邮局、学校、菜市场和一些小商店。村民们在自家的院子里,仰头就能看到远远的山顶上青砖红瓦的楼房。别看仰头能见,但要到山顶可不是一般的远。
在赶场的日子,乡亲们要根据自家离山顶的距离来决定出门的时间,离的远的需要四五点起床出发。幸运的是奶奶家离山顶只要一个小时,所以我们在六点起床。赶场时,每个人都会换上干净的衣服,背一个竹制的背篓,脸上洋溢着快乐满足的笑容。平时村民们要买东西,也只能等到赶场日,因为平时场上的商店是不开门的,如果实在要急用,可以到隔壁乡镇的赶场日去买,当然那路程也是更遥远了。
而我在回老家的第二天,正好赶上赶场日,早早地,奶奶就唤我和堂姐起床,爸爸妈妈,叔叔婶婶也早就准备好了。
赶场这天,是不在家吃早饭的。因为场上有平时吃不到的牛肉面和肥肠粉,这些店主平时也是不开店的,只在赶场日才做,所以生意好得不得了,去晚就没有了。我本不爱吃肥肠粉,但连做得一手好菜的奶奶也一再说那肥肠粉的味道真是太好吃了,让我这个吃货多了几分期待。
通往山顶的路,先是要走过一段弯弯曲曲的田埂,到了一座山脚下,有清澈的山水轻轻在晨雾里吟唱,跨过湿滑的山涧,便是一条在茂盛的杂草中开出的小路,一点也不好走,再加上林间晨雾缭绕和路旁小草上晨露的亲吻,鞋子和裤脚便蹭得都是泥巴,免不了惹得妈妈一阵责备。等爬到半山坡时,便是一级一级的青石台阶,滑得很,上山还容易,但下山就要小心了。妈妈边爬边喊:“加油啊!不然肥肠粉就没了啊!”惹得奶奶和婶婶哈哈大笑。幸运的话,在路上还会遇上“大部队”,就是其他赶场的乡亲,然后大家一路上说笑着,陡峭的山路也在不知不觉中爬完。
爬到山顶,我和堂姐大口大口地喘气,可老妈却是一点都不停歇,继续喊道:“加油啊!不然肥肠粉没得吃喽!”吃货老妈真是三句都不离那碗肥肠粉啊。我们打起精神,冲向集市。人真多啊,喧闹声简直要将人的耳朵吵聋。奶奶带着我们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直奔她说的那家肥肠店。小店已坐满了人,个个吃得脸上红扑扑的,额上都渗出了细密的汗珠,在店前还站着许多等候的人。看着那些吃得酣畅淋漓的人,我的口水都忍不住要流出来了。
奶奶挤进去和店主说要五碗肥肠粉,好险哪!只剩下最后几碗,比我们晚来一步的人都失望地离开了。我和堂姐窃喜地占着位置。
终于等到肥肠粉端上来了,白白细细的粉丝,浓浓稠稠的汤汁,里面拌着酸菜和几根肥肠,还有红红的辣椒丝。尽管肥肠少得可怜,但汤汁的味道却是好极了,我喝光了一大碗汤汁,妈妈恨不得连碗都吃掉。哎,我终于明白这肥肠粉对于赶场人的吸引力了,的确是回味无穷啊!你说这店主怎么不晓得多做些,让人们过足瘾呢,婶婶来了一句:”过足了瘾,下次谁还来啊!“嗯嗯,有道理。
吃饱后,我们便悠闲地逛集市了。菜市上人声鼎沸,奶奶,妈妈和婶婶穿梭着买各种菜;堂姐便带着我到侧边街市。街道两边摆满了地摊,地摊上有新鲜的水果,新衣新鞋,美味的麻花,各种饼干......看得我是眼花缭乱,口水直流,睁着大眼迅速地扫着每一个小摊。但要想从人缝里钻过去买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背篓贴着背篓,稍不小心,脸上便会蹭伤,只能跟着人群缓缓向前移动,再进行购买。
等到中午十二点,热闹喧嚣的集市便会一下子冷寂下来,人群也渐渐稀疏零落,小摊也渐渐收了,街道也开阔起来。为什么呀?因为赶场的人都满载而离开,回家还得步行一两个小时呢,正好赶上回家做午饭!
喜欢这样的赶场,让人累也快乐着!
编辑点评:赶场,说白了就是赶集,这在农村来说属于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对于来自城市的同学,实属一次新奇的经历。小作者没有赘述赶场的具体过程,只选择了自己印象最深的几点描述,语言朴素却充满活力,值得一读。
加载中,请稍候......